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收入稳步增长
2023 年,江苏软件行业发展态势强劲,总体收入稳步增长,在全国软件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突破新高度,达到 1.4 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9.5%。这一显著成就得益于江苏在软件产业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积极发展。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同时也是软件大省,一直致力于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聚焦 16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 50 条产业链的 “1650” 产业体系建设,不断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工业软件产业链在江苏软件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2023 年实现业务收入 3259.8 亿元,同比增长 15.2%,成为江苏软件行业的重要增长极。工业软件在软件行业中占比虽然不大,但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对于建设制造强省的江苏来说至关重要。
江苏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南京、苏州、无锡这三个城市的突出贡献。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3 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江苏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同时入选,入选数量位居第一。中国软件名城是产业实力突出,规模效益和发展质量处于领先地位,在协同创新、融合应用、环境营造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城市。南京、苏州、无锡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完成创建目标,达到创建标准,为江苏软件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南京是江苏最早发力软件产业的城市。2001 年,南京软件业务收入仅有 18 亿元时,就提出 “十五” 期间破百亿并如期实现。2010 年,南京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首个 “中国软件名城”。此后,中国 (南京) 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 “一谷两园” 成形。中兴通讯、华为、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等一批头部企业入驻南京,反哺中小企业,形成 “以大带小” 的集群式发展格局。目前,南京聚集涉软从业人员约 85 万人,拥有重点涉软企业 4000 家左右,市内 53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2023 年,该市软件业务收入达 8000 亿元,居江苏省第一。《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 (2023)》显示,南京在政策环境、专项基金设立指标上得分第一。过去两年,《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 (2023 - 2025 年)》等先后出台,进一步助力打造软件产业好生态。
苏州从 2012 年开始申创 “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 20%。2019 年,苏州获评工业软件方向的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通过科学布局、错位发展,苏州形成了以金鸡湖软件产业园、太湖软件产业园、苏高新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核心集聚区。此外,苏州还建成江苏软件名园 2 个、省级信创先导区 3 个、省级互联网众创园 6 个、省级 “数动未来” 融合创新中心 16 个,推动首批 22 个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2023 年,苏州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无锡在 2021 年获评物联网和平台软件方向的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当地在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业态领域进行创新实践,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2023 年,无锡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超 2000 亿元。
早在 2007 年,江苏即最早以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来加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当前,江苏以南京、无锡、苏州为中心形成软件产业集聚带,常州、镇江、南通的嵌入式软件,宿迁、扬州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江苏软件产业正向 “苏皖” 及 “苏沪浙” 方向联动,形成 “沿长江软件创新走廊”。
二、城市发展各具特色
1. 南京:软件名城的引领者
南京作为江苏最早发力软件产业的城市,在软件领域的发展可谓一马当先。拥有 “软件大道” 这一标志性区域,聚集了约 85 万涉软从业人员和 4000 家左右重点涉软企业。市内 53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为软件产业持续输送丰富的人才资源。
2010 年,南京成为全国首个 “中国软件名城”,随后形成了中国 (南京) 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 “一谷两园” 的产业布局。中兴通讯、华为、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等头部企业相继入驻,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形成了 “以大带小” 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2023 年,南京软件业务收入达 8000 亿元,居江苏省第一。《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3)》显示,南京在政策环境、专项基金设立指标上得分第一。过去两年,《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 (2023 - 2025 年)》等先后出台,为打造软件产业好生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外,南京以工业软件为核心关键引擎,撬动万亿级软件名城建设。《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的实施意见》日前出台,提出到 2028 年,力争工业软件实现跨越式增长,工业软件收入规模突破 500 亿元。南京天洑软件有限公司是国内 CAE 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工业领域设计人员提供 “一站式” 工具软件,产品覆盖工业产品研发流程的全链条。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发电智能分布式系统,为大唐南京发电厂实现可靠的无人值守、远程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2024 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开幕式在宁举行,为扎实推进工业软件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工业软件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
大会期间,《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4)》《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 (2024)》正式发布,众多企业负责人围绕工业软件在关键行业的应用案例与创新实践展开分享交流,助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南京还设立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基金等,紧密结合南京作为 “中国软件名城” 的实际。2023 年南京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8000 亿元,目前正着力打造万亿级规模的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在南京软博会上,南京紧扣软件发展新趋势,共同探讨产业战略布局,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水平建设软件名城提供强力支撑。雨花台区作为南京软件产业的核心区、标志区,集聚涉软企业约 4000 家,为南京打造首个万亿级创新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撑。该区瞄准软件定义汽车产业新赛道,目前已集聚近 40 家相关企业,同时积极布局元宇宙、工业软件等新赛道,全面构建 “6+2+X” 数字产业发展体系。
