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2023 年软件和科技行业蓬勃发展,未来可期前景广阔
一、软件行业:增速迅猛,前景广阔
1.2023 年黄冈软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增速高达 56.9%。
2023 年,在湖北省软件业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的大背景下,黄冈市软件行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 - 9 月份,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市州中,黄冈市增速高达 56.9%,表现极为突出。这一高增速不仅体现了黄冈市在软件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反映出黄冈市积极推动软件行业发展的成效显著。
黄冈市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新活力。例如,11 月 30 日,省经信厅在黄冈召开湖北省数字经济政策宣贯暨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对《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行深度解读宣贯,黄冈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这一系列举措为黄冈市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平台支撑。
另一方面,黄冈市围绕数字化转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滚动实施 “上云、用数、赋智” 活动,引导索菲亚、人福药业、宏源药业等龙头企业广泛应用工业软件,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市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2.黄冈市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新活力。
为了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黄冈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首先,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黄冈市进一步支持重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明确了支持范围和措施,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服务业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招大引强、主辅分离、进规入库、稳规稳库、做大做强、特色创新和争先进位。
其次,黄冈市积极搭建平台,构建产业数字化支撑体系。黄冈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打造全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平台,构建黄冈市工业经济一张网,有助于精准化施策、精细化服务,加速推进黄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黄冈新型工业化步伐。
此外,黄冈市还加强与武汉等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上,武黄企业面对面交流,共谋发展,为武黄产业一体化发展汇聚数字化新力量。5 家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促进了黄冈市软件行业的发展。
二、政策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湖北省数字经济政策宣贯暨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在黄冈召开。
2023 年 11 月 30 日,为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省经信厅在黄冈召开湖北省数字经济政策宣贯暨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此次会议规模宏大,省经信厅有关处室、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市州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全省 17 个地市州 300 余家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经信厅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个方面解读了《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让参会企业对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现场还介绍了湖北省创信人才培养计划,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外,武汉 6 家优秀工业软件企业作交流分享,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最后,黄冈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为黄冈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 解读《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个方面。
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以 5G 为代表的 “双千兆” 网络建设,对电信服务企业新建 5G 宏基站超出上一年度总数的部分给予奖励。同时,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国家级研究院等平台载体落户湖北,并对相应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省内新建的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区块链骨干节点给予补贴。
在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方面,招引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对总部新落户我省的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加快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对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一定额度的给予奖励。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武汉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提档升级,支持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加快建设,培育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并对绩效评价靠前的园区给予奖励。
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支持国家级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示范,对省内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产品、试点示范项目和首次获评国家级 “双跨”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给予奖励。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发放上云服务券,对购买云服务企业给予采购费用补贴,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等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
通过解读《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黄冈市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黄冈市围绕数字化转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滚动实施 “上云、用数、赋智” 活动,引导索菲亚、人福药业、宏源药业等龙头企业广泛应用工业软件,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另一方面,黄冈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产业数字化支撑体系,打造全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平台,有助于精准化施策、精细化服务,加速推进黄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黄冈新型工业化步伐。此外,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邀请了武汉和黄冈的 30 余家企业参加,武黄企业面对面交流,共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武黄产业一体化发展汇聚数字化新力量。5 家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促进了黄冈市软件行业的发展。
三、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促进产业融合
1. 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2023 年 11 月 30 日,以 “软件赋能,‘智’造黄冈” 为主题的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座谈会在黄州举行。本次座谈会由黄冈市经信局主办,邀请了武汉开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喻软件有限公司、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冈韩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湖北云翔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30 余家企业参加。
在对接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黄冈市工业经济基本情况、数字化转型需求。黄冈企业针对当前阶段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和研发需求发言,武汉软件企业现场答疑,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此次供需对接会为武鄂黄黄地区的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推动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汇聚了数字化新力量。
