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7 月,《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满天星” 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正式实施,犹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亮了重庆软件行业的发展之路。
“满天星” 行动计划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大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 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盘活存量楼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为重庆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对重庆软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收储和利用商业楼宇,为软件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场所,吸引了大量软件企业入驻,促进了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投身软件行业,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例如,在两江新区海王星文创园,宽敞的咖啡厅、头脑风暴区、交流讨论室等设施,为软件产业从业者提供了优越又轻松的办公环境。重庆爱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入驻企业之一,对园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满意。这里汇集了不少优质软件产业资源和人才,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此外,巴南区收集储备云水苑小区 1.8 万平方米闲置楼宇,建成 “云水苑数字经济产业园”。园区挂牌成立以来,已入驻数十家数字经济企业,包括软件企业在内。以存量楼宇为载体,创新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在我市中心城区已经蔚然成风。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核心城区,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 “满天星” 行动计划。渝中区有着近 400 栋写字楼,每栋商业楼宇都是一个产业集群。软件产业正是渝中区楼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商业楼宇、产业园区等平台资源发展软件产业,形成了一批资源集约、产城融合、智慧智能的产业集聚区。
“满天星” 行动计划还为重庆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平台载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挂牌建设重庆软件天地、重庆市汽车软件园、金凤软件园等 26 个软件产业园区,培育形成 6 个市级网络安全产业园,评选出首批 14 个市级 “满天星” 示范楼宇。在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引领下,重庆软件行业正蓬勃发展,未来必将成为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2023 年重庆软件行业发展成果
(一)业务收入增长强劲
2023 年,重庆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强劲。前四个月,重庆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重庆软件行业不断开拓市场,创新发展模式,全年的收入目标也顺利达成。众多软件企业在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为业务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企业与人才双增长
1. 企业增长
2023 年,重庆新增软件企业数量众多。以江北区为例,通过大力实施 “满天星” 行动计划,成功招引全市第二家百亿级软信企业抖音集团懂车帝全国总部和 360 西部总部等优质头部企业,新增三未信安、上海爱数、浙江远望等软信企业 50 余家。渝中区新增软信企业 706 家,江北区新增软件企业 872 家。这些新增企业为重庆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人才增长
2023 年,重庆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重庆高新区已集聚软件人才近 1.5 万人,一年新增软件从业者近 10 万人,目前全市软件产业从业者达 36 万人。“满天星” 行动计划吸引了众多人才来渝发展,如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茂兴介绍,公司有半数员工都是从沿海来渝。重庆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校企共建 “超级工厂”、开展软件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加速软件人才集聚。
“满天星” 行动计划在吸引人才方面成效显著。江北区通过举办 “满天星” 高校系列招聘活动,组织软信业企业深入高校专场揽才,提供大量岗位,三大招聘共签约人才 813 人。同时,江北区成立 “满天星” 行动创业帮扶联盟,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 “智能 + 技能” 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成功孵化 “智能 + 技能” 人才 5400 人。通过卓越工程师 “培育” 专项,培育数字工程师 98 人。开展数字技能培训 3629 人,培育软信创业导师 30 名,服务创业者 3000 人次,创业带动就业 5278 人。
渝中区坚持链接供需引才、产教融合育才、实战实效练才,联动市人社局共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携手举办 “巴渝工匠杯” 等专业技能竞赛,赴重大、重邮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精准引才 5000 余人。
两江新区新增软件从业人员 1.5 万人、累计达到 9.8 万人,新增中高端人才 3300 人、累计达到 2.1 万人,获全市 “满天星” 行动计划综合排名榜第一名、人才培育单项得分第一名。
(三)重点项目签约
“满天星” 行动计划第三批重大项目专场签约情况十分亮眼。16 家知名软件企业签约入渝,累计签约合同投资金额超 150 亿元,将提供软件行业就业岗位 4000 余个。签约企业涵盖了工业软件、汽车软件、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如海尔食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江北区共同开发 “食联网智慧美食生态平台项目”,中兴系统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携手渝中区共建企业西南总部,大陆集团伊必汽车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携手重庆市经信委共建创新平台,并在渝落户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区域总部等。
江北区在本次活动上,签约海尔食联网智慧美食生态平台、浙江远望研发交付中心和运营中心 2 个项目,合同投资金额 21 亿元。
三、重庆软件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引入龙头企业
