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科技2023:创新引领,铸就辉煌
一、引言
2023 年,资阳科技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资阳勇立潮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为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年,资阳科技行业在政策引领、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发力,实现了量质齐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长到创新平台的不断涌现,从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到人才队伍的逐步壮大,资阳科技行业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资阳科技行业在 2023 年的发展历程,探寻其成功背后的奥秘,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政策推动,激发创新活力
1. 强化财政引导
资阳区在 2023 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完成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5.39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2.38%,在全市排名第二。
财政资金的引导犹如一颗投入科技发展湖水中的巨石,激起层层创新的浪花。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向社会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即科技创新在资阳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强化财政引导,资阳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到研发活动中。这不仅提升了资阳区的整体科技实力,也为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 出台奖励办法
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资阳区出台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资阳区营造了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其中,《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办法》规定,重点资助或奖励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明显、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最高奖励达 30 万元。该办法共八章二十条,从专利授权、非职务发明专利、获专利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促进和争创名牌六个方面,细化制定了 11 条具体措施。奖助范围广、金额高,支持力度大,涵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单项奖助金额从 0.2 万元至 30 万元不等。明确对获得发明专利、马德里商标、PCT 国际专利的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获得专利奖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或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贯标认证企业等给予高额奖励;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给予适当补助。
《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也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特、一、二等奖的,分别给予 20 万元、18 万元、15 万元一次性奖励;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特、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 15 万元、10 万元、8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奖励;获得省级创新团队奖的,给予 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分别给予 15 万元、10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奖励;获得省专利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 3 万元、2 万元、1 万元一次性奖励。获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分别给予国家级 15 万元、12 万元、8 万元、5 万元,省级 8 万元、6 万元、3 万元、2 万元一次性奖励;入围省科技创新大赛的,一次性奖励 1 万元;同时获得两个以上奖项的,取最高奖项。
连续六年,资阳区兑现科技创新奖励共计 900.68 万元。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让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众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资阳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更多的科技力量。
三、培育主体,做强创新实力
1. 实地走访服务
资阳区科技部门在 2023 年积极开展实地走访企业的行动,切实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科技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个企业,认真倾听企业技术需求,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的特点、经营状况、销售情况、知识产权数量、研发投入以及科技人员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积极关注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
在走访富佳科技有限公司时,工作人员参观了企业的农机科技馆科普展厅,实地察看了生产车间,观看了农机操作演示,对公司的经营现状和科技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听取了公司在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科技人才培养的举措和产业协同发展情况介绍,并询问了公司的技术需求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科技部门为企业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提供了点对点的服务。例如,针对一些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不足,科技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向企业介绍了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的企业,科技部门建议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科技人员数量不足的企业,科技部门建议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开展培训辅导
为了提升资阳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门在 2023 年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宣讲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一条龙服务,并加强后期跟踪服务,努力实现科技企业 “双倍增”。
科技部门组织了 5 个科技服务工作组,深入 320 家科技型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交流指导、答疑解惑。同时,将 60 户潜在企业纳入 2023 年高企申报重点企业工作台账,实现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责任主体 “三个量化” 管理。
会同成资协同创新中心、资阳市技术转移中心组建专业化创新主体培育服务小分队,建立 “一对一” 帮扶机制,落实专人定期逐一深入企业,动态跟进指导申报工作,并邀请财务会计、技术咨询等领域专家适时开展申报预审预评,着力提高企业申报通过率。先后举办高企申报培训会、研发费用片区诊断会等 7 余场,培训企业 200 余家、培训人员 500 余人次。
此外,资阳区还举办了 2023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预审会,邀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对 2023 年第一批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进行预评审,指出申报材料存在的问题,提高评审通过率。举办 2023 年 “天府科创贷” 政策宣讲暨科技金融对接会,联合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宣传 “天府科创贷” 最新支持政策,助力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资阳赛区决赛,针对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团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和辅导,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力争在国、省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通过这些培训辅导活动,资阳区的企业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流程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申报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资阳区科技企业 “双倍增” 全周期梯次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推动研发机构提质扩面。2023 年,资阳已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379 家,同比增长 41.95%,累计发动 39 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累计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8 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四、转化成果,提升创新质效
