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2023 年,重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潼南积极响应,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提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潼南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得到了重庆的积极支持。
(一)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
重庆支持潼南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潼南区采取了五大举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申报业务培训,为企业引入中介机构提供一条龙申请指导服务,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二是精选培育对象,选择符合国家八大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进行培育,给予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将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三是开展科技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帮助企业申请专利,联合财税部门为企业提供申报指导服务。四是加大奖励力度,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多部门配合的培育和引进体系,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20 万元奖励,对购买服务的企业给予补贴。五是落实税收政策,加强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严格执行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资金压力。
此外,潼南区还制定了《潼南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双倍增”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 年)》,提出坚持企业主导和政府引导并重、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举、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并进,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到 2025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145 家、科技型企业超过 1300 家;到 2027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 2022 年的基础上实现 “双倍增”,分别超过 180 家和 1600 家。
(二)开展产学研合作
重庆支持潼南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潼南区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为企业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区融媒体中心与重庆文理学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媒体创新、媒体产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精准各方需求,纵深发展校地合作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人文学院与重庆市潼南区旅游开发 (集团) 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旅游管理、广电新闻、广告等专业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潼南的旅游事业发展给予智力支持、人才支持。
(三)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
重庆加快推进潼南创建国家高新区,指导优化科技创新指标,完善创建材料,持续推动潼南高新区发展。
潼南区以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为统揽,以 “转型 — 升级 — 培育” 为主线,坚持创新、改革、市场、开放 “四轮” 共同发力,精心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升级建设过程中,更加突出实现 “高”“新”,把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和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智能化为引领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同发展,着力培育优化创新、创业、产业、金融、宜居、制度 “6 大生态”。潼南高新区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 475 家,重庆 OTC 科创板挂牌企业 9 家,建成市级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 30 个,独立法人化研发机构 10 个。注重汇聚科创人才,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 4 个、博士后工作站 3 个,实施 “三百三千” 人才聚集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 800 余名;选派国家 “三区” 科技人才及市区级科技特派员 138 人,培育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5 个、创业领军人才 43 人。今年,潼南高新区将继续走好高新产业发展之路,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力争高新区规模工业集中度达到 80%,工业企业净用地产出强度达到 100 亿元 / 平方公里。培育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培育牛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 80 家、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以上,支持企业与科所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信息技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 30%、40%,数字经济增长 12%。优化创新生态,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扩大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 50 件、有效发明专利 360 件,力争 R&D 占比达到 1.5% 以上。
(四)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
重庆市区联动为潼南重点企业开展公益性智能制造诊断评估,鼓励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中小企业应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潼南区积极响应,加快推进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各大企业抢抓时间,加大马力生产,多方面提质增效。重庆美日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拥有生产线 2 条,近 20 名生产工人,呈现满负荷运转状态,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其他区县和云贵川等地,下半年有望实现产量翻番。重庆市昱之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阳极金属表面处理生产线 2 条,员工 250 余人,呈现满负荷运转状态,今年公司的目标任务是五千万,1 - 5 月已完成 2500 余万元的订单量,圆满完成 “双过半” 目标任务。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加快设备安装调试,延长生产线,扩大产能产量。今年,潼南将在加快推进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上开新局,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 80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引进培育创新平台,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1 个、市级研发平台 8 个;创建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柠檬产业众创空间,加快建设柠檬技术创新中心。
二、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与发展
潼南在 2023 年积极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拟在高新区北区规划建设科创城,其中数字经济产业园占地约 2 平方公里,拟投资 160 亿元,预计年产值约 240 亿元,年期税收 10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 2 万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按照 “一核、一带、五区” 功能结构规划,布局成渝超算中心遂潼分中心、成渝大数据中心遂潼分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潼南的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功能结构规划的具体内容
1.“一核”: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核心区域,将集中布局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包括成渝超算中心遂潼分中心等,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数据处理服务,推动软件和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
2.“一带”: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带,串联各个功能区域,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3.“五区”:分别规划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科技创新区、产业孵化区、智能制造区、商务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科技创新区将聚焦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孵化区为初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智能制造区鼓励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商务服务区提供金融、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生活配套区为园区内的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
4.成渝超算中心遂潼分中心:为潼南的软件和科技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超算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的模型训练和优化服务,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大数据分析方面,超算中心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决策支持。
5.成渝大数据中心遂潼分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平台,为潼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大数据中心可以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应用创新。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中心可以为城市管理、交通优化、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三)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前景
6.产业集聚效应: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吸引大量的软件和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和创新,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产业集聚还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7.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园将成为潼南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布局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推动产学研合作,数字经济产业园将不断提升潼南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将为软件和科技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8.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将为潼南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效益。预计年产值约 240 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将为潼南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创造约 2 万个就业岗位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9.区域协同发展:潼南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与遂宁市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的发展。遂潼一体化发展将促进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之,潼南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发展将为潼南的软件和科技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科学规划、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数字经济产业园有望成为潼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潼南的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1. 工资水平增长
