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科技2023:创新驱动,铸就辉煌

  • 发布时间:2024-11-29

乐山科技2023:创新驱动,铸就辉煌

一、乐山科技行业 2023 年发展概况

2023 年,乐山科技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为乐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乐山积极推动科技赋能,企业纷纷踏上融合之路。位于五通桥区晶硅光伏产业园的乐山市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高寿命 N 型拉晶技术为核心,已完成 AI 智能拉晶技术系统升级,实现全程无人干预、智能拉晶。其上游企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永祥能源科技公司,通过全新的模块化建设标准等,硅料生产运行实现全智能控制。2023 年底投产的 12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达产。


乐山坚持将发展晶硅光伏产业作为 “头号工程”,全球 10 强光伏企业中有 5 户投资乐山,全市已形成 36 万吨硅料、67GW 拉棒切方、38GW 切片生产能力,2023 年晶硅光伏产业产值 836.2 亿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稳居全球 “第一梯队”。

在夹江县,兴宇航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围绕航空复合材料生产,建成后将实现年总产值 10 亿元以上。在沙湾区,沃耐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合作生产线自动化建设,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至 99.99%、提高劳动生产率 20%、降低劳动负荷 33%,服务响应时间缩短 20%。目前乐山累计建成 5G 基站 8000 余个,全市产业园区等重点场所 5G 网络通达率和千兆光网覆盖率已达 100%,成为全国 “千兆城市”。


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乐山通过 “智改数转” 实现 “弯道超车”。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将 5G、AI 等智能数字技术运用到生产中,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犍为县嘉阳煤矿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增效”,以前煤炭开采需约 120 人,现在仅需两人通过设备操控和巡视,工作效率比以前提升 10 倍还多。井研县的四川意龙科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迭代产品,每年将公司销售收入的 3% 以上投入产品研发,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引入新材料等,提升产品的功能性。


在科技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乐山明确提出实施 “四个倍增计划”,以提升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倍增计划及 “1255” 发展路径,目标是到 2025 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4500 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 1600 亿元。


晶硅光伏和核技术应用是乐山市两大优势产业。“中国绿色硅谷” 核心区五通桥经济开发区厂房林立,机声隆隆。永祥股份的对面,乐山京运通的生产车间内,1008 台单晶炉设备蔚为壮观。园区内上下游企业间资源共享,无缝对接。乐山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 “双组长” 的中国绿色硅谷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高位推动晶硅光伏产业发展。2023 年,全市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 836.2 亿元、同比增长 9.4%;实现税收 52.8 亿元。力争到 2025 年,形成 50 万吨硅料、100GW 拉棒切方、100GW 切片、50GW 电池片和 30GW 组件产能,产值超 2000 亿元。

夹江县核技术应用产业园成为目前全国首个获得环评批复的核技术应用专业园区,众多项目签约、开工,总投资不断增加。


在科技赋能晶硅光伏产业方面,市科技局坚持科技赋能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永祥多晶硅、乐山协鑫等组织实施 30 余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攻克多项关键共性技术。永祥股份 “第八代永祥法” 高纯晶硅实现纯度达 11N、乐山协鑫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创下全球最低的光伏硅料碳足迹纪录、乐山高测智能化切割市占率行业第一。打造成果转化高地,拥有各类自主专利 500 余项,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 67 项,80%以上专利已实现转化。高纯晶硅绿色节能制备技术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展跟踪培育服务,对落户乐山的晶硅光伏企业从研发投入、专利成果、人才支撑等六个方面实施跟踪 “保姆式” 培育服务。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前 10 强企业中已有 5 家在乐山落户或参股,在乐的重点光伏企业已达 11 家。乐山已具备 36 万吨多晶硅,67GW 拉棒切方及 16GW 切片的生产能力,乐山晶硅光伏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共培育晶硅光伏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 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 家。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高层次创新平台 6 个。


在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方面,乐山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紧扣 “一中心两基地三区块” 创新布局,加快实施多项规划和方案,以规划实施引领创新发展,推动 20 余项创新指标持续提升,综合水平指数达 53.2%。

