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整体态势强劲
2023 年湖北软件行业整体态势强劲,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全省 1161 户软件企业共同发力,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 10 位、中部第一,充分彰显了湖北在软件领域的重要地位。
软件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1 - 9 月份,全省软件企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068.60 亿元,同比增长 12.2%,虽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但仍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湖北软件行业的持续创新和不断开拓。
从行业整体来看,湖北软件业在 2023 年成功跨越 3000 亿台阶,实现 3049.93 亿元,规模在全国省市中位居第 10 位,实现 19.3% 的同比增速,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中位居第 1。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不懈努力。
湖北软件业的崛起并非偶然。上世纪末,湖北组建起三个骨干软件产业集团,同时兴建软件产业化基地,为软件业的发展埋下了种子。此后,湖北提出建设软件大省的构想,力争用软件对现有经济实现渗透和带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像达梦数据库、深度科技等优秀的本土企业。达梦数据库创始人冯裕才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暗下决心,要推出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经过多年的努力,达梦数据库如今产品覆盖多个领域,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深度科技在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企业的成功,得益于湖北省高校聚集的优势,也得益于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精神。基础软件是所有软件的 “地基”,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慢,但这些企业在实现商业化前走过了漫长的积淀过程,最终实现了成功。
湖北软件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业务收入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分领域和分地区的良好表现上。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武汉市作为湖北软件业的核心地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3023.78 亿元,同比增长 20.1%,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位中的副省级中心城市增速排名第一,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99.1%。此外,宜昌市、襄阳市、黄石市、荆门市等市州的软件业务收入也过亿元,黄冈市等市州的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
总之,2023 年湖北软件行业整体态势强劲,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利润与出口稳步提升
1. 利润增速实现稳步增长。
全省软件业实现利润总额 202.51 亿元,同比增长 9.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但整体趋势向好,显示出行业的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尽管利润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持续增长的态势依然给行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2023 年,湖北省软件行业在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的大背景下,利润的稳步增长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随着软件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利润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全省 1161 户软件企业共同发力,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业务收入,进而带动了利润的增加。另一方面,分领域的良好发展也对利润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成本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收入达到 1435.64 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 69.4%,同比增长 12.6%。如此高的收入占比和稳定的增长速度,为软件业的整体利润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 20.11 亿元,同比增长 12.5%;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49.12 亿元,同比增长 10.5%,这些领域的发展也为利润增长增添了动力。
2. 软件出口保持正增长势头。
1 - 9 月份,全省软件业务出口 2.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10.6 个百分点,表明湖北软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提升。
湖北软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湖北省拥有一批优秀的软件企业,这些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其次,政府的支持也为软件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软件出口规模和质量。
此外,湖北省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聚集的优势为软件行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才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自身也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国际视野,为软件出口提供了人才支持。
总之,湖北软件行业在利润和出口方面的稳步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湖北软件行业有望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三、分领域全面开花
1. 软件产品收入增长显著。
2023 年 1 - 9 月份,湖北省软件产品实现收入 563.73 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的占比为 27.3%,同比增长 11.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1.2 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基础软件产品和工业软件产品的稳定发展。其中,基础软件产品收入 9.28 亿元,同比增长 5.4%。基础软件作为软件产业的根基,虽然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但它的稳定发展为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软件产品收入 28.92 亿元,同比增长 9.2%。随着湖北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转型,工业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工业软件产品的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据主导。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湖北省软件行业全行业收入中占比高达 69.4%,达 1435.64 亿元,同比增长 12.6%。信息技术服务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湖北省软件行业在服务领域的强大实力。一方面,信息技术服务涵盖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湖北省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稳定增长。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 20.11 亿元,同比增长 12.5%。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湖北省软件企业不断加大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49.12 亿元,同比增长 10.5%。嵌入式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其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区域发展各具特色
