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1.2023 年广东软件产业收入逼近 2 万亿,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3 年对于广东软件产业来说是极具突破性的一年。这一年,广东省软件产业收入达到了 19970 亿元,逼近 2 万亿大关。同时,利润总额达 2864 亿元,同比增长 18%,保持着强劲的两位数增长态势。软件产业作为广东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其综合实力和发展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8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23258 亿元的大背景下,广东以占全国 16.2% 的比重,位列全国第二,充分彰显了其在软件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
从行业发展来看,广东软件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低代码开发平台和开源技术的推动,为软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些技术的引领下,软件产业加速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广东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利源集团的工厂中,赛意谷神平台助力企业通过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加快了绿色低碳转型。广东亿迅科技借助天翼云平台,与粤西某化工企业共同打造 5G 智慧工厂,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透明度,减少了违规行为。
此外,广东软件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2023 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省数字化学会承办。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介绍,2022 年广东省软件业务收入突破 1.7 万亿元,同比增速 11.1%,其中工业软件收入逐年上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 年,广东省软件产业收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2.广东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二,占全国比重较高。
广东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2023 年更是以 19970 亿元的软件业务收入位列全国第二。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大省在软件业务收入方面优势明显,北京、广东、江苏以超过万亿元收入稳居前三。在软件业务收入 15 强省市中,广东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成为关键力量之一。
广东软件产业的突出表现,离不开其良好的产业格局。目前,广东软件产业已形成了广州、深圳双核引领,珠三角地区梯队协同、粤东粤西粤北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在 2023 年中国软件名城的评估结果中,深圳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广州获评两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广州和深圳作为广东软件产业的两大核心城市,其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超 90%,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同时,广东软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珠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 99.8%,成为广东软件产业的核心区域。此外,广东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 510 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 16 个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广州计划到 2025 年,分类分级培育 50 个左右技术水平高、支撑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 “四化” 平台,以及打造 200 家左右 “四化” 试点示范企业;佛山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打造出了 48 家示范工厂、146 个示范车间、百余个标杆项目,以标杆企业引领数字化转型。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广东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其在全国的竞争力。
二、区域发展格局鲜明
3.广州、深圳双核引领,珠三角地区梯队协同,粤东粤西粤北竞相发展。
广东软件产业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鲜明的格局,其中广州和深圳作为双核引领着全省软件产业的发展。广州作为两星级中国软件名城,拥有丰富的软件产业资源和创新活力。天维信息获评 “2023 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创新型)” 及 “优秀会员企业”,其专注银行绩效管理领域 22 年,为银行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数字化方案。伊智科技也荣获 “2023 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创新型)” 及 “优秀会员企业”,在美业数字化领域展现出卓越实力,通过五维增长解决方案全方位赋能美业,帮助美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圳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已发展成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的集聚中心、创新高地和出口重镇。2022 年深圳市纳入统计范围软件企业数量 1986 家,软件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9.4%,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软件业务出口规模 227.3 亿美元,占全国比重 35.4%,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深圳软件产业与工业相互成就,50% 的纳统企业属于工业企业,50% 的软件业务收入来自工业企业,嵌入式系统软件占比达到 20.2%。同时,深圳拥有华为、中兴、迈瑞、腾讯、深信服等一批出海先锋企业,国际企业也纷纷布局深圳。
珠三角地区在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下,实现了梯队协同发展。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 99.8%,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例如,佛山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打造出了 48 家示范工厂、146 个示范车间、百余个标杆项目,以标杆企业引领数字化转型。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在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虽然目前在规模上与珠三角地区存在差距,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成为广东软件产业的新增长点。
4.深圳荣获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广州获评两星级。
深圳获评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得益于其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的作用,大力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发展,同时加快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宽带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通用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深圳先后出台多项法规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法制保障,推动出台《深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为全国支持范围最全面、支持力度最大的城市级软件产业专项政策。
广州获评两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广东软件产业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广州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在 2023 年,广州的软件业务收入在全省占比突出,为广东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明显
5.软件业务收入分类中,信息技术服务占比最大,凸显服务化发展方向。
从数据来看,2023 年广东省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嵌入式产品收入分别达 4932.59 亿元、12980.5 亿元、279.58 亿元、1777.33 亿元,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 24.7%、65.00%、1.40%、8.90%。信息技术服务在软件业务收入分类中占比最大,这充分凸显了广东软件产业服务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企业对软件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例如,在广东的众多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专业的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种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也得益于广东软件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6.产业集中度提升,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两城占比超 90%。
