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软件公司:北京软件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 发布时间:2024-12-06


一、行业整体高速增长

1. 营收规模接近 3 万亿元,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信息软件业发展重要引擎。

2023 年,北京软件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营收规模接近 3 万亿元。多年来,北京软件行业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全国信息软件业中发挥着重要引擎的作用。


从数据上看,2023 年 10 月中国软件业分地区运行情况分析显示,北京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京津冀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3971 亿元,同比增长 17.5%,其中北京市软件收入达到 21201 亿元,增长 17.7%。此外,《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指出,2022 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1.7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41.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约 2.48 万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北京软件行业的强大实力和持续增长的趋势。


北京软件行业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头部企业数量持续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优势突出。《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报告》显示,前百家企业中得分超过 100 的领导企业有 31 家,80 - 100 分的领先企业有 32 家,60 - 80 分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有 37 家。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储备、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北京积极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推进数据中心先进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提升数字消费能级,网络安全(信创)、开源、北斗、互联网 3.0、人工智能等产业稳步发展,为软件行业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 2023 年北京信息软件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动能推动下,处于技术迭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


2023 年,北京信息软件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动能的推动下,正处于技术迭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等新动能正在改变信息软件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新华社北京 4 月 22 日电指出,全面拥抱大模型,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北京信息软件业加快布局 “新赛道”。北京市经信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提出 6 大类 15 个小类重点任务,计划到 2027 年,推动北京市信息软件产业收入达到 4.8 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软件产业集群。


当前,数字人等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具身智能、XR 设备、智能计算机等新硬件不断对软件提出新需求。北京将探索人工通用智能前沿技术,支持攻关内容生成、检索增强生成、人工智能内容安全标识、深度学习框架、向量数据库等大模型工具类软件,搭建大模型原生软件应用商店、大模型安全靶场。以建设单体万卡智能算力中心为目标,组织攻关算力芯片、高性能通信、调度系统、容器编排等云计算关键技术。支持在教育、医疗、文化、工业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验室,打造示范性场景落地项目。


同时,北京将抢抓新业态培育先机,面向具身智能、XR 设备、智能计算机、车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终端,引导软硬件协同创新,提前布局攻关空间计算等关键软件。在挖掘产业新增长点方面,北京将布局软硬件协同的新软件,发展互联网 3.0 即元宇宙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互联互通;提升互联网平台治理能力。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大力推动数件发展,积极探索数件标准、开发流程、安全规范及质量评估体系,鼓励将行业数据加工成 “数件”,培育数件应用生态。


此外,北京还将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面向欧亚地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软件任务、项目、工程落地北京,做大京津冀信软产业板块。

二、分地区运行表现突出

1. 东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高,北京在其中贡献巨大。1 - 10 月份,北京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前列,增速明显。


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3 年 1 - 10 月份,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81097 亿元,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 82.6%。而在东部地区,北京的软件业务收入表现尤为突出。北京市软件收入达到 21201 亿元,增长 17.7%,居全国前列。北京作为全国软件行业的重要引领者,其在东部地区的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东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北京占比高。


2023 年 1 - 10 月份,京津冀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3971 亿元,同比增长 17.5%。其中,北京市软件收入为 21201 亿元,在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极高。这充分显示了北京在京津冀地区软件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增长,也对京津冀地区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3. 全国副省级中心城市中,北京软件业务收入占比大,增速与行业整体持平。


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北京的软件业务收入也占据着重要份额。2023 年 1 - 10 月份,全国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7649 亿元,同比增长 11%,增速与行业整体持平。北京市作为软件业务收入居前的城市之一,其在全国副省级中心城市的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也为副省级中心城市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企业综合实力强劲

1. 《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报告》发布,百家企业展现不同层次实力。


2023 年 12 月 12 日,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顺利召开。会上,协会副会长施水才发布了《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报告》。该报告已连续发布 7 年,总计有 1050 家次企业参与,得到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成为协会服务会员的重要品牌。每年报告中的研发投入、人均产值等数据已成为企业看齐的指标。


今年的评价工作参照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企业评价,并以《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标准》(T/BSIA 002 - 2023)为基础,围绕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展开,量化衡量企业综合实力。通过协会邀请和企业自主申报,从 2023 年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名单中,优选 134 家企业进入综合实力评价范围,最终评价出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名单。报告主要对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进行分析和发布,评价数据基于企业 2022 年数据。


前百家企业中得分超过 100 的领导企业有 31 家,80 - 100 分的领先企业有 32 家,60 - 80 分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有 37 家。

