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行业稳步推进
1.正版化工作成效显著。
2023 年涪陵区召开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在软件正版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过去一年,涪陵区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中,通过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以及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采购的规范化和管理的标准化。同时,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与信息化、信息安全的深度融合,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在具体举措方面,涪陵区不断加强制度管理,着重在软件资产管理、规范使用管理以及正版软件续费升级改造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全区软件正版化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此外,还加强了工作督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软件正版化考核的重要依据,采用 “检查 — 通报 — 整改 — 回头看” 的工作方式,有力推动全区正版软件工作的不断提升。
涪陵区还全方位做好软件正版化的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营造全社会使用正版软件、拒绝盗版软件的良好氛围。
2.抓住新机遇激发新动能。
涪陵区充分发挥孵化器功能,做强产业基础。依托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高地。目前,中科大厦的入驻率已超过 50%,拥有 3 家数字经济孵化载体,实体入驻企业达 20 余家,涵盖数字文创、直播平台、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发挥互爱科技、创业黑马、百行智能、金渠科技等企业的孵化培育作用,截至 2023 年 1 月,已累计招引 110 余家数字经济企业。
在营造良好氛围、优化产业体系方面,涪陵区扎实做好数字服务业企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作,对全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进行了全面摸底。积极接待市大数据局融合发展处领导来涪视察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大力推动与忽米、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作,争取工业互联网学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落地,以缓解区内数字经济人才匮乏的问题。此外,还指导成立了数字经济协会,组织企业参与考察、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了 2022 年线上涪陵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并利用 2023 创业黑马产业大会积极推介涪陵数字经济投资环境,营造了区内良好的数字经济氛围。
2023 年 1 - 2 月,涪陵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 61%,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
涪陵区出台了《涪陵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数字服务业板块实施细则(试行)》,其中包括升规升限、扩大规模等 5 条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已支持 2 家数字服务业企业发展,完成奖励兑现 19 万元。
在涪陵区工业发展 “四大” 专项方案中,还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该专项规划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致力于形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成功落地华为 FusionPlant 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涪陵优势产业为切入点,打造涪陵特色工业互联网标杆,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也已投入运营。同时,积极发展平台经济、数字内容、数字贸易等产业,不断壮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下一步,涪陵区将强化软件信息服务业基础建设,定期召开数字经济运行调度会,联合经信委、商务委及相关园区对数字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度。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寻增量,梳理区内工商注册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挖掘潜在升规数字经济企业。联合相关部门、园区挖存量,对主营业务属于数字经济范畴的企业,及时调改行业代码,从而增加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此外,还将积极打造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出台数字经济专项政策,赋能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助推企业发展,增强数字经济企业竞争力。依托高新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好园区形象,提高部门园区服务意识,以良好政策、良好形象、良好服务吸引散落在区内各处数字经济企业入驻,推动新招商数字经济企业入驻。
二、科技行业亮点纷呈
4.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涪陵区积极构建 “1+2+3” 产业科创体系,在高新区科创能级提升方面成效显著。科创 CBD 汇聚众多科创企业,为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互爱科技孵化园营收突破 20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主体结构封顶,太极创新中心装修如火如荼,标志着涪陵区在智能建造和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慧谷湖科创小镇的建设成为涪陵区科技创新的新亮点。高速互通建成、白鹭湾全新亮相,为小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重庆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等高端机构落户小镇,吸引了众多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关注。目前,小镇已落户多个高端产业研究院,如卡涞科技复合材料科创中心、理工清科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建造研究院等,为涪陵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成后,慧谷湖科创小镇将成为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团队和科创人才创新创业新引擎。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华峰化工等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建峰化工国内首套合成氨驰放气提氦装置顺利投产,氦气纯度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华峰化工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氧化亚氮减排催化剂实现国内己二酸行业 N2O 减排自主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 “双碳” 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5.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不锈钢板单元焊接反变形装置成功研发并申请专利。该装置利用向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施加一定的反变形,从而抵消焊接变形,焊接完成后无需进行机械校正,既有效地保护了不锈钢表面不被机械校正损伤,同时也提高了焊接质量。
涪陵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如理工清科研究院落户涪陵高新区一年多,培育产业化公司并实现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MOFs 先进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的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生命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材料选择。
重庆华峰化工主动探索 N2O 减排技术,突破低温催化分解技术并建成工业化装置。经鉴定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作出贡献。华峰化工发挥龙头企业带领作用,牵住自主创新这个 “牛鼻子”,加快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6.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在 2023 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涪陵区排名第 5。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涪陵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投入。对应制造业发展,华峰化工氧化亚氮减排催化剂实现首次工业化应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建峰化工氦气纯度达到国内顶尖水平;鑫源汽车自主研发纯电平台智控域配物流货车面市;华兰生物新一代人免疫球蛋白工艺达到国际水平;首键药用包装生物疫苗密封件打破国外垄断。
