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软件公司:软件行业蓬勃发展迈向新征程发展态势强劲

  • 发布时间:2024-12-05

辽宁软件行业:蓬勃发展,迈向新征程

一、发展态势强劲,收入稳步增长

1.2023 年辽宁省软件产业规上企业达 1515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47 亿元,同比增长 14.6%。这一成绩表明辽宁软件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最早发展软件产业的省份之一,辽宁曾在软件产业规模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度有些掉队,但近年来,辽宁提出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战略,为软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辽宁省工信部门积极作为,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培育产业集群、丰富工业软件场景应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及拓展服务外包优势等举措,为软件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 年的辉煌成绩,充分展现了辽宁软件产业的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这不仅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全国软件产业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沈阳市作为辽宁软件产业的重要城市,2023 年规模以上软件企业突破 1000 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230 亿元,同比增长 13.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进一步夯实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中的地位。


2023 年,沈阳市软件产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突破 1000 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230 亿元,同比增长 13.9%,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沈阳市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中的重要地位。在沈阳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 2023 年度沈阳市软件行业协会年会上,众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大会评选出了一系列荣誉奖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沈阳市软件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股权融资、人才引育等项目内容。同时,沈阳市还将大力培育软件行业 “腰部” 企业,推动软件行业形成产业 “雁阵”,壮大沈阳数字经济产业整体规模。此外,沈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产值稳步增长。截至 2023 年底,共拥有规上企业 1036 家,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 13.3%。沈阳市大力发展软件、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5G 基础设施及应用等产业,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沈阳国际软件园作为全市最大的软件产业聚集地,入驻企业超过 1600 家,集聚软件人才 40000 名,业务领域广泛。未来,沈阳市将持续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研究制定系列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人才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重点企业落户。沈阳还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拥有数据标注龙头企业 20 余家,从事相关业务企业超过 100 家,年营业收达到 10 亿元。同时,人工智能产业繁荣,软件产业规模庞大,这些都为沈阳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政策支持有力,产业环境优化

3.辽宁提出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战略,积极营造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省工信部门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培育软件产业集群,丰富工业软件场景应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拓展服务外包优势,为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作为最早发展软件产业的省份之一,曾在软件产业规模方面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辽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的宏伟目标,将软件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省工信部门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全力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产业政策体系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为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制定鼓励创新、扶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工业软件应用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软件产业集群,以沈阳、大连为引领,其他各市特色产业突出的 “双核多极化” 产业发展目标逐步明确。建立软件产业集群建设专班,加速完善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深入挖掘行业重点项目,共同推动软件产业集群重点任务实施。


丰富工业软件场景应用也是辽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定《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年度工作要点》,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冶金等重点行业,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为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仿真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通用型服务,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是辽宁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工业软件相关重大专项,开展工业软件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动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牵头的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建设,聚焦 CAD/CAM/CAE 等工业通用工具软件、EDA 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业软件共性支撑技术、重大工程与行业特色专用软件研发,集聚优势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推动建立新的工业软件标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拓展服务外包优势则为辽宁软件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支持企业提升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大型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软件名牌产品。让辽宁的软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活力。

4.《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若干措施》的出台,从鼓励自主技术研发、首版次应用、引进转化成果、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服务体系、企业 “走出去” 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为辽宁软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推动辽宁软件产业的发展,《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若干措施》应运而生。这一政策从多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为辽宁软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


在鼓励自主技术研发方面,支持聚焦工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底层和源头技术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工业控制、数字孪生、智能算法、工业机理模型、工控安全等关键技术。对国家立项的工业软件类重大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地方配套资金要求给予支持。对列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资金支持。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推动辽宁在工业软件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鼓励首版次应用,对在辽研发工业软件首版次产品并应用于重点行业的,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这将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同时也为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引进转化成果方面,对引进国际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按成果在辽转移转化年度技术服务合同实际成交额的 5%,给予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对引进省外工业软件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按成果在辽转移转化年度技术服务合同实际成交额的 2%,给予最高 100 万元资金支持。这将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在辽宁的落地转化,提升辽宁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采购工业软件或对原有工业软件改造升级,按项目实际投入额的 5%,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资金支持。支持工业软件自主开源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200 万元资金支持。这将推动制造业与软件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建设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引进和新建国家、省级开源平台,鼓励建设工业软件适配、验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按项目实际投入比例,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对运营服务绩效突出的平台,给予最高 200 万元资金支持。这将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促进产业生态的完善。