2. 研发投入增长,平均研发强度提高,人均研发投入增加。


2022 年前百家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总收入比上年增长 4.3%,利润总额下降了 14.2%。研发投入同步增长,增长 4.5%,增速略高于收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 / 营业收入)14.5%,比上年提高 5%;前百企业员工总数 116.7 万人,研发人员 39.2 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占比 33.6%,人均研发投入 28.8 万元。企业平均专利总授权量 838 件,其中发明专利 457 件,占到 54.5%;软著 722 件;每千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 117 件,软著 184 件。


3. 海淀区企业数量多且水平高,经开和西城综合实力领先,顺义区首次有企业入选。


前百家企业海淀区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占据了六成多,企业总体水平也较高;经开和西城参评企业综合实力也处于领先。顺义区近三年首次有企业入选,如 2023 年 1 - 7 月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撑有力,区域分布较为集中,中关村顺义园贡献突出。


4. 行业应用与服务为产业重心,基础软件领域壮大,信息安全受重视。


行业应用与服务仍然是产业的重心。基础软件领域开始壮大,相对去年,有越来越多原来处于交付层、应用层的企业投身于基础层领域,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5. 企业海外市场收入增长,面向不同客户类型产品在不同地区布局。


2022 年前百家企业海外市场收入增速与整体收入一致。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发展路径与客户类型关系密切: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如办公、游戏、社交等已走向海外。面向行业用户的产品,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 “一带一路” 进行布局。从北京软件公司海外市场运营工资收入情况来看,2023 年北京软件公司海外市场运营平均工资¥27.5K,2023 年工资不及 2022 年,较 2022 年下降了 10%。此外,2023 年 12 月中国应用 / 游戏厂商出海收入 Top30 榜中,众多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


6. 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软件企业也日益重视环境、社会责任等建设活动。前百家企业 2022 年公益资金投入就超过 5.8 亿元,积极参与到教育助学、灾害救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在教育和青少年发展上开展了图书器材捐赠、教育助学、青年学者项目,高校捐款等活动;积极投身防疫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四川地震、重庆山火等灾害救援服务;落实 “乡村振兴” 战略,推进消费扶贫、扶农助农;多形式开展植树固沙减碳活动;从企业到员工个人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法律援助、残疾人帮扶等公益。2023 年,北京软协副会长李雪莹发布《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评价报告》,最终有 62 家企业达到 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治理初识及以上水平,占比 29.52%。其中软通动力荣获 “2023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社会责任治理 AAA 评价”,万里数据库获 “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 A 级评定。

四、政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北京制定《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全面拥抱大模型,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旨在全面拥抱大模型,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推动北京信息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方案准确把握信息软件产业发展趋势,以全球争先为导向,通过创新引领、前瞻布局、高端高智、数据驱动、全球治理等多方面举措,打造开放包容的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2.重点培育大模型应用生态,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新软件,发展新业态,提升治理能力。


在大模型应用生态培育方面,北京市提升大模型理论研究和工程化能力,探索人工通用智能前沿技术,支持攻关内容生成、检索增强生成、人工智能内容安全标识、深度学习框架、向量数据库、人工智能辅助编程等大模型工具类软件。搭建大模型原生软件应用商店,收录多个领域的智能体及行业模型,并搭建大模型安全靶场,组织建立大模型性能与安全评级、评估机制。


加强底层技术创新,提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质量,培育工业知识加工企业,支持北京工业软件企业与全球行业用户结对攻关,攻关人工智能全栈式网络安全软件及系统。


布局新软件,面向具身智能、XR 设备、智能计算机、车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新终端,引导软硬件协同创新,提前布局攻关关键软件。发展新业态,发展互联网 3.0 即元宇宙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互联互通;提升互联网平台治理能力。

3.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推动数件发展,培育应用生态。


北京明确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传统软件基于流程和规则开发,而数据要素驱动下软件可基于数据决策形成,即 “数件”。北京将大力推动数件发展,积极探索数件标准、开发流程、安全规范及质量评估体系,鼓励将行业数据加工成 “数件”,培育数件应用生态。探索数件新业态,培育众多数件和数件服务商,推动数件融入生产制造流程,在京津冀区域建设数件生产基地。


4.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深化区域协同联动。


北京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面向欧亚地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培育开源软件商业化企业。同时,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持续强化央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软件任务、项目、工程落地北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大京津冀信软产业板块。

五、顺义区表现亮眼

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 - 7 月同比增长 35.1%。


2023 年,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 - 7 月,该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 35.1%,增速较 1 - 6 月增加 2.9 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81.3 亿元,占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11.4%,同比增长 23.4%,拉动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2.1 个百分点。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虽小幅放缓,但仍同比增长 32.2%。而到了 1 - 7 月,增速再次提升,显示出该行业强大的发展动力。这种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为顺义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增长,企业盈利面扩大,产出效率提高。