广东软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其中,广州、深圳两城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超 90%。广州作为两星级中国软件名城,深圳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两市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广州拥有丰富的软件产业资源和创新活力,如天维信息和伊智科技等优秀软件企业,为银行和美业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数字化方案和五维增长解决方案,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圳已发展成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的集聚中心、创新高地和出口重镇,拥有华为、中兴、迈瑞、腾讯、深信服等一批出海先锋企业,国际企业也纷纷布局深圳。
此外,珠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 99.8%,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各地积极打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标杆项目,以标杆企业引领数字化转型。例如,佛山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打造出了 48 家示范工厂、146 个示范车间、百余个标杆项目,为广东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7.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PCT 申请量多年全国第一。
2023 年,广东省软件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持续突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和 PCT 申请量再次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版权局的通报,2023 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 2495213 件,同比增长 35.95%,其中广东省登记软件著作权超过 26 万件,占登记总量的 11%。这一成绩充分显示了广东省在软件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活力。
广东省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从研发实力来看,广东省涌现出了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国家级试点示范应用,产业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例如,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在信息技术服务、通信技术、互联网应用等领域不断创新,为广东省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此外,广东省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8.工业软件生态大会推动新一代工业软件发展,成立产业基金、开源社区等。
2023 工业软件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为广东省新一代工业软件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本次大会以 “共建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聚力打造工业软件技术分享、供需对接、协同创新平台,联手共建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融合协作、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大会期间,发布了广东省工业软件产业基金。该基金首关规模人民币 21 亿元,主要投向工业软件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技术领先的未上市企业,以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标的为主。基金以金融手段加快核心软件攻关与应用推广,为我国尤其是广东省培育工业软件产业生态。
同时,成立了 OpenGeometry 开源社区。该开源社区遵循 LGPL2.1 开源协议,以几何内核为核心,以云为底座,覆盖软件应用、社区生态和行业应用,为工业软件提供底层 “根” 技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系统。
此外,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56 家企业、高校、职校共同组建了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旨在汇聚工业软件产教优质资源,培养工业软件领域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卓越工程师、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业软件生态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广东省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整合人、财、物、知识、数据等要素资源,共同参与工业软件的各个环节,推动工业软件相关要素的优化重组,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同时,加强工业 APP 生态建设,丰富工业 APP 种类,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五、人才与薪资状况
9.从业人员数略有增长,研发人员接近一半。
2023 年,广东省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数略有增长,达到了 129.7 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接近一半,占比约为 46.3%。这一数据与前几年相比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充分体现了广东省软件产业对研发人才的重视和需求。从区域分布来看,广州软件研发人员 21.3 万人,深圳 37.5 万人,分别占全省 33.3% 和 58.7% 的比重,此外珠海、东莞软件研发人员均超过万人,惠州、佛山 2 个地市软件研发人员超过千人。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研发人员在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省软件企业纷纷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研发人才。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10.软件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同比增长,反映行业吸引力。
2023 年,广东省软件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为 21.3 万元 / 年,同比增长 2.2%。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软件行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全省平均工资数据来看,2023 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31418 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80685 元。而在软件行业中,无论是在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都位居前列。在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 24 万元;在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 15 万元。
软件从业人员人均工资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为员工提供了更高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得不提高薪资水平。此外,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也为软件从业人员的薪资增长提供了保障。
六、政策与活动推动
11.粤港澳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2023 年,粤港澳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广东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5 月 24 日,由广东软件行业协会、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澳门电脑商会、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 2023 年第十一届粤港云计算大会暨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 ICT 大会暨粤港澳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举行。大会以 “筑牢粤港澳软件产业新生态、打造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主题,通过主题大会和三个平行分论坛的形式,分别从粤港澳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态势,以及工业领域基础软件、软件产业链、软件项目投融资等方面开展供需对接,推动构建粤港澳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优势、新生态。会上还同期发布了《2022 年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报告》《2022 年广东软件风云榜》,举办新产品新应用展览等。本次大会共评选出众多优秀企业和个人,为软件产业树立了标杆。