2023 年重庆潼南区软件行业平均工资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职友集数据显示,2023 年重庆潼南区软件平均工资为¥12.5K,较 2022 年增长了 39%。这一增长幅度在重庆各区域中较为突出。从重庆市整体情况来看,在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高达 17.01 万元,处于较高水平。而潼南区软件行业工资的增长,一方面反映出该地区软件行业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潼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国家高新区创建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进,软件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潼南,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从而推动了工资水平的增长。同时,潼南区政府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方面的努力,也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平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软件行业,进一步促进了工资水平的提高。
2. 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2023 年 11 月 9 日,潼南区召开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暨正版软件工作培训会。此次培训共有 81 家单位共 162 人参加,覆盖了各镇(街道)、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区直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软件正版化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
培训围绕 “认识软件正版化”“如何识别正版盗版软件”“如何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 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就软件正版化的重要意义、相关概念、工作措施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并对软件正版化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演示并给出解决办法。
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对于潼南区软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正版软件能够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的使用环境,保障企业和单位的信息安全。其次,使用正版软件有助于提升软件正版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版权意识,营造尊重版权、使用正版软件的良好氛围。此外,正版软件的使用也有利于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除了潼南区的培训活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该区召开了 2023 年推进使用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会,邀请了重庆市软件正版化服务中心讲师、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负责人以及国产软件厂方代表进行授课培训。从全年督查情况看,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版操作系统、软件覆盖率均已达到 100% 覆盖目标,超额完成年初下达的 90% 覆盖目标任务。
潼南区可以借鉴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进一步加强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正版软件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经费预算等工作制度,完善正版软件资产管理台账,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对软件正版化的认识,巩固和提升软件正版化工作水平。
四、科技行业发展亮点
1. “三驾马车” 带动产业发展
汇达柠檬科技集团、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蜜雪冰城旗下雪王农业如同潼南柠檬产业的 “三驾马车”,在 2023 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汇达柠檬科技集团将潼南柠檬鲜果成功销售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让潼南柠檬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内首条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实现了柠檬的高附加值加工,为柠檬产业的深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蜜雪冰城旗下雪王农业积极收购柠檬鲜果,生产柠檬汁、冻干片等产品,直接供应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宽了潼南柠檬的销售渠道。这三家企业的协同发展,共同带动了 2023 年全区柠檬产业规模逼近 80 亿元,为潼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2023 中国?潼南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成果丰硕
2023 中国?潼南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期间,37 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食品加工、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签约总金额达 277 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不仅为潼南柠檬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潼南科技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负责人、广东等柠檬主产区的相关负责人、中国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100 余家企业的代表齐聚潼南,共话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道。大会上,《中国柠檬产业发展报告 2023》和农业农村部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柠檬科研成果报告的发布,为潼南柠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 — 潼南柠檬南亚贸易暨全产业链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潼南柠檬走出去更有实力也更有底气。此外,潼南区 “柠檬产业大脑” 的发布,将为潼南柠檬产业插上 “数字翅膀”,抢占数字新赛道,助推产业迭代发展。
3. 优质油菜种苗助力农业增收
潼南区柏梓镇万亩油菜田在 2023 年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 300 斤,出油率超过 50%,辐射带动当地 10 万余农民人均增收 1000 元左右。潼南近年积极推动油菜产业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升级,转化推广新技术 16 项、转化科技成果 100 余项。重庆科光种苗繁育中心依托重庆市农科院技术支撑,生产、推广各类蔬菜、糯玉米品种超过 100 个,年均转化科技新成果 10 余项。潼南作为全国鳜鱼繁育基地、西南地区水产苗种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桑树品种资源库,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未来,潼南将继续加快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重庆(潼南)农科城建设,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突破性农业科技成果。
4.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集聚
搭建平台,筑牢发展基础:潼南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桥头堡” 独特优势,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创新联动。推进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建设,联合遂潼两地招商部门,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助力推动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建设。
集聚资源,丰富发展内涵:潼南、遂宁、铜梁、合川四地共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科技创新联盟及科创技术联盟,共建科技特派员及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遂潼两地专项创新券通用通兑、科研仪器共享共用。成立遂潼科普基地联盟,开展科普讲解大赛,吸引川渝游客。
壮大创新主体,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潼南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 “双倍增” 行动计划,现有科技型企业 908 家,2023 年新增 83 家、与去年同期增长 90%,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 86 家。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 54 个,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成功获批重庆中心城区外首家市级引进类高端研发机构(培育)。
搭建平台优服务,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2022 年 12 月,潼南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氪空间潼南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智能化联合办公空间为载体,以创业孵化、招商引智、创新培育等服务为内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五、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0.重庆潼南在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推进和政策的不断支持,潼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潼南数字经济产业园自规划建设以来,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在政策的持续扶持下,产业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将目光投向潼南。这里不仅有优惠的政策、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预计未来,潼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将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形成更加完善的软件产业生态链,推动潼南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11.在科技领域,潼南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柠檬产业、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和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科技蝶变。
在柠檬产业方面,潼南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柠檬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通过打造 “柠檬产业大脑”,实现柠檬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柠檬产业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更多的柠檬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提升柠檬产业的附加值。在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方面,潼南将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重庆(潼南)农科城建设。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突破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动油菜、蔬菜、水产等产业的升级发展。在汽车后市场方面,潼南将充分发挥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再制造的优势,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汽车再制造、零部件生产等领域的技术水平,推动汽车后市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潼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潼南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引进更多的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为潼南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潼南将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此外,潼南还将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潼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持续推进正版软件使用工作,提高软件正版化水平,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促进软件行业健康发展。
潼南将继续加大推进正版软件使用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正版软件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经费预算等工作制度,完善正版软件资产管理台账,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对软件正版化的认识,巩固和提升软件正版化工作水平。通过推进正版软件使用工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促进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潼南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软件正版化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