在经济效益方面,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 - 7 月,实现利润总额 52.2 亿元,同比增长 2.9 倍。每百元营业收入所需营业成本为 53.1 元,比 1 - 6 月减少 1.2 元,同比减少 13.0 元。企业盈利面扩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共 126 家,其中 70 家企业实现盈利,盈利面达 55.6%,比 1 - 6 月提高 0.4 个百分点。产出效率提高,企业企均盈利 4144.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075.5 万元。企业收入利润率为 23.8%,较同期提高 15.5 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效率上升。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2 倍,企业盈利面也有所扩大,产出效率同样提高。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该行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稳步提升,为顺义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创新驱动发展,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较快。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较快。1 - 7 月,有投入研发费用的企业共 91 家,占行业比重 72.2%,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 74 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 15 家;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企业 2 家。2023 年以来,行业投入研发费用增速持续增长,投入研发费 26.2 亿元,同比增长 29.1%。这表明该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力不断提升。


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撑有力,区域分布集中,中关村顺义园贡献突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支撑有力。1 - 7 月,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59.1 亿元,同比增长 50.1%,拉动行业增速提高 32.7 个百分点,占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72.5%,占比及拉动力均排名第一。从区域分布来看,较为集中。营业收入总量排名前三的街镇功能区为中关村顺义园、后沙峪镇、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实现营业收入 173.2 亿元,占行业营业收入的 79.3%,同比增长 43.8%。其中中关村顺义园共有 19 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14.2 亿元,占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52.3%,拉动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提高 25.2 个百分点。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样支撑作用显著,实现营业收入 134.4 亿元,同比增长 45.1%,拉动行业增速提高 29.7 个百分点,占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72.2%。

9.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承压,需加大扶持力度。


然而,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承压。根据北京市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名单,1 - 7 月,顺义区共有 56 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专精特新” 企业,占信息行业单位数的 44.4%,合计实现收入 44.2 亿元,同比增长 21.8%,低于行业增速 13.3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 1.2 亿元,同比下降 56.3%,亏损面达 50.0%。为了推动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发展,相关行业部门需加大对区内 “专精特新” 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注入新动能。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月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认定 7180 家,顺义区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量较 2022 年增长 80%,这也凸显了顺义区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的潜力。同时,从顺义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经营主体增幅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该行业新设 571 户,占新经营主体总数的 5.66%,增幅位于平原新城第 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45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 414.3%,这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顺义区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发展态势持续向好,软件信息服务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57.2 亿元,同比增长 37.8%。区经信局建立了三级调度机制,深入企业 “送服务”,并制定了相关扶持办法,为软件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市经信局也对顺义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指导,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发展报告引领方向

10.《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北京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资源禀赋充裕、发展条件优越的城市。


6 月 11 日,202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放原子全球开源高峰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对外发布《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当前,北京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资源禀赋最充裕、发展条件最优越的城市之一。数字经济进入到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北京样本”、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北京标杆” 的 “3.0 标杆引领” 阶段,数字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优势明显,数字化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生活作用凸显,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中求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支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2022 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1.7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41.6%,年均增速达 10.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约 2.48 万亿元,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聚焦产业全景、高端领域、双创效应、人才智力、资本运作、产业协同六个方面,依托行业基础数据,系统深入地分析了 2022 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最新情况。报告指出,2022 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合理运行,产业发展稳步增长,呈现出诸多特点。一是加强产业谋篇布局,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推进数据中心先进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提升数字消费能级,网络安全(信创)、开源、北斗、互联网 3.0、人工智能等产业稳步发展。二是头部企业数量持续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优势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增长,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平稳增长。三是外省市在京总部收入小幅下降,跨国企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各区产业特色鲜明,协同创新促进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四是北京成为全国软件创新主力,创新产出规模逐步扩大,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五是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高学历人才比重提高,互联网行业人才正在转换赛道,去向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从地域流动趋势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为新经济领域人才流入前五名。六是行业投融资有所放缓,企业早期融资金额提高,创新企业上市热情高涨。七是行业对外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同比增长 18.7%,加快向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辐射,外省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在京设立分支机构 1261 家,投资 56.6 亿元。今年以来,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恢复向好,发展动能持续壮大。


11.数字经济进入 “3.0 标杆引领” 阶段,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 “3.0 标杆引领” 阶段,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这个阶段,北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优势,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产业谋篇布局,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推进数据中心先进绿色发展,提升数字消费能级,使得网络安全、开源、北斗、互联网 3.0、人工智能等产业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头部企业的壮大、创新产出的扩大以及人才的流动等特点,也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2.报告聚焦产业全景等六个方面,分析 2022 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23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从产业全景、高端领域、双创效应、人才智力、资本运作、产业协同六个方面,对 2022 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产业全景方面,报告展示了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增长趋势以及在全国的地位。高端领域方面,突出了北京在网络安全、开源、北斗、互联网 3.0、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双创效应方面,体现了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活力,包括新设企业数量、初创企业注册资本等。人才智力方面,分析了行业从业人数、高学历人才比重以及人才流动情况。资本运作方面,阐述了行业投融资的特点和趋势。产业协同方面,强调了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国的辐射能力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