此外,10 月 26 日,由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承办的 2023 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来自深圳、上海、北京、广州、苏州、东莞等粤港澳及周边城市的 300 多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大会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和先进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2.政府部门解读政策,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2023 年,政府部门积极举办软件产业政策培训会议,解读政策,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4 月 21 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税务局、省人社厅、省统计局、广东软件行业协会等单位在广州召开 2023 年全省软件产业政策培训会议,及时帮助软件企业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2022 年广东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利润总额 2652 亿元,增长 0.4%。全省软件企业享受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和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每年超过 300 亿元。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438 亿元,增长 16.6%,实现了 “开门红”。
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 - 2023 年)》,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实施 “大信创、强平台、新应用、广布局” 的产业生态发展工程,打造 “信创支撑、软件定义、应用带动” 的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天河区印发《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到 2023 年,建设成为中国软件名城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此外,广州市还出台了《广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两方面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也出台了《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国产基础软件生态的若干措施》,把握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推广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鸿蒙系统自主产业生态。
七、未来发展展望
13.加强技术创新,突破瓶颈短板,建立良好产业生态。
广东软件产业在未来应持续加强技术创新,针对当前存在的瓶颈短板,如工业软件体系复杂、门类众多、涉及面广等问题,加大研发投入,汇聚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软件企业联合用户单位、高校院所,围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实施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给予项目承担单位高额资助。同时,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软件企业或相关机构建设开源社区、软件测评中心、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配置基本求解算法库、组件库、通用模型库等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和已建平台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对国内重点开源社区关键技术贡献代码,对优质开源软件项目给予开发企业奖励,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例如,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可以携手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汇聚优势资源,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快速预审机制,提供快速受理、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为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申请相关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提供绿色通道。支持开发和应用正版软件网络版权保护技术,推动软件正版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等违法行为,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
14.深化区域合作,发挥双核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共同发展。
未来,广东应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软件产业共同发展。广州和深圳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应继续提升软件业务收入在全省的占比,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广州要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如天维信息和伊智科技等优秀软件企业应继续为银行和美业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数字化方案和五维增长解决方案,助力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圳要充分发挥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 的作用,大力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发展,加快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宽带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通用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出台多项法规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法制保障,推动出台《深圳市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为全国支持范围最全面、支持力度最大的城市级软件产业专项政策。
珠三角地区要在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下,实现梯队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例如,佛山应继续打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标杆项目,以标杆企业引领数字化转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借助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机遇,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成为广东软件产业的新增长点。
15.持续推进服务化转型,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东软件产业应持续推进服务化转型,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在软件业务收入分类中,信息技术服务占比最大,凸显了服务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应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服务的投入和创新,满足企业对软件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服务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软件企业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信息技术服务。
例如,在广东的众多企业中,软件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软件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服务的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
1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未来,广东软件产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一方面,高校和企业要精确把握学生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例如,计算机学院可以实行 “一建设二落实三深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 “高师德、善教学、强科研” 的一流师资团队,落实一学生一赛项,落实 1 对 1 的双导师制,深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服务创新。同时,要深入校企合作,通过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等方式,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工艺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及时掌握用人信息,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与校友关系优势,把适合的毕业生推荐给相关用人单位。
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例如,天河区、东莞市等地可以出台工业软件产业重点人才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加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软件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软件行业。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软件产业活动,如粤港澳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为软件人才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