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 2023 年软件与科技行业发展:蓬勃崛起,迈向新高度

  • 发布时间:2024-12-02

重庆大足 2023 年软件与科技行业发展:蓬勃崛起,迈向新高度

一、科技行业全面开花

在 2023 年,重庆大足区的科技行业呈现出全面开花的蓬勃态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大足区 2023 年科技发展专项项目成果丰硕。


根据《重庆市大足区科技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大足区科技发展项目实施细则》,16 个科技发展专项项目(人文社会类)结题通过,涵盖了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大足区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这些项目包括大足石刻研究、数字教育资源、饮用水水源地调查、人工智能教学案例等。其中,在大足石刻彩绘典型病害治理研究方面,以北山诃利帝母龛造像为例,大足石刻研究院的研究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研究中,重庆市大足区双塔中学积极探索,为提升区域教育水平贡献了力量。此外,大足区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意编程教学案例实践研究等项目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大足区的科技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传统产业加快转型。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现代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大足区积极推动提质升级。攀钢大足剪切配送基地建成运营,成为大足区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该基地将优质钢材及定制化服务送到了大足五金企业 “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原料品质不稳定、采购运输成本高、资金占用积压多等问题。基地建成的数字化纵剪生产线、大横剪生产线和激光切割生产线,精度误差在 10 丝以内,可为五金材料用户提供各种规格的冷热轧钢卷纵剪、横切及配送服务。“线上定制 + 线下直供” 的先进材料转化模式,让供需双方实现了无缝对接,产品完成生产后也实现了直采、直销、直供。投用以来,基地客户已拓展至四川内江、资阳等地企业,日均生产销售各类钢材 150 吨左右。


大足区还推动了全国首台无人驾驶换电矿卡、纯电动冷藏车、全数字化冷藏车等产品成功下线。车载摄像头成功取得比亚迪、广汽、小鹏、长城等车企供应商资格并量产出货,医疗摄像头已供应深圳开立医疗、上海微觅医疗、广州瑞派医疗。这些成果吸引了浙江江苏、深圳等地企业 70 余家来大足实地考察洽谈,成功签约和鸿科技等优质项目 4 个、总投资 80 亿元。同时,高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270 余家,建成智能工厂 1 个、数字化车间 16 个、“两化融合” 贯标企业 52 家,企业数字化率达到 59.1%。目前,大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至 403 家,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 1534 家、196 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至 8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数量达到 6 家,培育市级绿色工厂 8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 家、市级绿色园区 2 个、国家级绿色园区 1 个。

二、软件行业加速发展

3.引入龙头企业,吸引人才汇聚。


在重庆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强力推动下,大足区积极响应,软件行业发展迅速。如同整个重庆市一样,大足区也在努力引进软件行业龙头企业,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重庆通过引进华为、商汤科技、奇安信等软件行业龙头企业,为全市软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渝北仙桃数据谷,1500 多家软件企业集聚,汇聚了 8000 多名软件人才。大足区虽然在规模上可能无法与仙桃数据谷相比,但也在积极努力,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例如,大足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龙头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软件龙头企业关注并选择大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大足区软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大批优秀软件人才来大足发展,为大足区的软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4.校企共建 “超级工厂”,培养本地人才。


重庆加大软件人才本地化培养,推动校企共建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大足区也在积极践行这一举措。重庆软件园创造实习实训机会,推动园区入驻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研发软件专业技术。大足区可以结合自身的高校资源和企业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目前,重庆已建成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35 个,预计每年培养 1 万名 “高精尖” 软件人才。大足区可以积极争取与市级软件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机会,同时也可以鼓励本地高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符合本地软件行业需求的人才。例如,大足区的高校可以与本地的软件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软件专业课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企业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和项目资源,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软件人才。

5.开展专场招聘会,揽才成效显著。


重庆累计组织开展 “双选会”、软件人才专场招聘等活动上百场,众多高校学子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大足区也可以积极组织各类软件人才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同时,设立 “重庆英才 - 软件领军人才” 专项,中心城区各区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增强软件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大足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软件人才政策,为软件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例如,大足区可以为软件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软件人才来大足发展。此外,大足区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举办软件人才招聘会,扩大人才招聘范围。像忠县携手大渡口、大足举行三区县联合招聘活动,提供的工作岗位涵盖电子、服装、数控、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 200 余人现场找到工作。大足区可以借鉴这种联合招聘的模式,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软件人才招聘平台,提高人才招聘效率。同时,大足区还可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软件行业展会和交流活动,展示大足区软件企业的实力和风采,吸引更多的软件人才关注大足。例如,大足区的软件企业可以参加重庆的软件行业展会,与其他地区的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展业务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此外,大足区还可以加强软件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软件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例如,大足区可以组织软件人才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大足讲学,为软件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三、大足软件行业亮点突出