2. 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汇聚数字化新力量。
在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上,5 家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对接会为企业提供的良好交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优势,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这些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将进一步促进黄冈市软件行业的发展。双方将在工业软件应用、数实融合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黄冈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这也将为武鄂黄黄地区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释放数字化和工业化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为黄冈新型工业化集聚强劲动能。
四、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
3.黄冈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构建产业数字化支撑体系。
2023 年 11 月 30 日,在湖北省数字经济政策宣贯暨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上,黄冈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致力于构建产业数字化支撑体系,打造全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平台,构建黄冈市工业经济一张网。
平台建设内容为 “1+2+N+X”,主要实现构筑政府数字经济管理体系、助力政府对地方产业经济的运行调度和决策分析、搭建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以及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等目标。
黄冈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线,将为黄冈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施策和精细化的服务,加速推进黄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黄冈新型工业化步伐。
4.助力政府对地方产业经济的运行调度和决策分析,推进企业两化融合。
黄冈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线,将有助于政府对地方产业经济进行更加精准的运行调度和决策分析。通过平台,政府可以实时掌握产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政府对产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同时,平台的上线也将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引导企业广泛应用工业软件,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例如,在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上,黄冈企业与武汉工业软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这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工业软件应用、数实融合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黄冈新型工业化进程。此外,黄冈市还通过组织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题培训等方式,加深相关单位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撑。
五、科技行业: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
5.全环节发力培育创新主体,从招引、培育和服务入手。
2023 年,黄冈市科技局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全环节发力,从招引、培育和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招引方面,加强科创孵化载体绩效管理,全市 34 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达 1042 家,申报专利 168 项,培育申报高企 12 家,出孵企业 81 家。同时,牵头组建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引进在孵企业 8 家,引进产业化项目 2 个。还牵头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专班,与多单位联合开展招商,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招商工作,累计召开督办会 20 次,外出招商 100 人次,新签约项目 10 个,新开工项目 4 个,协议固定资产投资 131 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培育方面,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对 “孵化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进行全过程跟踪培育。围绕特色产业挖潜能,如石材、蕲艾、纺织等,指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申报专利,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全年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148 家,同比增长 63%;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400 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居全省第 4 位。祥云集团、鸿路钢构入选全省百强高企榜单,98 家企业获批省级科创 “新物种” 企业。
在服务方面,加强分类指导,借助市政府 “千人进千企” 活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帮助高企解决用工、融资、技术研发等难题 102 项。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 1.2 亿元,全市高企享受所得税优惠和加计扣除金额 23.97 亿元。加强中介服务,新引进落户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5 家,聘请中介服务机构对申报高企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全市 777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 75%,新入规高企 65 家,产值过百亿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破零。
6.构建科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
黄冈市构建了完善的科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按照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 梯度机制,从出台方案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协同推进、召开会议重点督办三个方面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例如黄梅县 2023 年共成功申报 47 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高企总数达到 117 家,216 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 84.6%。蕲春县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科创新物种企业” 梯次发展路径,拟定 2024 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对象 100 家,提前谋划高企培育工作,目前摸排服务 2024 年高企申报对象 80 家。
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赋能、联动发力等举措当好培育 “服务员”。蕲春县政府出台政策明确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并及时兑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资金。同时,积极沟通掌握高企申报新动向,加强各类业务培训,如在天禧孵化园组织召开科技创新政策专题宣讲培训会,组织蕲艾企业负责人召开全县蕲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会等。
此外,黄冈市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惠企政策落实。建立专班包联,主动服务,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企业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开展专业培训,精准对接,围绕科技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内容开展惠企政策专场培训活动。实行集中宣传,重点推送,利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惠企政策宣传,扩大政策知晓度。加大政策支持,助企创新,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后补助,积极向上争资立项,推动科技型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增量项目申报条件的企业获省级后补助资金比例。
六、科技型企业招引做大增量
7.加强科创孵化载体绩效管理,引进在孵企业和产业化项目。