1. 武汉市一马当先。
2023 年,武汉市在湖北软件行业中继续一马当先,展现出强大的核心引领作用。1 - 9 月份,武汉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2053.06 亿元,同比增长 13.0%,高于全行业增速 0.8 个百分点,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99.2%。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已构筑起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创新环境。
武汉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等软件产业细分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达梦共享集群、九同方射频 EDA、宇微光学计算光刻、益模科技、佰思杰高端 MOM/MES 等一批创新产品为我国软件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持续贡献力量。东湖高新区集聚了全市近 70% 的软件企业,积攒了 40 余万软件人才,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光电子)三个方向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竞争优势;在软件服务外包、“互联网 +” 领域,形成了两大现象级名片;打造了武汉软件新城、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等一批软件产业集聚区。
此外,武汉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全面的产业布局和一批领军企业的核心引领作用。全市有软件业务收入百亿元企业 5 家;50 亿 —100 亿元企业 3 家;10 亿 —50 亿元企业 40 家,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 330 家。2023 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023 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2023 中国软件名企等 “大名单” 中均有武汉企业的 “席位”。
武汉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居全国 14 座软件名城首位,不仅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更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位中的副省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这充分展现了武汉作为湖北软件行业核心城市的强大实力。
2. 其他市州稳步发展。
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市州还有宜昌市、襄阳市、黄石市和荆门市等。这些市州在软件行业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其中,宜昌市软件业务收入在 2023 年持续增长,首次突破 23 亿元后,不断迈向新的台阶。襄阳、荆门等市州也增势强劲,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此外,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的市州还有黄冈市,达到 56.9%。黄冈市在软件行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企业入驻,为当地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荆门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荆门市共有 1838 家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本 100 万元以上的有 729 家,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 199 家,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 78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11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6 家、瞪羚企业 2 家。荆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 2022 年完成营业收入 5.2 亿元,同比增长 46.8%,主要业务收入集中于人力资源服务、通讯服务、软件开发及应用等细分领域。
黄石市在软件行业的发展中也不甘落后。黄石港区服务业连续 3 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 年生产性服务业指标中,信息软件版块营收增长超 40%。黄石港区积极搭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建成黄石市数字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 “线上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吸引了众多市场主体注册。依托环湖科创园、临空商务产业园构建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达 1500 余家。
这些市州的发展,显示出湖北各地软件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也为湖北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自主创新成就辉煌
1.上世纪末的萌芽。
湖北软件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末,那时湖北积极组建起武汉华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中软件集团公司、武汉东湖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个骨干软件产业集团,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化基地也开始兴建,为软件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土壤。1998 年,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 “国家火炬计划湖北软件产业基地”,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湖北软件产业化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新世纪伊始,湖北提出建设软件大省的构想,明确了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代表性企业的崛起。
达梦数据库作为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在湖北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创始人冯裕才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决心推出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在没有任何商业产品参考的情况下,冯裕才查阅并翻译大量有关数据库的论文资料,用 Pascal 语言自主开发出第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 CRDS。2000 年,达梦数据库正式成立,迈出了从研究所走向商业化的第一步。成立初期,达梦坚持自主研发,与多数走基于开源技术道路的企业形成分化。得益于湖北省高校聚集的优势,达梦数据库早期从湖北本土高校的财务系统搭建业务切入,逐渐扩大应用场景。2008 年,国家电网体系的客户开发成功,达梦数据库真正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如今,达梦产品覆盖电力、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
3.深度科技的发展。
与达梦数据库类似,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湖北软件行业自主创新的代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在全球 300 多个进入排名的 Linux 操作系统中,排名 17 位,位居国产操作系统第一。在刚刚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深之度科技一举拿下年度产品创新奖。作为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深度科技的产品 “深度操作系统龙芯桌面版” 荣获 2018 软博会优秀产品奖。深度操作系统拥有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桌面环境,目前已完成龙芯、申威、兆芯等国产 CPU 的适配,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做好了充分准备。