2. 苏州:工业软件特色名城
苏州从 2012 年开始申创 “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 20%。2019 年获评工业软件方向的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通过科学布局、错位发展,苏州形成了以金鸡湖软件产业园、太湖软件产业园、苏高新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核心集聚区。此外,苏州还建成江苏软件名园、省级信创先导区、省级互联网众创园、省级 “数动未来” 融合创新中心等,推动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金鸡湖软件产业园依托苏州工业园区,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意产业园、腾飞创新园、人工智能产业园、2.5 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等产业载体为核心区,辐射苏州自贸片区全域。截至 2023 年底,产业园软件业务收入总额达 825 亿元,拥有上市企业 20 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 64 家,瞪羚(含培育)企业 213 家;新增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 4 家、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10 家、江苏省专精特新软件企业 3 家;会聚各级领军人才超 1000 位,其中省级及以上 129 位。在工业软件领域优势明显,可提供 CAD—CAE—CAM 的完整解决方案,为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经苏州市工信局批准挂牌成立,聚焦 “数字经济” 与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引领区,拥有 100 万平米优质研发办公载体,引进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华为(苏州)开发者创新中心(工业鸿蒙方向)等大院大所和平台经济,以及数码大方、追觅、达梦数据等软件企业。以嵌入式系统软件为核心、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积极打造产业链,结合工业元宇宙等推进产业园建设。2024 年 1 月 27 日,苏州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产业园,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苏州市召开软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暨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推进大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苏州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做好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苏州?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展示中心开馆,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上榜 “中国软件名城” 后,苏州市又有两家产业园入选江苏省软件名园,展现出软件产业的发展实力。
3. 无锡:物联网和平台软件特色名城
2021 年获评物联网和平台软件方向的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在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业态领域进行创新实践,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
2023 年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超 2000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聚焦软件高质量发展:“无锡 IT 之夜” 颁奖盛典举行,软件产业成为 “数字无锡” 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无锡市软件产业相关的集聚区共有 23 家,全市软件产业集聚区载体面积超过 500 万平方米。2023 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2082.22 亿元,同比增幅达 12.08%。峰会现场,无锡市开源生态联盟成立,还揭牌了 “AI 赋能国产工业软件联合创新实验室”,现场发布了 “2024 无锡市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TOP30 典型案例”。夜幕降临,“无锡 IT 之夜” 颁奖盛典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表彰了在无锡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三、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1. 地方性法规与产业集聚带
江苏以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早在 2007 年,江苏就率先出台这一法规,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江苏以南京、无锡、苏州为中心形成了软件产业集聚带。南京作为江苏最早发力软件产业的城市,拥有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 “一谷两园”,聚集了众多头部企业和大量涉软从业人员,为软件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苏州通过科学布局、错位发展,形成了以金鸡湖软件产业园、太湖软件产业园、苏高新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核心集聚区,同时还建成了多个软件名园、信创先导区和融合创新中心,推动了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无锡在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业态领域进行创新实践,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2021 年获评物联网和平台软件方向的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超 2000 亿元。
此外,常州、镇江、南通的嵌入式软件,宿迁、扬州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增长,江苏软件产业正向 “苏皖” 及 “苏沪浙” 方向联动,形成了 “沿长江软件创新走廊”。
2. 发展重点与政策举措
全省软件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坚持供需双向管理,开源闭源双轮驱动,提升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的供给能力,并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软件。
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强化政策支撑,如出台《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订草案)》,从立法层面有效破除制约新时代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国产软件推广应用,形成良好循环。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增强工业软件创新能力、强化应用牵引发展效能、梯度培育软件企业主体等方面。具体举措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开源技术创新,拓展智改数转网联应用场景,支持重点行业创新应用,支持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加大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力度等。