在创新平台的搭建上,提前布局、分类指导、梯度培育,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做强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乐山建设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上,积极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展专题申报培训。积极推动兑现 “科技创新十条政策” 资金,引导各类主体加大创新投入、集聚人才资源。近两年来,全市累计获得国省科技项目立项 84 项,支持资金 6505.6 万元。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培育省级以上示范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实施示范项目,乐山高新区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探索金融保险助力科技成果 “先用后转” 落地模式。围绕产业图谱编制创新图谱,策划实施 110 个 “四个一批” 重大科技项目,涵盖晶硅光伏、绿色化工、新型储能、稀土新材料等优势领域,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方面,2023 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总体要求明确,突出 “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 经济工作主基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打造 “中国绿色硅谷” 创新基地,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全力提升市县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实施多项规划引领重大工作落地落实,提升县域创新能级,培育创建国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抓好科技创新 “十件大事” 和 “十条政策” 落实,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推进有序的工作机制。


推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积极融入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实施晶硅光伏重大科技专项,争创核技术应用中试熟化平台,开发新产品新赛道,引进先进技术,培育新品种,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围绕乐山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强化技术支撑,开展科技计划成果 “进园入县” 行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四川科技兴村在线” 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创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


持续推进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基地培育力度,指导科技服务大市场建设,支持孵化载体创建,加强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力度,推广 “天府科创贷” 和科技创新券,确保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工资总额同比增长幅度完成目标任务。

推动科技园区优化提升,推动乐山高新区扩区升位、提质增效,开展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编制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优化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同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和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行动,培育瞪羚企业。


在先进制造业突出单位方面,乐山一拉得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环保型非金属模块化预制舱式智能变电站获评 2023 年度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司获评乐山市 2023 年度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业突出单位。该产品应用在西藏才朋光伏电站和西藏华电拉萨林周拉顶 5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一拉得公司与高校展开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依托省级创新平台,孵化出多个创新小组。采用玄武岩纤维、特殊水泥和高分子材料制作新款舱体材料,具备不生锈、防腐蚀、抗寒冻、耐高温、隔热好、使用寿命长等多重优势,生产能耗降低近 50%。产品在结构强度和 “智改数转” 方面具有优势,可抵抗强风、地震等环境荷载,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监控管理。成本降低,占地面积小,安装时间短,为公司提高新质生产力提交了优秀答卷。公司有信心今年力争实现总产值超 3 亿元。

二、主要成就

(一)晶硅光伏产业蓬勃发展


1.产业规模与成就:2023 年,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产值达到 836.2 亿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全球晶硅光伏领域的 10 家头部企业中,已有半数在乐山布局,这充分彰显了乐山在晶硅光伏产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乐山作为中国多晶硅的主要发源地和四川多晶硅主产区,其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强大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行业巨头。从 1964 年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代号 739)在乐山峨眉县落户,到 1965 年新中国第一块多晶硅在乐山下线,再到 2020 年乐山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 “绿色硅谷” 称号,以及 2022 年乐山高纯晶硅产能进入全球第一方阵,乐山在晶硅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书写着辉煌篇章。


2.技术创新:永祥股份的 “第八代永祥法” 高纯晶硅实现了纯度达 11N 的重大突破,这一技术成果不仅代表了乐山在晶硅光伏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乐山协鑫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更是创下全球最低的光伏硅料碳足迹纪录,为推动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乐山高测智能化切割市占率行业第一,充分体现了乐山在光伏产业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技术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乐山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3.成果转化:乐山在晶硅光伏产业领域拥有各类自主专利 500 余项,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 67 项,80%以上专利已实现转化。这一高转化率充分体现了乐山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效。高纯晶硅绿色节能制备技术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更是对乐山在晶硅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高度认可。通过打造成果转化高地,乐山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高效转化,为晶硅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科技赋能实体经济


4.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企业纷纷踏上融合之路,展现出了乐山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的积极成效。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钒液流电池 MES 制造执行系统提升了制造与管理效率,整体制造与管理效率提升 40% 以上。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AI 智能拉晶技术系统升级,实现了全程无人干预、智能拉晶。尚纬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先的高端特种电缆制造商,不仅深耕核电、轨道交通、电网等领域,近两年还走上了光伏电缆这一新兴赛道,正服务于青海大柴旦、陕煤化工集团等光伏发电项目。该企业正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于今年 9 月上线,聚合现建设的所有数字化系统和上百台套生产设备,通过数据的呈现和挖掘,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为乐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动案例。