重庆通过引进软件重大项目,吸引了华为、商汤科技等龙头企业落户。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为软件人才聚集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渝北仙桃数据谷,通过集聚 1500 多家软件企业,目前园区汇聚了 8000 多名软件人才。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茂兴表示,公司有半数员工都是从沿海来渝。园区引入一批软件产业龙头企业并整合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软件人才集聚地。既通过软件企业引入大量人才,又受益于人才聚集,反哺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一年来,市区两级联合引进软件重大项目 330 余个,其中华为、商汤科技、奇安信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运营。这些企业成为天然的人才 “吸铁石”,为重庆吸引了大批优秀软件人才。
(二)校企共建 “超级工厂”
按照 “满天星” 行动计划,到 2025 年,重庆市将新增 20 万名软件从业者。为实现该目标,重庆正加大软件人才本地化培养,推动校企共建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位于南岸区的重庆软件园,一方面积极创造实习实训机会,为软件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推动园区入驻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促进校企双方达成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共同研发软件专业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巴南区软件园开展软件信息服务校企共建,作为重庆市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成员单位、重庆市数字人才培养工作站,学院紧密围绕重庆市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主动融入软件信息服务支柱产业集群,积极提升科学技术研发、科研服务及人才培养能力。
目前,市经信委联合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已建成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35 个。按照今年初我市启动的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计划,重庆将推动重点软件企业及高校联合建成一批 “超级工厂”,形成精准化、订单化软件人才培育渠道,预计每年培养 1 万名 “高精尖” 软件人才。已形成 “1+15+N” 体系,即 1 个运营机构,加上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 15 所大学和 N 家培训单位,通过 “产、学、研” 协同创新,共同开展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专业课程开发,培育满足企业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软件人才。
(三)开展软件人才招聘会
自 “满天星”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重庆市累计组织开展 “双选会”、软件人才专场招聘等活动上百场。众多高校学子在招聘会上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
在 3 月 29 日举行的全市 “满天星” 软件人才春季双选会上,一大批应届毕业生现场与招聘的软件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此外,我市还设立 “重庆英才 - 软件领军人才” 专项,评选出一批软件产业领军人才。中心城区各区还积极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在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极大增强了软件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发展软件产业,人才是关键。近日,由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指导,市软件行业协会、九龙坡区经济信息委等单位主办,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等单位协办的 2024 “满天星” 软件人才双选会启动仪式及专场招聘活动在重庆数字智慧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2023 重庆市软件人才发展报告》,举办了 2024 “满天星” 软件人才春季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企业提供岗位,众多院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双选会。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承办方,未来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缩短软件人才学习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距离,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软件人才。同时公司还将持续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 “数智英才 星耀未来” 等软件行业招聘活动,扩宽就业渠道,构建软件人才引、育、用、留闭环生态。
2024 年 “满天星” 软件人才春季双选会在九龙坡区举办,活动吸引众多优质软件企业参与,提供大量岗位,吸引优秀学子参加,达成初步意向众多。本次活动发布了 2024 重庆市软件人才发展报告,并同步在重庆数字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重庆英才网开通 “线上” 招聘会。
为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满天星” 行动计划,营造优质人才环境与发展氛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3 月 29 日,“数智英才 星耀未来”—2024 “满天星” 软件人才春季双选会启动仪式及专场招聘活动在重庆数字大厦广场举行。70 余家软件企业提供岗位 1300 余个,吸引 20 余所高校超 1000 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4 重庆市软件人才发展报告》。
市经济信息委软件处副处长王立刚表示,接下来,软件人才春季双选会将分别走进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以及贵阳、兰州、苏州等城市,持续开展 “高校行”“城市行” 招聘活动。市经济信息委总经济师傅晓表示,重庆正在成为全国软件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2023 年,全市新增软件从业人员 9.8 万人、累计近 36 万人,产才 “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的良好格局正加快形成。
四、2023 年重庆软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强链延链丰富产业业态