1. 牵线产学研合作
资阳区以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为抓手,积极牵线搭桥,做好科技红娘。科技主管部门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联系,邀请专家教授来本区考察指导,为企业把脉问诊,促推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2023 年,资阳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专家服务团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高校院所的联系。一方面,科技主管部门主动出击,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另一方面,加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签订 “资阳区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合作协议。例如,富佳科技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建设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重点打造南方水稻智慧化育秧总部基地、水稻育秧装备新产品研发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单条报道。
同时,资阳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 “双高” 对接会暨线路板科技成果路演活动等,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提供更多机会。通过这些举措,资阳区成功促推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 重大项目成果
在重大项目成果方面,资阳区的明正宏、超胜电子与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益阳)、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湖南超胜电子有限公司在益阳正式签署 “基于石墨烯导电浆料的 PCB 孔金属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三方合作协议,标志着湖南大学陈小华教授研发团队的科技成果正式进入实施应用阶段。
明正宏与研究院签订了 “基于石墨烯导电浆料的 PCB 孔金属化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的联合技术开发协议,超胜电子与研究院签订了 “石墨烯印刷电路板导电胶开发” 的联合技术开发协议,两项合作皆已纳入《益阳市打造 PCB “第三极”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重点任务。此外,明正宏 “基于石墨烯导电浆料的 PCB 孔金属化技术” 项目已列入 2023 年益阳市 “揭榜挂帅” 重大科技项目榜单。
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资阳区科技企业的发展,也为资阳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鼓励企业参赛
资阳区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展示资阳企业在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优秀成果。
2023 年,资阳区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并与各参赛企业面对面开展辅导,从团队建设、商业模式、企业发展规划、财务状况、市场开拓、项目融资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帮助企业熟练掌握参赛技巧,解答疑问,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资阳区科技局共组织 8 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南赛区),取得了不菲成绩。其中湖南叶姿木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 “木槿的产业化应用研究” 获得生物医药产业二等奖,成功入围全国赛,另有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成套设备” 获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三等奖。
为提高企业参赛水平,资阳区科技局还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和辅导,进一步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力争在国、省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推动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利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以日常工作的高效落实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下一步,资阳区科技局将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深入企业挖掘 “精、尖、新” 项目,为来年在创业大赛中再创佳绩蓄势发力。
五、产业拉动,外贸增长新动能
1. 印制电路板产业崛起
资阳区在长春经开区布局印制电路板产业已有近 20 年历史,拥有湖南省电子电路板特色产业园区金字招牌,2023 年该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资阳区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共有企业 47 家,总产值超 200 亿元,占全省电子电路板行业产值的 80% 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资阳区在政策推动、平台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的精准发力。
一方面,资阳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的要求,通过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拉动外贸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资阳区进出口总额 14.81 亿元,同比增长 25.9%,其中,印制电路板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 75%。
另一方面,资阳区不断加大对印制电路板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了 PCB 产业引导专项资金 4344 万元,制定了 PCB 企业人才引育留政策,获批了人才公寓 1986 套,完善了电网基础建设,建成 220 千伏变电站变 1 座,10 千伏供电线路 14 条,完成 PCB 土地报批 600 亩,开工建设 PCB 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约 190 亩。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众多企业表现出色。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专注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达 3.73 亿元,其中外贸占 43%。此外,联创兴电子、群展电子、捷信达电子等 5 家印制电路板企业陆续投产;锦东科技、众邦精密、群展电子等 4 家印制电路板企业实现外贸破零。奥士康在泰国、宇晶机器在新加坡、生力材料在美国投资兴业,纷纷抢滩海外市场,通过对外投资促进外贸业绩提升。
2. 培育外贸新动能
资阳区为培育外贸新动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设立区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为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科技、送服务。目前,已有 13 家企业进入白名单。
区直相关部门和长春经开区积极为企业 “走出去” 出谋划策、保驾护航。今年,为联创兴电子、群展电子、捷信达电子等新投产的 5 家印制电路板企业以及锦东科技、众邦精密、群展电子等实现外贸破零的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政策方面,资阳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为重点产业项目实行 “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从用地成本、财政补贴、设备补贴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对企业给予奖补,逐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在人才方面,资阳区强化人才保障支撑产业发展,出台 “资阳英才” 评审办法等政策,对 PCB 企业新引进的高学历、技能型人才,在市级同类人才补贴基础上上浮 20% 左右,今年已兑现奖补资金 800 余万元。
在科技方面,资阳区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打造人才创新平台,成功申报省、市两级专家工作站各 3 家。促成宇晶机器等重点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2022 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交易额 1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3.8%。技术合同较上年同期增长 125%。