基础软件行业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慢,但达梦数据库和深度科技等企业在多年自主研发创新中厚积薄发。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湖北省高校聚集的优势,更得益于企业自身对自主创新的坚持。他们在实现商业化前走过了漫长的积淀过程,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六、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1.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湖北省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的出台,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政策明确提出,将在两年时间里力争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再跨越一个千亿台阶,到 2025 年达到 4000 亿元以上。政策的目标清晰明确,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策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产业规模方面,有望推动湖北软件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政策将促进软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例如,支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研发,鼓励重点企业围绕和推进 “尖刀” 技术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具有全局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核心技术。此外,政策还将推动软件产业与基础软件、信创产品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库,加快工业软件与国产基础软件、信创产品适配应用,促进国产关键软件领域自主可控不断深化。
在企业培育方面,政策将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对新上市挂牌的工业软件企业及营业收入首超亿元、10 亿元、50 亿元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分档奖励。同时,积极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全球 500 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对落户企业给予税收、人才等方面政策倾斜。
在产业生态方面,政策将通过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完善支撑服务能力,优化产业生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 “北斗七星” 式创新体系,建立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分工配合的企业协作机制,围绕数字政府、金融、能源、制造业等领域深化软件技术产品的示范应用,建设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备的产业园,引进全球软件 500 强、中国软件百强等企业,壮大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
2.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软件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北软件行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区位、人才、成本、工业等禀赋,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国软件行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技术创新方面,湖北软件行业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北斗、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在软件领域的应用。例如,鼓励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快软件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应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软件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同时,加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产品研发、制造及适配,推动国产关键软件领域自主可控不断深化。
在产业布局方面,湖北将以武汉市为核心,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集群,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向襄阳、宜昌倾斜。围绕汽车、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体系化梳理重点细分行业工业软件共性需求和典型业务场景,构建行业级基本求解算法库、标准零部件库、基础数据库等共性基础资源库,减少企业重复研发成本,遴选一批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软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予以支持。
在品牌打造方面,湖北将积极推动软件名品创建,持续开展湖北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遴选工作,择优推荐申报工信部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国家工业 APP 优秀解决方案等国家级奖项。开展湖北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征集工作,对入选产品销售或采购给予奖励。积极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参加工业 APP 大赛,举办工业软件相关赛事和专题展会。建设省级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依托第三方机构,健全工业软件质量评估体系,对我省主要工业软件产品开展年度测评,分应用领域、分行业绘制我省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图谱,开展国内外同类型工业软件功能与性能比对,采用研发资助、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
在供需对接方面,湖北将强化重点行业供需对接,组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围绕我省重点工业行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依靠工业软件行业组织,聚焦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对工业软件需求和供给精细分类,常态化开展各细分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面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征集应用需求,共同挖掘应用场景、寻求解决方案,加快行业应用产品研发、迭代与升级。协同推进我省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在省内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总之,湖北软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的支持下,湖北软件行业将不断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七、行业大会助力发展
2023 年,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成功举行,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会上,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六城共同发布《推动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这一倡议以 “开放创新,聚力完善中部地区开源共享机制”“软硬协同,携手共建中部地区互促产业生态”“数智驱动,赋能国产产品应用和设备更新” 以及 “聚智引才,打造中部地区高端软件人才高地” 四大板块为支柱。中部多地将探索建立区域开源项目白名单互认机制,促进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硬件产业与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协同创新,面向重点行业设备换新需求开展关键软件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区域人才奖励表彰互认。这一倡议的发布,将加快培育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为区域软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武汉市工业软件创新联合体在大会上揭牌。首次发起该联合体,武汉以优势产业切入,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牵头 “半导体显示产业工业软件应用创新联合体”,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牵头 “激光产业工业软件应用创新联合体”。这些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众多项目签约落地武汉,8 个校企合作项目和 24 个产业招商项目现场签约,招商项目总签约金额达 103.91 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将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软件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北软件行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八、总结与展望