此外,江苏还营造创新生态,坚持应用牵引,加强要素保障。例如,支持软件企业与驻宁高校合作建立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合作项目给予资助;将开源贡献度纳为项目评审、职称评价、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参考项;鼓励各级政府以政府采购或补贴方式,通过云服务平台推广优质通用、小快轻准的工业软件及配套服务,低价或免费向中小微企业开放等。这些政策举措全力推进全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一季度发展亮点
1. 一季度江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11.4%,业务收入增长 8.2%,利润总额增长 37.7%,运行质态较好,盈利能力较高。
2023 年一季度,江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增加值、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利润总额的大幅提升尤为突出。这表明该行业运行质态良好,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软件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培育和发展优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工业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高居第一,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 工业软件产业链同比增长 15.9%,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为 22.2%。江苏博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工业软件,服务企业超过 500 家,提高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水平。
一季度,江苏工业软件产业链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比增长达 15.9%,在全行业中的收入占比为 22.2%。位于常州新北区薛家镇的江苏博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软件领域表现出色。该公司致力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机器视觉场景化应用提供工业软件,自主开发了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打造了包括 MES、WMS 等在内的完整软件产品,并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细分行业沉淀了成熟解决方案。目前,博昊智能科技服务的企业已超过 500 家,帮助企业在生产效益方面压缩交付周期 10%,提升产品良好率 15%,智能工厂建设的需求也不断涌现。其软件开发工具的自主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水平。
3.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同时入选 2023 年中国软件名城,入选数量位居第一。高速发展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正全面赋能 “江苏制造”,众多企业积极进行 “智改数转”,32 家跻身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江苏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强劲势头。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在 2023 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中脱颖而出,同时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充分彰显了江苏在软件产业方面的强大实力和示范引领效应。高速发展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全面赋能 “江苏制造”,在工信部门遴选推荐的 998 家 “智改数转网联” 服务商的助力下,江苏众多企业积极推进 “智改数转”,其中 32 家企业成功跻身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江苏博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光伏组件全自动排版机即将出口巴西。排版机采用机器视觉与六轴机械手等技术,实现了电池组件综合排版的自动化,生产效率高于业界 10% 以上、产品优良率达 99% 以上,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该公司总经理曹雪生表示,数字化引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公司先后投资 2 亿多元打造智能生产车间,软件、硬件实现 80% 国产化,自身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 20% 以上。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让公司能够为客户打造光伏智能化设备乃至智能工厂,实现双赢。
目前,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 GDP 比重 11%,成为江苏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
五、未来发展展望
1.南京提出到 2025 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 1 万亿元,涉软从业人员超 110 万人,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南京作为江苏软件产业的重要引领者,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的不断创新,南京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南京将进一步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头部企业入驻,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南京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通过不断努力,南京将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的新突破,涉软从业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将稳居全国前列。
2.江苏将继续推动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扩大产业规模,加快集聚全球软件 500 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江苏在工业软件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江苏将加大对工业软件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如工业软件创新中心、集成验证中心等,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江苏将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使创新成果能够迅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在产业规模方面,江苏将加快集聚全球软件 500 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和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通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促进工业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3.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的不断创新,江苏软件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提供强大支撑。政策的持续支持将为江苏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省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财政税收优惠等,为软件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产业的不断创新将为江苏软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在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的过程中,江苏软件行业将发挥重要作用。软件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