在服务方面,资阳区深入实施园区服务攻坚行动,成立长春经开区重点项目帮代办服务小组,设立帮代办专窗,共承接施工许可等行政赋权 111 项,真正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打造湘易办 “资园通”“拨付通”“人才通” 等特色模块,为 PCB 企业入园审批、资金拨付、人才保障提供 “一站式” 直达服务,最大程度缩短审批时间,大幅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拨付进度和使用效益。同时,深入开展 “党建引领助力千企”“万名干部联万企” 行动,选派 370 余名干部下沉企业,收集并解决问题 380 余个。大力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 “五个一” 工作机制,营造高效的建设环境和发展环境,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六、科技创新大会,彰显城市硬核力
1. 创新成就显著
2024 年,资阳市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通过详实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阳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资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 2021 年的 35 户增长到 2023 年的 124 户,总量排名从全省第 19 位上升至第 13 位,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 1 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从 118 户增长到 366 户,总量从全省第 18 位上升至第 12 位。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资阳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的结果。
在科技创新大会上,众多优秀企业和创新成果受到表彰。通报表扬的 8 项 “科技创新年度重大进展”、10 家 “科技创新年度领军企业” 以及 5 项 “科技创新年度重点创新产品”,充分展示了资阳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实力。
2. 打造创新引擎
资阳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当前,资阳与航天三院共建全省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的研发机构 “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地位,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建成全省首个飞地科创中心 — 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利用成都市国企混改平台企业资源与机制优势,弥补资阳科创资源少、科技服务能级不足的短板,推动成资两地科创资源 “校企互通、成果互享、孵化互联、金融互动、人才互用”。此外,与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合作挂牌成立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截至目前,资阳市共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208 个,较 2021 年增长 253%。
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落地生 “金”。2022 年至今,先后 30 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资阳,其中 2 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比如,全国首列齿轨电客车成功下线,“资阳造” 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现代商用车氢燃料电池轻卡投运。同时,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联合试验验证平台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瞄准国外 “猎鹰 9 号” 火箭发射水平,实现工程转化,构建 “电磁发射 + 运载火箭” 商业航天发射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车资阳公司也在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率先完成了新能源机车、山地齿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成为中国新能源、新制式机车的首创者。
在未来,资阳市将继续推动高端创新平台 “全面开花”,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七、企业登 “高” 逐 “新”,活力涌现
1. 重点企业发展
2023 年,资阳的科技企业星河动力、中车资阳机车、科伦药业、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等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资阳科技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星河动力:星河动力在资阳建设的 “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 已经建成投产,将逐步形成年产 10 发 “谷神星一号” 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目前还在布局 “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 项目,主要建设中型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为实现年产 24 发谷神星二号固体运载火箭能力提供厂房及配套设施保障。
中车资阳机车:中车资阳机车在 2023 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公司获批组建全市首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签约我国首批出口中非地区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项目。交付土库曼斯坦 15 组 30 台内燃机车,为近十年最大订单。率先完成了新能源机车、山地齿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成为中国新能源、新制式机车的首创者。此外,中车资阳机车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签署了 6 台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设计制造及 10 年维保服务合同,首批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已完成生产,正在总装车间等待验收交付。这款机车采用世界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首次采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柴油机装机,具有黏着性能好、牵引力大、运用效率好等特点,成功解决了轴重轻且配置中速柴油机的难题,提高了机车运用可靠性、可维护性,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更舒适的驾乘环境。
科伦药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在质量方面表现出色,在资阳市质量大会上被授予 “首届资阳市质量奖” 获奖企业。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2023 年,科伦药业在新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资阳市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资阳与航天三院共建全省首个专注于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的研发机构 “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标志着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商业航天电磁发射技术近期已受到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目前,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联合试验验证平台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概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瞄准国外 “猎鹰 9 号” 火箭发射水平,实现工程转化,构建 “电磁发射 + 运载火箭” 商业航天发射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培育隐形冠军
2023 年,资阳中小科技企业逐渐从 “小而多” 向 “精而强” 蝶变,在部分行业细分领域技术领先,培育出了一批 “隐形冠军”。
益阳资阳区再添 2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和湖南科鑫泰电子有限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明正宏电子生产的高端镀金印制线路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17.3%,排名第一,在全球也排到了第八。科鑫泰电子生产的 SMD 石英晶体频率片,国内市场占有率 17.2%,排名第二,全球排名也是第二。
这些 “隐形冠军” 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默默耕耘数十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资阳区政府积极扶持制造业企业,帮助它们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资阳将继续推动高端创新平台 “全面开花”,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提升技术水平,培育更多的 “隐形冠军”。