13.产业呈现加强谋篇布局、头部企业壮大、外省市总部收入变化、创新产出扩大、人才流动、投融资放缓、对外辐射增强等特点。


2022 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呈现出诸多特点。在加强谋篇布局方面,积极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推进数据中心先进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提升数字消费能级,为产业发展塑造了新动能新优势。头部企业持续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优势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增长,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外省市在京总部收入虽有小幅下降,但跨国企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各区产业特色鲜明,协同创新促进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创新产出规模逐步扩大,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成为全国软件创新主力。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的同时,高学历人才比重提高,互联网行业人才正在转换赛道,去向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投融资有所放缓,但企业早期融资金额提高,创新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对外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同比增长 18.7%,加快向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辐射。

七、未来展望

14.北京软件行业将继续在政策支持下,加大创新投入,拓展市场空间。


北京软件行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也将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随着《北京市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北京将继续全面拥抱大模型,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新软件,发展新业态,探索数据驱动新机制,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深化区域协同联动。这些举措将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促使企业加大在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


例如,在大模型应用生态培育方面,北京将提升大模型理论研究和工程化能力,支持攻关大模型工具类软件,搭建大模型原生软件应用商店和安全靶场,推动大模型场景落地。这将吸引软件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投入,开发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同时,北京还将加强底层技术创新,提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质量,培育工业知识加工企业,攻关人工智能全栈式网络安全软件及系统。这将促使软件企业在基础软件和网络安全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软件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拓展市场空间方面,北京将推动中国软件全球布局,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面向欧亚地区输出整体解决方案。这将为软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促使企业加大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北京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北京还将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软件任务、项目、工程落地北京,做大京津冀信软产业板块。这将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为软件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15.借力出海,响应国家战略,推动行业新增长点发掘。


借力出海是北京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等战略,北京软件企业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行业新增长点的发掘。


一方面,北京软件企业将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短剧、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应用,输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参加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海外分会场等活动,软件企业可以分享出海经验和路径,加强资源对接,共同助力软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例如,北京软件企业出海座谈会的召开,为软件企业与跨境云计算服务商等企业共同探讨全球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同时,北京小程序开发的出海需求对接小程序,为资源和需求之间搭建了线上合作平台,帮助企业找到合适且满意的业务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沟通效率,促进跨境业务高效展开。


另一方面,北京软件企业还将参与全球开源治理,培育开源软件商业化企业。北京国际开源社区的揭幕,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基础设施,部署基础性、前瞻性开源项目,建设优秀开源根社区,不断提升开源治理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这将有助于软件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国际市场,推动行业新增长点的发掘。


此外,北京软件企业还将加强与中东等地区的合作。2024 北京软件企业中东行,组织软件企业和协会联盟代表出访沙特、阿联酋,并在迪拜组织召开数字经济发展论坛。通过一系列拜访会见、座谈交流以及论坛活动,深入了解两国市场需求和发展环境,共同探讨出海经验和落地路径,为企业拓展两国市场搭建平台。

16.持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持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是北京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企业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人才素质、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软件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2022 年前百家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总收入比上年增长 4.3%,利润总额下降了 14.2%。研发投入同步增长,增长 4.5%,增速略高于收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 / 营业收入)14.5%,比上年提高 5%;前百企业员工总数 116.7 万人,研发人员 39.2 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占比 33.6%,人均研发投入 28.8 万元。企业平均专利总授权量 838 件,其中发明专利 457 件,占到 54.5%;软著 722 件;每千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 117 件,软著 184 件。


在人才素质方面,软件企业将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北京软件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的同时,高学历人才比重提高,互联网行业人才正在转换赛道,去向最多的行业是人工智能。从地域流动趋势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广州为新经济领域人才流入前五名。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软件企业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海外市场收入。2022 年前百家企业海外市场收入增速与整体收入一致。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发展路径与客户类型关系密切: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如办公、游戏、社交等已走向海外。面向行业用户的产品,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 “一带一路” 进行布局。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也是北京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北京将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软件任务、项目、工程落地北京,做大京津冀信软产业板块。例如,顺义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 2023 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撑有力。同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月度发展报告显示,顺义区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量较 2022 年增长 80%,凸显了顺义区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的潜力。此外,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市信息产业高地,将紧抓政策机遇,不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方位的支持力度,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革新机遇,前瞻布局信息软件产业新增长点,打造开放包容的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