1. 盛泰光电公司加速冲 “上市”。


作为大足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重庆盛泰光电科技股份公司在 2023 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实现产值 40.37 亿元,同比增长 65.17%,这一成绩令人瞩目。目前,盛泰光电已纳入全市重点培育拟上市企业,并确定 2024 年 12 月 30 日是公司 IPO 基准日。


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6 年 7 月,是一家致力于摄像头模组研发、制造、销售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积极向手机、笔电、医疗、智能驾驶、智能安防、AIoT 等多领域扩展,形成了全球总体布局。集团总部位于重庆市大足双桥经开区,目前已形成重庆总部以及制造基地、深圳研发和销售及采购中心、江西和印度制造基地、台湾研发中心、新加坡研发中心,以及美国办事处。

依托《中国制造 2025》的国家战略,盛泰光电快速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积极依照工业 4.0 标准向高技术、智能化、数字化制造企业快速迈进。公司先后当选和获得国家工信部 “2023 年 5G 示范工厂”,重庆市 “2023 绿色工厂” 和 “2024 年智能工厂” 等荣誉。拥有核心专利 300 余项,并获得国家级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 “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双百企业” 等荣誉。并入选 “重庆市 2024 年拟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


盛泰光电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复合增长,至 2023 年产值达 40 亿元,2024 年将再攀高峰,预计产值达 55 - 60 亿元。未来,公司将积极主动应对市场饱和带来的挑战,力争在 3 - 5 年内实现百亿产值。公司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各地,包括著名手机、笔电、车载及医疗品牌客户,如 OPPO、vivo、荣耀、华为、传音、TCL、华硕、海信、ACER、三星、比亚迪、广汽、道通、微觅、瑞派医疗、开立医疗等世界知名客户。

2. 积极融入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大局。


在重庆软件产业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大足区虽在软件行业的发展成果暂未有突出表现,但随着全市软件产业的发展,大足区也将受益于整体的发展态势,有机会吸引更多软件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2023 年,重庆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1 月至 4 月,重庆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806.5 亿元,同比增长 16.5%;新增软件企业 1500 余家,新增从业人员 2 万余人、累计逾 28 万人;截至目前,纳入日常运行监测企业 290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 600 余家。2023 年,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力争达 3500 亿元,实际实现软件主营业务收入 3036 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10.5%。中心城区收储楼宇面积 170 万平方米,使用 93 万平方米、使用率 54.7%,新增软信企业 3500 余家,新增从业人员 5 万余人。2024 年,重庆软件产业力争营收 4200 亿元,全市将新增从业人员 10 万人,新增软件企业 4000 家,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5% 左右,力争培育中国软件名园 1 家、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大足区可以积极融入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大局,借助 “满天星” 行动计划的东风,吸引软件企业和人才关注。一方面,大足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软件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大足区可以结合自身的高校资源和企业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本地软件行业需求的人才。同时,大足区还可以组织各类软件人才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出台相应的软件人才政策,为软件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四、未来展望

6.持续推动科技与软件行业融合发展。大足区将继续加强科技项目的扶持和管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大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科技与软件行业融合的道路上,大足区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决心。一方面,通过持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例如,在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智能电梯、锶盐、光电等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转化,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大局,充分利用重庆市软件产业的优势资源和政策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大足区可以加强与重庆市其他区县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借鉴渝北仙桃数据谷的成功经验,吸引软件企业入驻,汇聚软件人才,打造具有大足特色的软件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大足区的产业优势,推动软件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在五金、汽摩、智能电梯等产业中,应用工业软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7.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加大对软件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大足发展。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本地人才,为软件和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科技与软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足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软件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首先,制定优厚的政策待遇,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人才公寓等,吸引更多人才来大足发展。同时,积极宣传大足区的发展优势和机遇,提高大足区在人才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本地人才。大足区可以结合自身的高校资源和企业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共建软件人才 “超级工厂”,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软件人才。例如,与本地高校合作,开设相关的软件专业课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企业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和项目资源,共同培养符合本地软件行业需求的人才。


此外,大足区还可以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例如,组织软件人才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大足讲学,为软件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8.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智能电梯、锶盐、光电等产业,培育打造集成电路及传感器、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细分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大足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和软件产业体系。


大足区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在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方面,继续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再生资源及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例如,依托邮亭园区的重庆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优势,聚焦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领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在智能电梯产业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同时,引导企业拓展后市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物联网监控平台,在全国打响名号,为大足电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锶盐产业方面,充分利用大足丰富的锶矿矿产资源和锶盐新材料产业园被认定为化工园区的优势,积极对接产业项目,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完善集开采、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中国优质锶原料供应中心、世界锶盐新材料生产基地,推动大足建成 “世界锶都”。

在光电产业方面,以盛泰光电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积极向手机、笔电、医疗、智能驾驶、智能安防、AIoT 等多领域扩展,形成全球总体布局。同时,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培育打造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等细分产业集群,为大足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大足区将形成具有大足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和软件产业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