2023 年,黄冈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创孵化载体绩效管理。全市 34 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达 1042 家,申报专利 168 项,培育申报高企 12 家,出孵企业 81 家。通过加强绩效管理,为在孵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服务,有效促进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同时,积极引进产业化项目,为黄冈市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黄冈高新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引进三利谱、TCL、尚赛光电等光电子产业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8.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专班,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黄冈市科技局牵头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专班,与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招商。局党组高度重视招商工作,明确 1 名党组成员专职抓招商、抽调专人派驻光谷扫楼式招商、选派干部赴武汉东湖高新区挂职招商,制定《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建立信息研判、项目包保、情况通报、考核督办等工作机制。累计召开督办会 20 次,外出招商 100 人次,新签约项目 10 个,新开工项目 4 个,协议固定资产投资 131 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通过组建招商专班,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提高了招商效率和质量,为黄冈市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强培育提高科技型企业质量
9.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过程跟踪培育。
黄冈市积极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对 “孵化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进行全过程跟踪培育。通过加强科创孵化载体绩效管理,为在孵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服务,如全市 34 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达 1042 家,申报专利 168 项,培育申报高企 12 家,出孵企业 81 家。同时,黄冈市科技局牵头组建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引进在孵企业 8 家,引进产业化项目 2 个,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在培育过程中,黄冈市围绕特色产业挖潜能,对石材、蕲艾、纺织等特色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指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申报专利。例如蕲春县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科创新物种企业” 梯次发展路径,拟定 2024 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对象 100 家,提前谋划高企培育工作,目前摸排服务 2024 年高企申报对象 80 家。蕲春县政府还出台政策明确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并及时兑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资金。同时,积极沟通掌握高企申报新动向,加强各类业务培训。
黄州区也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分层次、分阶段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协调机制。2023 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80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175 家,全市排名第一。择优选择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储备,逐步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 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78 家,全市排名第三。
10.挖掘特色产业潜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黄冈市聚焦特色产业,如石材、蕲艾、纺织等,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申报专利,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例如蕲春县在天禧孵化园组织召开科技创新政策专题宣讲培训会,组织蕲艾企业负责人召开全县蕲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会,助力蕲艾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黄冈市以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抓手,围绕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主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聚焦黄冈石材、蕲艾、纺织等特色产业,指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申报专利,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2023 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148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破千达到 1118 家。
龙感湖管理区将现代纺织产业链定位为全市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补链强链,大力培育现代纺织产业。2023 年黄冈 - 苏州(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洽谈会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举行,龙感湖管理区共有 4 个纺织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 40 亿元,展示了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为推动现代纺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八、优服务壮大规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1.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解决难题。
黄冈市借助市政府 “千人进千企” 活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高企解决用工、融资、技术研发等难题。例如,在黄州区,高企工作专班联合区 “双千” 办,对全区有着培育潜力的工业企业实现全面包保,定期上门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或申报高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协调解决。全市共帮助高企解决难题 102 项,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2.加大政策扶持,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高企享受税费优惠。
黄冈市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23 年,全市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 1.2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和加计扣除金额 23.97 亿元。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湖北申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3 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 243 万元,享受所得税优惠 123 万元,成功 “锯断” 外企垄断。
13.加强中介服务,引进落户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黄冈市加强中介服务,新引进落户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5 家。聘请中介服务机构对申报高企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通过建立 “领导包保+专班推进+专员服务” 机制,深入园区、各县(市、区)企业以及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宣传国家、省和市级科技创新惠企政策,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市 777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 75%,新入规高企 65 家,产值过百亿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破零。
九、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破千,成绩斐然
14.2023 年底,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108 家,同比增长 44%。
2023 年对于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市科技工作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至 2023 年底,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108 家,同比增长 44%,总量居全省第 4 位、增幅居全省第 3 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黄冈市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狠抓 “四个强化”,在政策优化、机制创新、载体构建上聚力加力。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2 年,黄冈市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416 家,总数首次突破 500 家、达 777 家,同比增长 60.86%;2023 年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496 家,总数首次破千。这一增长态势充分展示了黄冈市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的强劲动力和巨大潜力。