2023 年,新签约的一批重大项目为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态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在强链延链和提升制造业供给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初,重庆出台 “满天星” 2024 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软件产业发展的目标。此次 “满天星” 行动第三批重大项目签约,重点聚焦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多个新质生产力领域,不少入驻项目填补了我市行业空白。例如,海尔食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江北区共同开发 “食联网智慧美食生态平台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烹饪数字化和营养标签化,为消费市场提供智能匹配营养解决方案;中兴系统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携手渝中区共建企业西南总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集成、企业数智化信息服务及应用软件研发;大陆集团伊必汽车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携手重庆市经信委共建创新平台,并在渝落户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区域总部等。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丰富了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态,进一步强链延链,还提升了软件对于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软件人才来渝发展,加速实现 “满天星” 行动计划目标。
(二)集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人才对软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2023 年重庆新增软件从业者近 10 万人,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满天星” 行动计划启动以来,重庆软件产业人才呈现加速汇聚之势。通过引进软件重大项目,吸引了华为、商汤科技等龙头企业落户,这些企业成为天然的人才 “吸铁石”,为重庆吸引了大批优秀软件人才。在渝北仙桃数据谷,1500 多家软件企业集聚,目前园区已汇聚了 8000 多名软件人才。中科创达(重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茂兴表示,公司有半数员工都是从沿海来渝。
重庆还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动校企共建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35 个,形成了 “1+15+N” 体系,通过 “产、学、研” 协同创新,共同开展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专业课程开发,预计每年培养 1 万名 “高精尖” ERP软件人才。
此外,重庆通过举办 “满天星” 高校系列招聘活动、设立 “重庆英才 - 软件领军人才” 专项、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等方式,加速软件人才集聚。江北区通过举办招聘活动签约人才 813 人,成立创业帮扶联盟,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 “智能 + 技能” 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成功孵化人才 5400 人,培育数字工程师 98 人,开展数字技能培训 3629 人,培育软信创业导师 30 名,服务创业者 3000 人次,创业带动就业 5278 人。渝中区坚持链接供需引才、产教融合育才、实战实效练才,联动市人社局共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携手举办 “巴渝工匠杯” 等专业技能竞赛,赴高校开展专场招聘,精准引才 5000 余人。两江新区新增软件从业人员 1.5 万人、累计达到 9.8 万人,新增中高端人才 3300 人、累计达到 2.1 万人,获全市 “满天星” 行动计划综合排名榜第一名、人才培育单项得分第一名。
(三)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
软件产业与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等产业领域协同发展,“满天星” 行动计划带来了连锁效应。
重庆培育发展软件产业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性,在招商引资时绘制好产业图谱,明确产业构成和机会,让新落户企业精准发力,避免恶性竞争。例如,在江北区,重庆源一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获得丰富的应用场景,还找到了合作伙伴,在新华三(重庆)生态能力中心采购配件,本地化采购缩减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华三(重庆)生态能力中心所在的江北区睿创科技园,也聚集了一批要素齐备、功能完备的上下游客户。
一家龙头软件企业落户,带来一连串配套企业扎堆集聚,协同发展不仅带来生产要素集聚,还孕育出更多合作商机,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目前,我市正围绕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大企业引培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培人才、优化软件发展生态”5 方面实施一揽子措施,将形成 “启明星”“北斗星” 软件企业梯度培育库、重点招商项目库,支持 “启明星”“北斗星” 软件企业参与 “揭榜挂帅”,努力形成软件产业 “皓月当空、北斗引领、启明带动、繁星满天” 的发展格局。
同时,软件产业的发展也为制造业 “赋能、赋值、赋智”。例如,中冶赛迪研发的 “智慧云平台” 为企业现场管理筑起防控 “防火墙”;重庆励颐拓软件发布的自主研发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此外,外地来渝发展的软件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如光庭信息全国第二总部入驻渝北仙桃数据谷,上海追势科技自动驾驶研究院落户仙桃数据谷,推动重庆汽车软件产业智能化转型。
另外,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即将在重庆举行,以 “人才汇聚重庆 软件创享未来” 为主题,将邀请国内外领军人物、骨干企业代表,围绕软件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产业生态构建等,开展交流研讨、合作洽谈并签约。大会聚焦 “416”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搭建集海外引才、智慧碰撞、项目对接于一体的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合作平台,助推重庆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 “满天星” 软件人才秋季双选会启动仪式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行,现场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广域铭岛等 60 余家软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 1600 余个,其中包括年薪 50 万以上 “星” 岗位近 20 个,最高年薪达 150 万。软件产业是高度依赖于人才智力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重庆正加快推进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建设,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汇聚,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人才动能”。接下来,双选会还将分别举办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专场招聘活动,同时除了线下双选,参加本次招聘活动的软件企业也已开启 “空中双选”,同步在重庆数字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庆英才网 “满天星软件人才招聘专区” 发布相关岗位需求。