八、科技奖励大会,激励创新发展
1. 隆重表彰贡献者
2023 年 12 月 12 日,资阳市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市委书记元方等领导出席,大会现场气氛热烈。此次大会旨在表扬为全市科技事业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资阳市工业企业 3 人、21 个项目获奖,涵盖了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类别。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李希宁、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陈彪获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胡佳佳获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四川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乃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锋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分获技术发明奖一、二、三等奖。四川高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6 户企业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等 4 户企业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自立机械有限公司等 8 户企业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次大会共 130 余人参加,包括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各县(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管负责同志,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科技型企业、高校、医院、创新平台主要负责人,获奖代表等。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资阳市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 获奖代表发言
获奖代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在发言中表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在 2023 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获批组建全市首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签约我国首批出口中非地区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项目,交付土库曼斯坦 15 组 30 台内燃机车,为近十年最大订单。率先完成了新能源机车、山地齿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列车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成为中国新能源、新制式机车的首创者。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为资阳市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四川高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公司将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推动资阳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九、科技发展突破,多领域齐头并进
1. 项目建设突破
资阳高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在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新突破,为地区发展跑出了 “加速度”。
以中国牙谷口腔专科医院为例,该项目于 2023 年 1 月开工,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每天约 140 余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各个作业面,加紧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外墙装饰装修工作。经过 7 个多月的加速推进,9 月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二次结构施工和外墙装饰装修工作计划在 12 月底之前完工,整个工程预计在 2024 年 8 月份左右竣工。中国牙谷口腔专科医院总投资约 4.5 亿元,占地 44 亩,总建筑面积约 5.3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以临床医疗为特色的口腔专科医院。
中国牙谷学术交流展览馆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展览馆由一个学术交流会议中心和两个多功能展览馆共同组成,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工程的收尾工作,整个工程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 95% 以上。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牙谷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 “会客厅” 和 “金名片”。
2. 产业发展突破
临空经济区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突破取得实效。2023 年,临空经济区签约项目 27 个、总投资 162.9 亿元,预计全年签约 40 个。新石器先进制造基地于 2023 年 3 月签约、6 月开工,7 月 16 日正式竣工,首台无人车已于 7 月 18 日下线,并在安徽合肥快递业务中投用,目前已取得成都市龙泉驿区和资阳市雁江区的开放路权,部分车型在圆通和韵达进行试运营,还取得了邮政的生产订单。
同时,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 24 户、投产 12 户,其中 3 户企业已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3 年为临空经济区新增工业总产值超 3 亿元。
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引进口腔医械企业 110 户,中国牙谷科创园 14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率 68.8%,45 户企业 235 个医疗器械产品完成备案、注册。中车资阳机车获批组建全市首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资阳造” 我国首批出口中非地区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项目成功签约,2023 年 1—11 月,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 58.1 亿元。百威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国家级 “水效领跑者”,百威高端啤酒生产线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新增百威铝瓶、福佳、范佳乐三款高端产品,2023 年 1—11 月实现产值 9 亿元,同比增长 22.5%。
3. 服务能力突破
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等举措,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 年 10 月 19 日,高新区、临空经济区 2023 年第三季度政银企对接活动在高新区举行,8 户科技型中小企业与 3 家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合作意向,意向贷款金额约 2800 万元。
此外,临空经济区促进信贷投放护航经济发展。通过政府搭建融资对接平台,联合高新区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 4 场次,促成 8 户企业与 3 家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合作意愿,获得金融机构授信批复约 1.5 亿元。与高新区联合印发《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和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服务顾问团智囊作用,服务辖区企业 90 余次,收集服务需求 52 项,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30 项,协调放款达 10.19 亿元。
十、科技成果丰硕,支撑工业经济
1. 科学技术奖项
2023 年度资阳市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资阳市工业企业 3 人、21 个项目获奖,涵盖了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类别。
资阳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由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李希宁、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陈彪获得。资阳市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则花落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胡佳佳。