5.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嘉阳煤矿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增效”,以前煤炭开采需约 120 人,现在仅需两人通过设备操控和巡视,工作效率比以前提升 10 倍还多。意龙科纺不断投入研发,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品功能性,每年将公司销售收入的 3% 以上投入产品研发,并引入新材料,提升产品的功能性。今年以来,公司订单生产量已达到 2200 万米,预计一季度产值达 1.6 亿元。这些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实现了 “老树新花”,为乐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6.科技金融:乐山培育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平台,申报成为全省 “知识产权金融示范区”。乐山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11.12 亿元,通过创新产品、量身服务等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为支持高新区某瞪羚企业扩建生产线,匹配 “乐税贷” 信用产品,仅用 3 天时间就为其发放贷款 500 万元;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某纸业公司 “量身定制” 原材料供应链融资业务,提供了 3100 万元的信贷支持。2024 年,乐山高新区支持区级国企设立新兴创新基金,首期总规模 2 亿元,致力于投资扶持园区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


7.绿色金融:融入 “中国绿色硅谷” 建设,搭建政银企平台,为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持。乐山高新区正在全面融入乐山 “中国绿色硅谷” 建设,打造晶硅光伏创新基地,以光伏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建设 “近零碳园区”。截至 2023 年底,各金融机构支持乐山高新区 “近零碳园区” 建设贷款超 17 亿元。如区内一家生产负极材料的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下,走出了建设期以来的资金困境;乐山高新区与乐山商业银行协作,为区内某光伏、风电储能锂电池产业园项目授信 4000 万元。


8.普惠金融:出台金融政策鼓励向小微企业低息贷款,推进 “园保贷” 等为园区企业放贷。乐山高新区先后两次出台和优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低息贷款的金融政策,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开展纯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融资支持。为进一步降低农业领域融资成本,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信贷担保风险金,鼓励涉农企业申请 “农担贷”,累计为涉农企业和个体户担保贷款 1000 余万元。同时,积极推进 “园保贷”,为园区企业放贷 5700 余万元。设立 2000 万元乐山高新区专业资本集聚风险补偿资金,为园区 35 家企业授信 1.9 亿元。

(四)人才引领创新发展


峨眉山市发改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李登尧、程德勇两位乐山市 “嘉州英才” 入选者分别领衔的项目获乐山市科技进步奖。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峨眉山市发改局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工作。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服务、强化项目支持等多项措施,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力度,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科技领军人才。李登尧领衔的《名优绿茶微波杀青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在茶叶加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提升我市茶叶品质和附加值作出了重要贡献;程德勇领衔的《阶梯篦床装置节能降耗技术及应用》项目则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峨眉山市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政策支持与举措

(一)构建高效协同工作体系

为加强对科技工作重点环节的统筹力度,乐山市全力构建高效协同工作体系。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从整体统筹和协调联动入手,加强科技统计监测考评。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构建更加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创新体系,为乐山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9.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乐山市围绕先进制造业,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以晶硅光伏和核技术应用两大优势产业为重点,设立基础研究项目,抓好项目布局和推进实施。例如,支持永祥多晶硅、乐山协鑫等组织实施 30 余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攻克多项关键共性技术,永祥股份 “第八代永祥法” 高纯晶硅实现纯度达 11N,乐山协鑫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创下全球最低的光伏硅料碳足迹纪录,乐山高测智能化切割市占率行业第一。


10.开发新产品新赛道。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动中国绿色硅谷、中国堆谷优势产业 “高端化”,新型建材、绿色化工和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 “新型化”,“新赛道” 储能、稀土、预制菜、氢能等新兴产业 “规模化”。如海创尚纬负极材料、伟力得新型储能等新赛道项目正加快建设,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


11.培育先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研发团队,如在晶硅光伏等重点发展产业依托平台成功引进了杨德仁院士、蒋剑春院士领衔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另一方面,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平台开展 “卡脖子” 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用好 “揭榜挂帅” 政策,充分发挥现有公共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同时,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 “六大行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12.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紧扣市委 “345” 工作思路,聚焦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围绕乐山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强化技术支撑。例如,邀请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和四川省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郑家奎研究员就水稻育种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为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13.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县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县域为重点推动科技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科技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积极培育和建设省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和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4.创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行,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创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持续发展科技服务业


