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2023 年科技行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 发布时间:2024-12-04

襄阳 2023 年科技行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一、软件行业:稳步增长,成绩斐然

1.2023 年襄阳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全省软件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襄阳市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与宜昌市、黄石市、荆门市等共同为全省软件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3 年,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中增速排名第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 10 位、保持中部第一。在这一良好发展态势下,襄阳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4.21 亿元,在全省软件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宜昌市(10.42 亿元)、黄石市(3.18 亿元)、荆门市(2.72 亿元)等市州一起,共同为全省软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基础软件产品、工业软件产品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 年,襄阳市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正增长。在软件产品方面,基础软件产品和工业软件产品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基础软件产品收入稳步增长,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为襄阳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持续增长,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的增长,也为襄阳软件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科技行业:创新驱动,活力十足

1.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


2023 年,襄阳市在科技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248 家。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襄阳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从襄阳高新区的发展来看,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成效显著。近期,湖北省科技厅发布了《湖北省 2023 年高新技术企业名单》,襄阳高新区 277 家企业获得认定(含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728 家,增幅达 61.5%。从产业分布看,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占到总数的 70%,充分显示出汽车产业创新驱动强劲。在新兴产业领域,航空航天产业发力明显,高新技术企业数由 2021 年的 3 家增长到目前的 20 家,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位列全省百强。同时,孵化仅 3 年的宽谱航空、瑞宇空天、星航航空进入高新技术企业之列,为襄阳冲刺 400 亿航空航天产业再添动力。中航精机、航宇嘉泰、惠强新能源等 27 家企业入选湖北省科创 “新物种” 瞪羚企业,入选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高新区第二位;东风汽车股份、回天新材料、光瑞汽车等 6 家襄阳企业上榜《2023 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全部为高新区企业。


襄阳高新区在 2021 年出台《高新区落实全市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力争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500 家以上”。三年来,高新区建立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科技企业库,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科创‘新物种’企业 — 科技领军企业” 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大力实施 “专精特新” 企业培育计划,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提前一年达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标,超额 200 家。目前,襄阳高新区正重点研究未来三年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创新聚能增效、主导产业创新强链、产业体系强基固本、创新主体增量赋能、“三化融合” 扩面加速、科创人才聚力汇智、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创新治理改革示范等 “八大行动”。力争到 2026 年,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 1000 家,科创 “新物种” 瞪羚企业达到 40 家,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2. 双五企业引领发展


全市双五企业虽数量较少,但在研发投入和收入方面表现突出。2023 年,全市双五企业(收入 5 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超 5% 的企业)21 家,占全部高企数量的 1.68 %。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树立了榜样,为襄阳市的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 中小微企业占比高


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达到 90.95%。这充分展现出襄阳市科技领域中小微企业的强大发展活力。从组成结构上来看,年销售收入 3000 万元及以下的企业为 824 家,占全部高企数量的 66.03 %。


近年来,襄阳市构建了 “科技型中小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科创‘新物种’企业” 梯次培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科创企业。截至 2023 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675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2654 家,湖北省科创 “新物种” 企业达到 152 家。在此次入选的企业中,襄阳新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电装核心零部件等新领域产品的研发,立项开发新产品 62 项,完成正式试制送样 53 项。吉利硅谷(谷城)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 6N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研究开发与生产销售,实现 “硅电一体化” 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湖北方寸触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车载中控触摸屏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且是这一细分领域的 “隐形冠军”,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50%。


此外,襄阳市还积极推动 5G 工厂建设。2023 中国 5G + 工业互联网大会专题会议发布了《2023 年 5G 工厂名录》,襄阳市 2 家企业成功入选,分别是回天新材粘胶剂 5G 工厂和东风汽车襄阳二厂区 5G 工厂。通过推动 5G 工厂建设,加快了 “5G + 工业互联网” 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

三、政策支持:助力发展,成效显著

1. 设立专项发展基金

襄阳积极抢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设立总额 50 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这一举措为襄阳的航空航天企业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发展基金的设立,使得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投入。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是其核心竞争力。有了专项基金的支持,企业可以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湖北三沃力源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利用专项基金进行工艺技术研发,将研发图纸转化为批产图纸,编制产品控制计划、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同时负责新工艺设备的调研和需求论证,进行工艺改进和新工艺的试行。


