宜宾科技:2023 璀璨华章,创新引领未来
一、引言
2023 年,宜宾科技行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创新的天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年,宜宾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宜宾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宜宾,这座位于长江之畔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的理念引领下,宜宾紧紧围绕加快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 “4+4+4” 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强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宜宾三江新区的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宜宾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生态链上的一颗明珠,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3.2 亿元,获得授权专利 172 项。该公司引进国内外行业专家,组建了宜宾锂宝研究院,并聘请中国工程院吴锋院士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建立了吴锋院士创新中心和锂电研发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下,宜宾锂宝已建成高性能三元锂电中试线、低成本钠电正极中试线各 1 条,成为四川省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工程研发创新基地。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落地宜宾 3 年来,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累计申请知识产权 200 余项,已获授权 171 项专利,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 11 家。宜宾市科学技术局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编制了《宜宾市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提升路径专题研究》,构建 “双核引领、两区并进、多点开花” 的全域创新空间格局。2023 年,宜宾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1475 家,同比增长 11.2%。通过 “揭榜挂帅” 深化拓展科研攻关,首批 14 个项目科研攻关有序推进,第二批 7 个项目也在按计划积极推进。此外,还着力释放在宜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动能,推动校(院)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12 个,联合凝练申报科技项目 30 余项。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2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一期项目于 2022 年 11 月建成投产,2023 年实现产值 130 亿元。得益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公司产品效率从年初的 25.5 提升到年末的 26.6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宜宾三江新区和宜宾高新区正逐步成为全市科技资源的核心集聚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其中,三江新区建设的 “全省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期满考核排名省级示范区第一位。宜宾还积极推动宜宾 — 泸州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目前已累计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 49 家、示范机构 2 家,2023 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同比增长 83.6%。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宜宾,得到了众多科技人才的青睐。全市灵活引进市外各类高层次人才 231 人,目前全市科技人员总数达 1.6 万人,且年轻人逐渐挑起了大梁。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共组建团队 220 余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 78%,平均年龄 29 岁。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团队,平均年龄 28 岁。
二、科技发展成果综述
1.对上争取项目工作成果显著
市科技局多管齐下,扎实开展对上争取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深入各创新企业调研科技发展情况,针对科技研发 “问诊把脉”,面对项目申报问题的难点、堵点、痛点 “对症下药”。按照市委、市政府 “5+1” 现代工业和 “5+2” 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各类项目类型、领域全面开花。
2023 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立项支持 103 项,立项金额超 3700 万元,同比增长明显。其中,宜宾红星电子有限公司、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拟获得科技厅立项支持,公示立项资金高达 1960 万元。
2.“揭榜挂帅” 新模式成效突出
发布多批技术需求榜单,涵盖多个产业领域,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2023 年围绕晶硅光伏领域征集了 “揭榜挂帅” 技术需求榜单,重点解决光伏电池工序能耗高、转换效率低、产能低等技术难题。此外,宜宾深化拓展 “揭榜挂帅” 科研攻关,围绕晶硅光伏产业,聚焦技术难题,于日前正式发布了第二批 “揭榜挂帅” 科研攻关技术需求榜单 7 个。
吸引市内外项目团队参与,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探索新路径。揭榜方为市内外有能力解决榜单任务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独立法人实体或独立法人联合体,或者创新团队。鼓励产学研合作,组团揭榜攻关。原则上一个项目团队,只能参与揭榜一个项目,成员间专业结构合理,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同时,金融机构还将为发榜和揭榜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3.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制造业发展
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布局。宜宾抢抓 “双碳” 机遇,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兴产业,目前已累计签约项目众多,协议投资巨大,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10 个县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 “1+N” 产业布局。2023 年,宜宾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一定比例,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1000 亿元。
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汇聚创新要素。宜宾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汇集 12 所高等院校、10 万在校大学生,7 个院士 (专家) 工作站,15 家产业研究院,逐步形成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科创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集群。以创新为导向,推动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建设多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累计开设关联专业众多,在宜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总交易额达一定金额。
打造高能级平台,攻克转化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宜宾以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的先进技术为支撑,建设四川首个固态电池产业园。该中心落户宜宾以来,连续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累计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众多。同时,宜宾还启动了新型研发机构 “江源行动” 计划,力争到 2027 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高端人才,孵化科技创新企业。
三、科技创新企业亮点
1.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获得多项授权专利: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3.2 亿元,获得授权专利 172 项。2023 年 12 月,宜宾锂宝取得一项名为 “一种循环线装置及生产系统” 的专利,该专利能降低产品被金属颗粒污染的风险,同时可收集金属颗粒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宜宾锂宝完成 B 轮融资,合计引入资金 25.78 亿元,同时完成公司核心层持股计划。此次融资成功引进多家股东,为宜宾锂宝打造并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优势条件,奠定了独立上市的良好基础。
引进专家组建研究院,建成中试线,是锂电材料工程研发创新基地:宜宾锂宝引进国内及日韩行业专家领衔组建宜宾锂宝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吴锋院士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建立吴锋院士创新中心和锂电研发创新中心。目前,该公司自有研发人员近 200 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 25%。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下,宜宾锂宝已建成高性能三元锂电中试线、低成本钠电正极中试线各 1 条,满足从公斤级到吨级全流程工程化验证及试量产评估需求,是四川省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工程研发创新基地。