15.加强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持续做好科技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确保完成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度目标任务。例如,上半年乐山市新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 6 家、达到 18 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5.32 亿元,同比增幅达 25%,超目标任务 15 个百分点。


16.推广 “天府科创贷” 和科技创新券。大力推行 “天府科创贷”,累计获贷科技企业 42 家,获贷金额 2.9 亿元;向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券 30.5 万元。通过推广 “天府科创贷” 和科技创新券,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科技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五)优化提升科技园区


17.推动乐山高新区扩区升位、提质增效。开展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编制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例如,乐山高新区支持区级国企设立新兴创新基金,首期总规模 2 亿元,致力于投资扶持园区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


18.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以科技为引领,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同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升产业承载能级,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19.创建省级星创天地。通过创建省级星创天地,为农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六)培育创新主体和平台


20.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 “六大行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争两类企业达 400 家、新培育瞪羚企业 1 家以上。例如,2023 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5 家。


21.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展专题申报培训。积极推动兑现 “科技创新十条政策” 资金,引导各类主体加大创新投入、集聚人才资源。近两年来,全市累计获得国省科技项目立项 84 项,支持资金 6505.6 万元。


22.培育瞪羚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等措施,培育瞪羚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如德胜集团上榜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4 户企业入围 “2023 四川民营企业 100 强”,“瞪羚企业” 实现零的突破。

四、未来展望

乐山科技行业在 2023 年的发展基础上,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为乐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持续推动晶硅光伏产业发展


23.技术创新引领:加大对晶硅光伏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永祥股份 “第八代永祥法” 高纯晶硅技术的优化升级,提高纯度和生产效率。支持乐山协鑫进一步降低硅烷流化床法(FBR)颗粒硅的碳足迹,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推动乐山高测在智能化切割领域不断创新,提高市占率,巩固行业第一的地位。


24.产业规模扩张:积极引进全球光伏产业头部企业,扩大乐山晶硅光伏产业的规模。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达产。力争到 2025 年,形成 50 万吨硅料、100GW 拉棒切方、100GW 切片、50GW 电池片和 30GW 组件产能,产值超 2000 亿元。


25.成果转化加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专利转化率。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自主专利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晶硅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26.拓展融合领域:在现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融合领域。鼓励更多的传统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行业的融合发展。


27.加强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普及应用,打造数智硅谷。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加强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的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通达率,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


28.培育示范企业:培育更多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示范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


(三)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29.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科技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30.绿色金融发展:持续融入 “中国绿色硅谷” 建设,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等绿色产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1.普惠金融推进: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持续推进 “园保贷” 等金融产品,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信贷担保风险金,鼓励涉农企业申请 “农担贷”,降低农业领域融资成本。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32.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3.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来乐山发展。加大对人才引进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和福利水平。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4.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奖励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激发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五)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35.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围绕乐山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6.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科技特派员的覆盖范围。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37.先行村创建推广:持续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总结先行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和做法。加强对先行村的支持力度,整合各方资源,为先行村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持续发展科技服务业


38.规上企业培育:加强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持续做好科技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工作。加大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拓展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39.金融工具推广:大力推广 “天府科创贷” 和科技创新券,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金融工具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优化金融工具的申请流程和审批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40.孵化载体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孵化载体建设,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服务。支持孵化载体创建国家级、省级孵化载体,提高孵化载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孵化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七)优化提升科技园区


41.高新区发展:推动乐山高新区扩区升位、提质增效,开展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建设。加强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优化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大对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


42.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编制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同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43.星创天地创建:积极创建省级星创天地,为农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加强星创天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星创天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八)培育创新主体和平台


44.科技创新体集群培育: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体集群,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 “六大行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强对科技创新体集群的服务和管理,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45.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升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展专题申报培训,提高企业的申报通过率。积极推动兑现 “科技创新十条政策” 资金,引导各类主体加大创新投入、集聚人才资源。


46.瞪羚企业培育:加大对瞪羚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等措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对具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瞪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