4.2023 年湖北软件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业务收入、利润、出口等方面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分领域发展全面开花,区域发展各具特色,自主创新成就辉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大会助力发展。
业务收入方面,2023 年全省 1161 户软件企业共同发力,软件业务收入成功跨越 3000 亿台阶,实现 3049.93 亿元,规模在全国省市中位居第 10 位,同比增长 19.3%,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中增速排名第一。1 - 9 月份,全省软件企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2068.60 亿元,同比增长 12.2%,虽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但仍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利润方面,2023 年全省软件业实现利润总额 281.51 亿元,同比增长 13.6%,和全国平均增速持平。1 - 9 月份,全省软件业实现利润总额 202.51 亿元,同比增长 9.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但整体趋势向好,显示出行业的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
出口方面,2023 年全省软件业务出口 3.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4.9 个百分点。1 - 9 月份,全省软件业务出口 2.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10.6 个百分点,表明湖北软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提升。
分领域发展上,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软件产品实现收入 710.59 亿元,同比增长 17.4%;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2249.24 亿元,同比增长 20.1%;信息安全收入 27.80 亿元,同比增长 14.6%;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62.29 亿元,同比增长 12.9%。1 - 9 月份,我省软件产品实现收入 563.73 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 27.3%,同比增长 11.5%;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1435.64 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 69.4%,同比增长 12.6%;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 20.11 亿元,同比增长 12.5%;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49.12 亿元,同比增长 10.5%。
区域发展各具特色,武汉市在湖北软件行业中继续一马当先,展现出强大的核心引领作用。1 - 9 月份,武汉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2053.06 亿元,同比增长 13.0%,高于全行业增速 0.8 个百分点,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99.2%。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市州还有宜昌市、襄阳市、黄石市和荆门市等。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的市州还有黄冈市。
自主创新成就辉煌,上世纪末湖北组建起三个骨干软件产业集团,同时兴建软件产业化基地,为软件业的发展埋下了种子。新世纪伊始,湖北提出建设软件大省的构想。达梦数据库和深度科技等企业在多年自主研发创新中厚积薄发,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湖北省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的出台,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政策将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推动软件行业发展。
行业大会助力发展,第二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成功举行,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六城共同发布《推动中部地区软件新质生产力崛起倡议》,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武汉市工业软件创新联合体在大会上揭牌,众多项目签约落地武汉,为湖北软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5.展望未来,湖北软件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迈向新的高度。
技术创新方面,湖北软件行业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北斗、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在软件领域的应用。加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产品研发、制造及适配,推动国产关键软件领域自主可控不断深化。
产业布局方面,湖北将以武汉市为核心,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集群,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向襄阳、宜昌倾斜。围绕汽车、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行业级基本求解算法库、标准零部件库、基础数据库等共性基础资源库,减少企业重复研发成本,遴选一批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软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予以支持。
品牌打造方面,湖北将积极推动软件名品创建,持续开展湖北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遴选工作,择优推荐申报工信部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国家工业 APP 优秀解决方案等国家级奖项。开展湖北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征集工作,对入选产品销售或采购给予奖励。积极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参加工业 APP 大赛,举办工业软件相关赛事和专题展会。建设省级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健全工业软件质量评估体系,对我省主要工业软件产品开展年度测评,分应用领域、分行业绘制我省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图谱,开展国内外同类型工业软件功能与性能比对,采用研发资助、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
供需对接方面,湖北将强化重点行业供需对接,组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围绕我省重点工业行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依靠工业软件行业组织,聚焦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对工业软件需求和供给精细分类,常态化开展各细分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面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征集应用需求,共同挖掘应用场景、寻求解决方案,加快行业应用产品研发、迭代与升级。协同推进我省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在省内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总之,2023 年湖北软件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的支持下,湖北软件行业将不断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