2.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申请多项知识产权,孵化多家企业: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落地宜宾 3 年来,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重点结合宜宾绿色产业发展,锚定 “变革性突破”,创新技术要素助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截至目前累计申请知识产权 200 余项,已获授权 171 项专利,已孵化四川智锂、赛科检测、赛科能源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 11 家。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产学研成果发布环节,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固态电池与新材料中心主任朱高龙发布了全固态电池的研究成果 ——“四位一体” 低压力运行技术,该技术突破打开了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大门,全固态电池产品有望在 2027 年生产下线,2030 年固态电池全面放量投产。
3.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效率提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现高产值: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2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一期项目于 2022 年 11 月建成投产,2023 年实现产值 130 亿元。得益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公司产品效率从年初的 25.5 提升到年末的 26.6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企业预计 2024 年 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突破 27%,2025 年至 2028 年做到 28% 的转换效率。
得益于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生产车间高效运转:目前,英发德耀宜宾基地一、二期 24GW 的电池片生产项目处于满产状态,四期 24GW 的直拉单晶硅棒项目产量也在逐渐爬坡。整个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电池片年产量将达 38GW,硅棒年产量将达 20GW,年产值总计可达 500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8000 个。
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2023 年,宜宾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江新区和高新区成为核心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为宜宾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1. 三江新区和高新区成为核心集聚地
三江新区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考核排名前列:三江新区作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 2023 年满期考核中排名省级示范区第一位。三江新区牢记使命,以 “敢为人先、行胜于言” 的精气神,勇趟集成授权改革 “试验田”,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发力,不断提升经济承载力、资源集聚力、改革集成力、人口吸纳力。在科技创新方面,三江新区以市科创中心、大数据中心、大学科技园三大平台为核心,依托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等强力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主体由分散向凝聚,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形成聚合效应。目前,三大平台已入驻签约项目达 101 个。
两区积极推动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果转移转化渠道畅通:宜宾积极推动宜宾 — 泸州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宜宾三江新区管委会和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充分利用两地政策、资源和产业发展等优势,开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长期战略合作的局面。双方将依托两地产业平台,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争取纳入 “东数西算” 成渝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搭建两地汽车配套产品互认互购平台,助力川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港口运营方面,宜宾港和泸州港将以 “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市场导向” 为基本原则,围绕基础业务、大宗商品贸易、人才交流培养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打造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港航服务体系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2.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
在宜宾锂宝和英发德耀等企业书写美丽篇章,实现生产智能化、绿色化: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生产的高度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高端数码、动力工具等领域。宜宾锂宝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3.2 亿元,获得授权专利 172 项。该公司引进国内及日韩行业专家领衔组建宜宾锂宝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吴锋院士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建立吴锋院士创新中心和锂电研发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下,宜宾锂宝已建成高性能三元锂电中试线、低成本钠电正极中试线各 1 条,是四川省体系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锂电材料工程研发创新基地。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2GW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一期项目于 2022 年 11 月建成投产,2023 年实现产值 130 亿元。得益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公司产品效率从年初的 25.5 提升到年末的 26.6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英发德耀宜宾基地一、二期 24GW 的电池片生产项目处于满产状态,四期 24GW 的直拉单晶硅棒项目产量也在逐渐爬坡。整个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电池片年产量将达 38GW,硅棒年产量将达 20GW,年产值总计可达 500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8000 个。
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宜宾锂宝和英发德耀等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使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更具优势。宜宾锂宝和英发德耀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高端数码、动力工具等领域,以及光伏太阳能领域。得益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宜宾绿电优势,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宜宾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已累计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 49 家、示范机构 2 家,2023 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同比增长 83.6%。这些举措为宜宾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科技创新人才支撑
4.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
全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总数增长。2023 年,宜宾市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科技局牵头实施的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吸引了众多市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才来到宜宾。截至目前,全市灵活引进市外各类高层次人才 231 人,全市科技人员总数达 1.6 万人。
年轻人挑起大梁,如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和丰川动力科技团队平均年龄低。在宜宾的科技创新领域,年轻人正逐渐挑起大梁。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共组建团队 220 余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 78%,平均年龄 29 岁。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团队,平均年龄 28 岁。这些年轻的团队充满活力和想象力,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扶持
组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科研成果分类扶持。宜宾市设立了每年 10 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引进博硕士最高给予 120 万元安家补助。该基金对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扶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宜宾科技事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的设立,吸引了更多人才投身宜宾科技事业。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宜宾市为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同时,宜宾市还积极推进 “产学研用” 一体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贡献
1. 营商环境优化护航民企创新