在市场拓展方面,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使企业能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襄阳的航空航天企业可以参加各类国内外展会,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专项基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专项基金的重要支持方向。襄阳可以利用专项基金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例如,建设高标准的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出台人才新政

襄阳出台 “1+7” 人才新政,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展。这一政策吸引了众多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为襄阳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7” 人才新政通过隆中人才计划,2023 年吸引了 200 余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加入,为襄阳的航空航天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科技部人才中心先后组织 30 多位科技领军人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17 项,落地转化 14 项科技成果。


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已经培养 257 名研究生、本科生在襄就业,联合成立创新基地 109 个,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6 项。同时,企业还可以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实习基地和科研项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新政还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襄阳为人才提供了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襄阳还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社会氛围,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协同发展

3.软件行业各领域协同发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软件行业进步。


在襄阳 2023 年的软件行业发展中,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各领域呈现出协同发展的态势。软件产品方面,基础软件产品和工业软件产品不断取得新突破,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持续增长,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的增长,也为软件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动力。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使得襄阳的软件行业在各个领域都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4.科技行业产业链完整。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形成涉及航空机电系统、机载内饰、飞机维修、航空保障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在 2023 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值占比来看,襄阳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 220 亿元,占全省航空航天产业比重近四成。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航空机电系统、机载内饰、飞机维修、航空保障服务等领域都有众多企业参与,共同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航空座椅领域,航宇嘉泰作为国内具备机载设备国际化取证能力的企业,其科研开发能力、试验验证能力、适航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外部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内部产能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国产大飞机 C919 提供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客舱座椅,并跨入双通道飞机市场。航宇嘉泰将每年销售收入的近 15% 用于研发,获得了 70 多项航空座椅专利授权,成为全球首家通过乘员头部损伤叠加颈部损伤试验的座椅厂家。

在航空航天机电类产品领域,航力机电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多款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一款电动机成功应用到国产多种小型飞机上。航力机电注重 “专而精”,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 5% 用于研发,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航宇机电液压业务涉及伺服元件、伺服部件、伺服系统、自动化装备等产品研发、制造及维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工业、科学试验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40 余项,是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襄阳还设立了总额 50 亿元的专项发展基金,支持航空航天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出台 “1+7” 人才新政,吸引了众多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展。通过这些举措,襄阳的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未来展望:前景广阔,充满期待

5.软件行业持续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襄阳软件行业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襄阳软件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各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软件作为推动数字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襄阳软件行业凭借着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望在未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襄阳软件企业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基础软件产品将更加稳定可靠,为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筑牢根基。工业软件产品也将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襄阳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升级需求,助力襄阳工业迈向更高端。同时,信息技术服务将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也将持续发展,为软件行业的多元化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襄阳软件行业将积极拓展市场,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加各类软件行业展会和论坛,襄阳软件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襄阳软件行业的持续增长将为襄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襄阳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6.科技行业创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提升核心竞争力。


襄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未来将继续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航空航天领域,襄阳的企业将继续加大对航空机电系统、机载内饰、飞机维修、航空保障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航宇嘉泰将进一步提升航空座椅的研发水平,开发更加舒适、安全、智能的座椅产品,为国产大飞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航力机电将继续专注于航空航天机电类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国产替代的目标。航宇机电液压业务也将不断拓展,在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研发等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襄阳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将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的创新成果。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的实施,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快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转化应用。例如,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襄阳的科技创新树立了榜样。未来,襄阳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继续在这些领域发力,为襄阳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此外,襄阳还将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襄阳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7.产业融合加速推进。软件与科技行业将进一步融合,推动襄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与科技行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襄阳将充分发挥软件行业和科技行业的优势,推动两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为襄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软件与科技行业的融合过程中,襄阳将重点推进 “5G + 工业互联网” 的发展。通过推动 5G 工厂建设,加快 “5G + 工业互联网” 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例如,回天新材粘胶剂 5G 工厂和东风汽车襄阳二厂区 5G 工厂的成功入选,为襄阳的工业企业树立了榜样。未来,襄阳将继续加大对 5G 工厂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的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同时,襄阳还将加强软件与科技行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融合。通过软件技术的应用,提升科技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例如,湖北北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服务,助力襄阳工业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未来,襄阳将鼓励更多的软件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推动襄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襄阳还将加强产业融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软件与科技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同时,加强产业融合的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产业融合的顺利推进。


总之,软件与科技行业的融合将为襄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襄阳将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两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