在技术发明奖方面,四川九天中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乃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锋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分获一、二、三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果为 “3D 曲面盖板贴合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二等奖成果为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三等奖成果为 “口腔种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此外,“Scrubber50 商用清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等 7 项成果获得资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轨道交通装备用电连接系统技术平台构建及相应产品开发” 等 6 项成果获得资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咖啡酸苯乙酯在医用防龋齿膏中的应用” 等 10 项成果获资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 科技成果转化
资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资落地转化。组织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 5 场,推动 647 份技术交易合同,技术合同交易额达 5 亿元,增长 85.2%。2024 年一季度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 9400 万元。
例如,推动 2 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资落地转化,其中西南交大项目纳入 “聚源兴川” 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同时,资阳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为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建合作桥梁,促进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
十一、总结与展望
2023 年,资阳科技行业在政策推动、主体培育、成果转化、产业拉动、科技创新大会、企业发展、科技奖励、多领域突破以及成果丰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资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23 年发展成就总结
1.政策推动成效显著:资阳区通过强化财政引导和出台奖励办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完成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5.39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2.38%,排名全市第二。连续六年兑现科技创新奖励共计 900.68 万元,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培育主体实力增强:科技部门实地走访服务企业,了解需求和困难,提供点对点服务。开展培训辅导,为企业提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辅导一条龙服务,加强后期跟踪服务。2023 年,资阳已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 379 家,同比增长 41.95%,累计发动 39 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累计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8 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3.转化成果质效提升:以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为抓手,牵线产学研合作,促推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成果显著,明正宏、超胜电子与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鼓励企业参赛,资阳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不菲成绩。
4.产业拉动外贸增长:印制电路板产业崛起,成为资阳区外贸增长新动能。设立 PCB 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完善电网基础建设,建成变电站和供电线路,完成土地报批和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外贸新动能,设立区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为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科技、送服务。
5.科技创新大会彰显硬核力:2024 年资阳市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展示了资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加速创新平台载体落子布局,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如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 “金”,如全国首列齿轨电客车成功下线,“资阳造” 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现代商用车氢燃料电池轻卡投运等。
6.企业登 “高” 逐 “新” 活力涌现:重点企业发展迅速,星河动力、中车资阳机车、科伦药业、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等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培育隐形冠军,益阳资阳区再添 2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
7.科技奖励大会激励创新发展:2023 年 12 月 12 日,资阳市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市委书记元方等领导出席。资阳市工业企业 3 人、21 个项目获奖,涵盖多个类别。获奖代表发言表示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资阳市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8.科技发展突破多领域齐头并进:项目建设突破,中国牙谷口腔专科医院和学术交流展览馆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发展突破,临空经济区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突破取得实效。服务能力突破,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等举措,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9.科技成果丰硕支撑工业经济:2023 年度资阳市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资阳市工业企业 3 人、21 个项目获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资落地转化,组织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
(二)未来展望
在创新引领下,资阳将继续为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贡献科技力量。
10.持续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提高奖励金额和范围,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1.深入培育创新主体:继续开展实地走访服务和培训辅导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推动研发机构提质扩面。鼓励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更多的 “隐形冠军”。
1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 “金”。鼓励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3.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继续推动印制电路板产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商业航天、新能源机车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14.提升科技创新大会影响力:持续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展示资阳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实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技人才参与,提高科技创新大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
15.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16.完善科技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机制,提高奖励的含金量和吸引力。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为资阳市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7.加强多领域协同创新:加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服务能力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18.加大科技成果支撑力度: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资阳科技行业在 2023 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为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