政府主动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如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感受政府贴心关怀。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赐表示,以前是企业有困难找政府,现在是政府主动帮忙为企业解决困难。公司有专门对接的联系领导,定时定期到公司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让公司充分感受到了政府 “雪中送炭” 的暖心和 “雨中打伞” 的贴心。
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享受多项奖补资金,政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 年以来,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享受政府 “鼓励企业入统入规”“支持人才引进培训”“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达到三级”“资质晋升专业承包二级升一级” 等奖补资金 150 万余元。政府还为企业解决办公场地、企业融资、上市咨询服务、招引人才等诸多困难与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2. 科技创新赋能民企强劲活力
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首批实现工业化生产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的科研型生产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重大技术装备企业,惊雷科技的技术中心是行业内唯一的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公司大批量生产的特型金属复合板,使用了公司研制的一整套适用于大面积金属复合板的爆炸制作工艺,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打破了美、日对该特型金属复合板的垄断。该项目产品目前已经用于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东汽、哈汽的大型结构件、溪洛渡水电站等,客户反映良好,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统计,近三年,项目产品销售量为 6 万余吨,销售收入为 75000 万余元,利税约 18000 万元,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有部分产品出口土库曼斯坦、老挝等国家或地区。
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先进技术进行科研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营收增长。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信息系统集成、通信业务、新基建及城市综合建设为主的高新技术综合性服务企业,在全国通信代维服务企业中排名第十六位。公司主要针对 5G 通信技术服务、新一代信息系统集成领域的先进技术、前沿技术进行科研开发,目前拥有 4 项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10 项软著和 3 项新技术。自主研发的 “基于谐波反向散射的整流电路集成上行链路调制器及方法”,居国内先进,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 “一种基于 WiFi 信号的智能水表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技术” 居国内领先,带动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今年 1 - 5 月实现营收 39110 万元,同比去年增长 30%。
七、科技行业未来展望
6.2024 年 “三个新突破” 目标
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求新突破,完善 “揭榜挂帅” 招引机制。围绕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数字经济等行业科技前沿,通过征集凝练和专业论证,发布一批平台需求榜单,“登门入室” 招引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例如,启动新型研发机构 “江源行动” 计划,力争到 2027 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高端人才,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同时,根据《宜宾市 “揭榜挂帅” 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优化 “揭榜挂帅” 机制,明确申报条件、需求方向和支持政策等,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通过申报宜宾市 “揭榜挂帅” 新型研发机构 “江源行动” 项目,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固态电池的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及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求新突破,打造西部地区一流专业孵化器。加强存量孵化平台运营能力建设,注重导入优质资源增添运营能力,以需求发布和清单发布为抓手,引进有基金投资背景、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支撑、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的专业化运营机构。例如,宜宾市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邀请金融机构、导师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针对企业在资金需求、销售渠道、人才需求、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提出简化种子资金流程、提高效率等建议,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明确市场主体培育基地、科技创新引擎、资源聚集平台、市场信息中心等四个定位,抓好需求、市场、问题导向,做好入孵企业、服务机构、创业导师、政策对接、科研院校、区域行业交流合作等六项工作。同时,宜宾市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还赴泸州市京东数字经济示范园考察参观,学习电商领域的先进经验,为引领本地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此外,按照 “科学规划、精准打造,专业运营、错位发展” 的思路,引进知名高端运营机构和平台型企业,依托现有楼宇空间和闲置厂房,加快改造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7.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宜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强力助推。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集群。
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求新突破,完善 “揭榜挂帅” 招引机制。通过发布平台需求榜单,吸引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例如,宜宾市科技局多措并举抓牢 “揭榜挂帅” 项目,做好项目谋划、推荐和抓实成效等工作,广泛征集技术攻关需求和成果转化需求,梳理形成重点科研任务,推荐上报省级 “揭榜挂帅” 项目需求,优化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同时,在动力电池、光伏、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组织召开 “揭榜挂帅” 科技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会,线上线下结合征集技术需求,前三季度共征集到涉及高效 TOPCon 电池关键材料和低成本工艺研究、LCD 切割翻转自动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技术需求 32 项。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求新突破,打造西部地区一流专业孵化器。通过加强存量孵化平台运营能力建设,引进专业化运营机构,提升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依据科技部印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明确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建设目标和认定条件等,为宜宾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同时,宜宾市积极打造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邀请金融机构和导师代表召开座谈会,交流创新创业 “种子资金” 发放和企业发展问题,提出孵化器运营管理的建议,明确未来工作期望,提升孵化器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功能。
为宜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强力助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核心要素。宜宾市以更高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在 “抓项目、促转化、拓空间、建平台、引人才、强基金、育主体、建机制” 方面出实招、见成效。在 “抓项目、促转化” 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瓶颈,持续推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 “揭榜” 项目技术攻关,建立项目储备库,常态化开展 “揭榜挂帅” 科技项目,积极开展 “校企双进?找矿挖宝” 校(院)企双向行活动,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申报创建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在 “拓空间、建平台” 上厚植产业发展动力,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支撑,实施孵化载体提质增量行动,引进高端运营机构和平台型企业,改造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布项目需求榜单,招引知名高校院所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产业共性科技平台。在 “引人才、强基金” 上激发企业发展潜力,注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团队,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持续做好 “天府科创贷” 推广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信贷产品,推动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 “育主体、建机制” 上汇聚创新生态活力,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库,构建梯次成长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排位,实现创新领军企业零的突破。