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长,还体现在质量上的提升。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337.12 亿元,增幅居全省第 4 位。一大批像湖北铭普光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例如,湖北铭普光通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 4 项发明专利和 26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产品细分领域稳居全国前三,成为华为、中兴、烽火(中国信科)等头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要供应商。随着其新项目铭普光磁(湖北)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建成投产,产值将可提升 30%,预计销售额可达 2.5 亿元以上。
15.强化工作统筹、调研摸底、精准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高企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工作统筹方面,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上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来推进,多层次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全市一盘棋纵向联动,定期深入县市、园区、重点企业调研全覆盖,多领域开展入库培育。
在调研摸底方面,系统梳理黄冈市规上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招商引资新投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非高企清单,科室人员对各县(市、区)实行分片包保机制,先后 20 余次赴县市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对照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筛选出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建立 “跨年度、到月度” 梯次培育体系,逐家企业制定申报 “时间表”“路线图”,精准指导各项申报条件 “达标”,实行 “入库储备、跟踪培育、申报出库” 动态管理模式。
精准指导方面,通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动员会、业务培训会,部署和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充分发挥高企服务机构作用,对入库企业开展 “保姆式” 服务,逐家企业制定高企申报 “时间表”“路线图”,精准指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工作,确保各项高企申报条件 “达标”。组织专人对所有高企申报材料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审核把关,指导 260 家企业修改完善各类问题 752 项,黄冈市共组织 238 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全市范围分行业、分片区开展 30 余场次高企申报业务培训,实现科技型企业全覆盖。聚焦主导产业领域,邀请专家实地走访、把脉问诊,麻城石材、黄梅纺织、蕲春蕲艾等领域高企申报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高企申报通过率常年保持在 90%以上。
政策支持方面,研究出台《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额度提高到 20 万元。大力指导企业抓好研发费用归集以及年度所得税加计扣除等工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例如,2021 年至 2023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低税率优惠 11.79 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17.22 亿元。“真金白银” 的税费政策红利,为创新主体培育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 “税力量”。
此外,黄冈市还通过多种举措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如借力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加快聚集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创新人才,抓紧抓实 “一业一平台” 建设,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并实质化运营,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赋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各地也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黄梅县 2023 年通过认定高企 47 家,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达 117 家,同比增长 48.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33.7 亿元;全县新增省级瞪羚企业 3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16 家,同比增长 84.6%。黄冈高新区 2023 年高企数量达到 165 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 49 家,4 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 家企业获评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类),52 家企业获评市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类项目。通过支持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共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工作站等系列活动,打通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2023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亿元以上达 214 家、较上年增长 17%,高新技术产值达到 1242.5 亿元、较上年增长 21%。高企培育做法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黄冈市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破千,成绩斐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未来展望:持续发力,共创辉煌
16.黄冈将继续以目标为导向,借力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
黄冈市在过去的发展中,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黄冈将持续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借力该中心,加快聚集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和创新人才。通过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加强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黄冈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同时,继续完善 “企业申请、县市推荐、市级审核、绩效管理、动态调整” 的良好格局,加强对入驻企业的考核力度,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切实发挥 “科创飞地” 功能作用。
17.加快聚集创新平台、项目和人才,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冈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构建 “一业一平台”,整合国有投资公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继续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和重点产业领域基本覆盖。新获批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充分发挥作用,如团风钢构、红安薯芋、罗田牛羊、英山茶叶、麻城石材(菊花)、浠水蛋鸡、蕲春蕲艾、武穴磷氟精细化工、黄梅纺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围绕强县富民产业的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 “光谷第九园” 和东湖高新智能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导入科技型企业,推动前后台联动、无缝对接。
其次,在项目引进方面,围绕黄冈光电子信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到黄冈落户,推进科技招商成势见效。同时,针对黄冈市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短板,加快创新平台、科研团队等创新资源导入,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武鄂黄黄工业软件供需对接会上,武黄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合作项目落地,为黄冈新型工业化集聚强劲动能。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精准征集入驻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创新人才需求库。联合有关网站开辟招聘专区,组织入驻企业参加线下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全职引进各类人才。同时,以入驻离岸中心企业为引领,积极对接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就地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劳动实践基地等平台,吸引实习实训大学生。此外,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争取省级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搭建平台用才等方式,加快聚集科技人才,为黄冈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黄冈市将在未来持续发力,通过借力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加快聚集创新平台、项目和人才,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