涪陵区抢抓机遇构建 “1238” 科技创新体系,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创新,推动创新能力提档升级。创新平台迅速推进,慧谷湖科创小镇首开区科创基地一期主体完工,落户多个研发平台。创新主体活力迸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加。
7.产业聚链成群发展。
涪陵构建 “2349”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按照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思路组建产业工作专班,实行产业链 “链长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引入青山瑞浦等龙头企业和卡涞科技等关联企业,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材料产业集群越走越近;华峰、万凯等企业增资扩产,点燃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新引擎。
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壮大,榨菜、现代中医药及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产值增长。产业谋划先导作用凸显,聚链成群成为拉动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涪陵区积极构建完善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圈,梳理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招商引资,积极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不断扩大产业 “朋友圈”。
三、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8.软件行业将持续加强正版化工作,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软件产业质量。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企业入驻,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主体。出台更多专项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增强数字经济企业竞争力,打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在软件正版化工作方面,涪陵区将继续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规范软件资产管理、使用管理以及续费升级改造等环节。通过定期检查、通报问题、督促整改并进行回头看,确保正版软件在全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正版软件的重要性和优势,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的良好氛围。
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发挥。涪陵高新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水平,吸引更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入驻。例如,重庆长江软件园自投入运营以来,得到众多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青睐,通过举办成渝两地企业交流、惠企政策宣讲、招聘信息发布、数字人才培训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园区与成渝两地的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协会开展合作,优化数字经济生态,促进企业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此外,涪陵高新 CEO 创新俱乐部的成立为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搭建了资源互补、合作创新的桥梁,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为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涪陵区将出台更多专项政策。在数字经济专项政策的引领下,赋能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增强数字经济企业竞争力。通过强化软件信息服务业基础建设,定期召开数字经济运行调度会,联合相关部门挖掘潜在升规数字经济企业,增加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同时,依托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好园区形象,以良好政策、形象和服务吸引散落在区内各处的数字经济企业入驻,推动新招商数字经济企业入驻。
9.科技行业将继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新区和科创小镇的承载能力,吸引更多高端产业研究院和科创企业落户。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持续推进产业聚链成群发展,强化产业链 “链长制”,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平台建设将持续推进。涪陵高新区将进一步提升科创能级,汇聚更多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创企业。例如,科创 CBD 已成为众多科创企业的集聚地,互爱科技孵化园营收持续增长,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主体结构封顶,太极创新中心装修如火如荼。慧谷湖科创小镇也将加快建设步伐,高速互通建成、白鹭湾全新亮相为小镇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小镇已落户多个高端产业研究院,如卡涞科技复合材料科创中心、理工清科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建造研究院等,未来将成为科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团队和科创人才创新创业新引擎。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涪陵区将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例如,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不锈钢板单元焊接反变形装置成功研发并申请专利,提高了焊接质量,保护了不锈钢表面。理工清科研究院落户涪陵高新区一年多,培育产业化公司并实现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MOFs 先进材料百公斤级批量化生产的企业。重庆华峰化工主动探索 N2O 减排技术,突破低温催化分解技术并建成工业化装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 “双碳” 目标实现作出贡献。
在产业聚链成群发展方面,涪陵区将强化产业链 “链长制”,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构建 “2349”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按照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思路组建产业工作专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引入青山瑞浦等龙头企业和卡涞科技等关联企业,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材料产业集群越走越近;华峰、万凯等企业增资扩产,点燃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新引擎。同时,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如榨菜、现代中医药及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产值增长。积极构建完善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圈,梳理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招商引资,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协同创新,扩大产业 “朋友圈”。
10.重庆涪陵在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共同发力下,将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实现从工业大区向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精彩蝶变。
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协同发展将为涪陵带来新的机遇。软件行业的正版化工作和产业园区建设,将为科技行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和创新环境。科技行业的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活力激发,将为软件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软件和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涪陵的区域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涪陵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实现从工业大区向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转变。
涪陵将以软件和科技行业为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 “科创 +”“绿色 +” 双驱发力下,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支持引导新兴产业做实做强做大。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涪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