鼓励企业 “走出去”,依据新开拓国内市场规模,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300 万元资金支持。依据新开拓国际市场规模,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500 万元资金支持。支持组织和承办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工业软件类展会、峰会、论坛、赛事等大型活动,鼓励省内工业软件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按相关规定给予展位费补助。这将提升辽宁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辽宁软件产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三、企业发展良好,行业活力凸显

5.2024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百余位企业家汇聚一堂,凝聚行业力量,共谋发展新契机。会上发布 “2023 大连软件百强企业榜单”,树立了 “大连软件” 的品牌形象,扩大了优势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 年 1 月 16 日,“聚力 笃行 谋新篇” 2024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大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圆满召开。此次大会由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大连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省工信厅、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单位,以及埃森哲、IBM、信华信等企业共 500 多人参加会议。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段洪涛宣读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邱宝林的致辞,强调了近年来大连市认真落实《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 “两先区” 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聚焦推进软件产业集群建设,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速为 15.4%,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加强产业政策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重点企业引育、推进产业链群建设、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等方面接续发力。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申世英出席大会并致辞。省工信厅积极谋划和争取支持软件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立足我省工业基础优势,引导软件服务外包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发布了《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的政策措施》,内容主要包括鼓励自主技术研发、鼓励首版次应用、鼓励引进转化成果、鼓励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和鼓励企业、产品和服务 “走出去” 等六方面具体措施。两年来,推动制定了全国首个首版次软件产品评估社团标准和地方标准,累计支持首版次软件产品项目 81 个,安排资金 1.4 亿元,测算带动市场销售近 10 亿元。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会长、艾万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EO 郑时雨发表了主题演讲,回顾过去一年中大连软件企业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历程,展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连软件产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协会表示将与行业企业携手并进,共同开拓数字化浪潮中的新局面。


会上,发布了《2023 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的转型创新与发展,大连软件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由 “量增” 跨入 “质升” 新阶段。在产业规模方面,汇集软件企业 3000 多家,从业人员 20 余万人,软件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尤其是一批重点企业的规模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创新实力方面,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建成一批创新中心和技术联盟,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催生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 “四位一体” 工作体系。全市 22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拥有百余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 20000 人次,源源不断为软件产业输送人才。


同时,还发布了 “2023 大连软件百强企业榜单”,不断扩大优势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树立 “大连软件” 的品牌形象。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全球服务(大连)有限公司、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东软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入大连软件百强企业榜。大会对 2023 年大连软件产业的辉煌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为进一步推动大连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还进行了 2023 年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评选颁奖仪式,优秀企业、优秀产品、优秀企业家等脱颖而出,全场瞩目。

6.沈阳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评选出了 2023 年沈阳市软件产业 TOP20 企业、软件产业基地、卓越贡献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工业软件优秀产品荣誉奖项。众多软件大咖云集会场,献策献力助力沈阳软件行业加速腾飞。


“聚力启新,共创‘软’景 —— 沈阳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 2023 年度沈阳市软件行业协会年会” 近日在沈阳国际软件园举行。本次大会由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沈阳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主办,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多所辽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 200 余人参会,共同探讨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推动沈阳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评选出了 2023 年沈阳市软件产业 TOP20 企业、软件产业基地、卓越贡献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工业软件优秀产品荣誉奖项并颁奖。同时,沈阳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与辽宁省软件行业协会、辽宁省股权和创业投资协会、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加强产业互动、资源互通与信息共享,为沈阳市软件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股权融资、人才引育等项目内容。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院长马咸、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数字工厂研究室副主任潘福成、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宗玉等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沈阳软件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沈阳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会长赵久宏表示,协会将在各级主管部门、软件企业的支持下,团结全市软件企业的力量,持续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建设,加速推动全市软件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高质量发展,以 “软” 实力铸就数字经济的 “硬” 支撑,共同谱写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美行科技等明星企业业绩稳步提升,业务营收增速 20% 以上。沈阳市将大力培育软件行业 “腰部” 企业,推动软件行业形成产业 “雁阵”,壮大沈阳数字经济产业整体规模。


作为我市软件产业的明星企业,美行科技的成长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也勾勒出沈阳软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美行科技产业发展总监贾晨在接过 “2023 年度沈阳市软件产业 TOP20 企业” 奖项时坦言,美行科技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协会的大力支持。去年,美行科技业绩稳步提升,业务营收增速 20% 以上。