五、未来展望
重庆软件行业在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展望未来,重庆软件行业将继续推进 “满天星” 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持续推进 “满天星” 行动计划
1.进一步盘活存量楼宇
未来,重庆将继续加大对存量楼宇的收储和利用力度,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办公场所。通过优化楼宇资源配置,打造更多 “拎包入住” 的示范基地,吸引更多软件企业入驻,促进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例如,两江新区将继续推动海王星数字文创园、金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中瑞产业园等 “满天星” 示范楼宇的建设,拓展 “拎包入住” 环境,吸引更多新企业入驻。
2.丰富平台载体
持续挂牌建设更多的软件产业园区,培育更多的市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和 “满天星” 示范楼宇。目前,全市累计挂牌建设重庆软件天地、重庆市汽车软件园、金凤软件园等 26 个软件产业园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园区数量,提升园区品质,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加强对现有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3.拓展应用场景
以扩大场景应用为着力点,持续发布更多的数据要素 × 应用场景清单,涵盖工业制造、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等领域。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引导各方参与,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机会,招引更多国内外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带动本地产业发展。两江新区已累计发布 5 批次 83 个场景,总投资超 22 亿元,未来将继续加大场景应用的推广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4.深化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计划
按照计划,从 2024 年起,重庆将每年培养 1 万名软件人才,到 2027 年将累计培育 4 万名软件人才。加强 “超级工厂” 基础能力建设,释放 “超级工厂” 培训效能,建设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软件人才培训教材库和数字资源库。目前,我市已形成 “1+15+N” 构建组织体系,通过 “产、学、研” 协同创新方式,共同开展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 专业课程开发,培育满足企业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软件人才。
5.创新人才评价模式
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创新人才评价模式,建立以薪酬待遇为重点,以职业能力、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软件人才评价认证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吸引更多优秀软件人才和团队来渝、留渝发展。
6.出台人才专项政策
力争出台市级层面软件人才专项政策,在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多方面给予软件人才支持,增强软件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中心城区各区也将继续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好软件人才 “引育留用” 组合拳。
(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7.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在招商引资时绘制好产业图谱,明确产业构成和机会,让新落户企业精准发力,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软件企业与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等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形成 “启明星”“北斗星” 软件企业梯度培育库、重点招商项目库,支持 “启明星”“北斗星” 软件企业参与 “揭榜挂帅”,努力形成软件产业 “皓月当空、北斗引领、启明带动、繁星满天” 的发展格局。
8.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扩大 “朋友圈”,助力成渝两地企业 “链” 接上下游,全面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软件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例如,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 “一园两区多点” 软件产业格局,预计到 2025 年,软件业务收入超 800 亿;两江新区与重庆大学、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 65 所高校开展人才战略合作,组织 400 家软件企业参与 20 余场 “两江名企校园行” 活动,实现 4000 多名应届生在新区软件企业就业。
9.举办国际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
以 “人才汇聚重庆 软件创享未来” 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领军人物、骨干企业代表,围绕软件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产业生态构建等,开展交流研讨、合作洽谈并签约。搭建集海外引才、智慧碰撞、项目对接于一体的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交流合作平台,助推重庆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总之,重庆软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引领下,通过持续推进 “满天星” 行动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重庆软件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