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集群。宜宾市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见效。在育主体方面,结合企业生产规模和成长周期,建立梯度培育体系,成立后备培育库,开展分类指导、重点培育,邀请行业领军人才及部门业务骨干入园入企,举办主题讲座,宣传认定条件、申报程序和奖补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2022 年以来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530 余家。在建平台方面,系统梳理创新平台,与规上企业搭建产业技术合作渠道,实行综合评价、激励考核、柔性退出机制,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引导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100 余项,2022 年以来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 26 家、总量达 143 家。在优服务方面,加快组建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联盟,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引进技术转移和专利服务机构,探索企业技术经纪人服务模式,依托科技支行,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累计投放贷款 80 亿元、兑付科技创新资金 1 亿元。同时,宜宾市发布第三批 “揭榜挂帅” 技术需求榜单,涉及多个产业领域,采用 “企业出题、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答题” 的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制造业加快发展。此外,宜宾市作为 “科技创新体集群” 首提地,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扎实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集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产业研究院,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建成多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启动新型研发机构 “江源行动” 计划,成立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实施 “揭榜挂帅” 项目,攻克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常态化发布项目榜单,解决 “卡脖子” 问题,持续深化 “企业出题、校院答题” 互动模式,推动校(院)企联合申报科技项目,组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科研成果给予分类扶持,支持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实现技术创新,孵化生态链企业,建设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
八、结论
2023 年,宜宾科技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宜宾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展望未来,宜宾科技行业前景广阔,科技创新将继续为宜宾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2023 年发展成就总结
8.科技成果丰硕:2023 年,宜宾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江新区和高新区成为核心集聚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畅通。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
9.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宜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集群建设,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10 个县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 “1+N” 产业布局。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求新突破,完善 “揭榜挂帅” 招引机制,吸引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求新突破,打造西部地区一流专业孵化器,加强存量孵化平台运营能力建设,引进专业化运营机构,提升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0.人才支撑有力:宜宾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总数增长。年轻人逐渐挑起大梁,如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和丰川动力科技团队平均年龄低,充满活力和想象力,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的设立,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投身宜宾科技事业。
11.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贡献突出:宜宾营商环境优化,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四川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全通技术有限公司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打破了进口产品垄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营收增长。
二、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12.“三个新突破” 目标明确:2024 年,宜宾将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科技创新体集群打造上求新突破,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宜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强力助推。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完善 “揭榜挂帅” 招引机制,发布平台需求榜单,吸引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上,加强存量孵化平台运营能力建设,引进专业化运营机构,打造西部地区一流专业孵化器。在科技创新体集群打造上,通过发布 “揭榜挂帅” 技术需求榜单,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制造业加快发展。
13.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宜宾将继续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更高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在 “抓项目、促转化、拓空间、建平台、引人才、强基金、育主体、建机制” 方面出实招、见成效。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瓶颈,持续推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 “揭榜” 项目技术攻关,建立项目储备库,常态化开展 “揭榜挂帅” 科技项目,积极开展 “校企双进?找矿挖宝” 校(院)企双向行活动,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申报创建省级中试研发平台。
14.人才支撑更加坚实:宜宾将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扶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持续做好 “天府科创贷” 推广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信贷产品,推动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15.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宜宾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宜宾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科技创新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宜宾科技行业的发展,为宜宾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6.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促进了宜宾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10 个县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 “1+N” 产业布局。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宜宾产业升级,提高了宜宾经济的竞争力。
17.促进就业增长:宜宾科技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为宜宾提供了超过 8000 个就业岗位。
18.提升城市形象:宜宾科技行业的发展,为宜宾带来了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提升了宜宾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宜宾大学城、科创城的建设,为宜宾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企业,为宜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了宜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宜宾科技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宜宾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宜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贡献。同时,科技创新也提高了宜宾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宜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2023 年宜宾科技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科技创新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继续为宜宾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