在当前沈阳软件行业的金字塔中,营业收入超过 50 亿元的 “塔尖” 企业数量较少,95% 以上都是处于 “塔基” 的中小微企业,“塔尖” 与 “塔基” 之间,还有 “塔腰”。“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来说,‘腰部’企业群体至关重要。” 沈阳市工信局软件处负责人表示,今年,沈阳市将大力培育软件行业 “腰部” 企业,梯度培育更多的 “小东软”“小美行”,推动软件行业形成产业 “雁阵”,壮大沈阳数字经济产业整体规模。

四、技术创新不断,产品种类丰富

8.辽宁软件企业在工业软件产品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23 年,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增长,涵盖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工业控制、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


在辽宁,工业软件一直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023 年,辽宁软件企业在工业软件产品研发上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辽宁省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的目标,聚焦工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底层和源头技术协同攻关。在工业设计方面,企业不断提升设计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为制造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设计方案。工业仿真领域,通过先进的仿真技术,为企业提供产品性能预测、优化设计等服务,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工业控制软件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


例如,英特仿真承办的第四届国产 CAE 自主研发论坛在大连成功举办,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产 CAE 软件的发展。英特仿真公司在工业软件研发方面不断创新,其 INTESIM6.0 系列新产品涵盖了建模与可视化、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通用低频电磁分析、数字孪生、多学科优化、数字人等多个领域,为工业软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9.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增长,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提高。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等领域也保持稳定发展。


2023 年,辽宁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并且在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辽宁的软件企业积极拓展云服务市场,为企业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服务方面,企业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环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


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也保持了稳定发展。辽宁拥有一批优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芯片设计水平,为辽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辽宁的软件企业为电商企业提供平台搭建、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

10.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为辽宁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 年,辽宁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随着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辽宁的软件企业加大了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信息安全服务也不断完善,包括安全咨询、安全评估、安全监测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为辽宁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嵌入式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辽宁的软件企业在这些领域不断创新,提高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在汽车电子领域,辽宁的软件企业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先进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软件解决方案,提高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五、区域协同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11.东部、东北地区保持较快增长,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增势突出,长三角地区稳中有升,辽宁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互动、资源互通与信息共享。


辽宁地处东北地区,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动力。随着东部、东北地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软件产业增势突出,长三角地区也稳中有升。辽宁积极把握机遇,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互动。通过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互通与信息共享。例如,辽宁的软件企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共同研发软件产品,拓展市场渠道。同时,辽宁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在产业互动方面,辽宁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共同举办技术研讨会、行业峰会等活动,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举措,辽宁的软件产业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不断壮大,市场前景广阔。


12.主要软件大省收入占比小幅提高,部分中西部省市增速亮眼。辽宁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前列,占全国软件业比重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辽宁作为软件产业大省,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辽宁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不断提升,这得益于辽宁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辽宁的软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辽宁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软件解决方案。同时,辽宁还加强与中西部省市的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辽宁软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大连的软件企业在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软件外包业务。沈阳的软件企业也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软件服务。通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辽宁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六、未来发展展望,持续创新突破

13.未来,辽宁省将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培育沈阳国际软件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引育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


辽宁作为最早发展软件产业的省份之一,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发展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将成为重中之重。沈阳国际软件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作为软件产业的重要载体,将得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积极引育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此外,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与国际先进软件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辽宁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辽宁软件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活力。


14.引导大型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软件名牌产品,让软件赋能装备、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活力。


大型软件企业在辽宁软件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未来,将引导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名牌产品。通过软件赋能装备、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装备制造领域,利用工业软件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提高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医疗领域,开发医疗信息化软件,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领域,推出在线教育软件,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软件的赋能作用,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活力,为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5.加强人才引育,用创新人才的 “强支撑”,书写 “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 的新篇章。推动全市软件企业协同共进、共同发声、形成合力,提升产业链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辽宁将加强人才引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投身软件产业。一方面,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软件人才来辽宁创业就业。用创新人才的 “强支撑”,推动辽宁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推动全市软件企业协同共进、共同发声、形成合力。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整体优势和竞争力。例如,企业之间可以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同打造辽宁软件产业的良好品牌形象,为书写 “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 的新篇章贡献力量。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