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 2023 年软件和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稳步前行

  • 发布时间:2024-12-04

鄂州 2023 年软件和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稳步前行

一、软件行业稳步前行

1.2023 年鄂州软件行业整体态势良好,企业数量虽有限,但业务收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鄂州市共有 4 家软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在 2023 年经历了诸多起伏。


在 2023 年,湖北省软件业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鄂州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其软件行业也在大环境的带动下稳步前行。尽管鄂州市的软件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有 4 家,但这些企业在 2023 年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拓展业务,为鄂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从收入结构来看,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等各有特点。软件产品收入中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态势各异,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整个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长。


从收入结构方面分析,鄂州市软件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软件产品收入方面,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基础软件作为软件行业的基础支撑,在鄂州的发展相对稳定。而工业软件则随着鄂州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鄂州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比较大。随着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信息技术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鄂州市的软件企业积极提供各类信息技术服务,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据处理等,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在智能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鄂州市的软件企业积极涉足嵌入式系统软件领域,为鄂州的智能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科技行业创新加速


3.2023 年鄂州科技行业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创新高地,跑出科技创新 “加速度”。例如,被认定为 2023 年度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小明太极国漫文化有限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国漫创作与用户体验,展现了科技对内容产业的推动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为鄂州的科技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 年,鄂州市科技行业紧紧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其中,小明太极国漫文化有限公司作为鄂州市科技行业的佼佼者,被认定为 2023 年度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该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赋能国漫创作与用户体验,在静态漫画转视频技术、AI 转条漫技术以及 AI 自动上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技术不仅让漫画动起来,适配手机自动排版,还提高了专业创作者的创作效率,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小明太极国漫的发展只是鄂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鄂州市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引导和服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有 142 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 48.98%;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720 家,同比增长 31.87%;技术合同成交额 74.18 亿元,同比增速 85.45%;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40.2 亿元,同比增幅 7.4%;全市研发费用 36.7 亿元,同比增幅 57.5%。

4.鄂州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引导和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明显,技术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市研发费用等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鄂州市 2023 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 2023 年工作要点》《2023 年鄂州市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 “一区一表” 清单,将 2023 年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经开区,层层压实责任,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方面,鄂州市科技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2023 年,鄂州市共有 10 家企业荣获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包括小明太极(湖北)国漫文化有限公司、湖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葛店开发区晨光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不断创新,为鄂州市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明显。2023 年,鄂州市组织 150 家企业申报高企,申报数同比增长 30.4%,已通过省级综合审查报备 149 家,通过报备率 99.3%,报备数同比增长 52.0%,预计全市高企总数突破 300 家。同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736 家,同比增长 31.2%。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鄂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市研发费用等指标也有大幅提升。2023 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 74.18 亿元,同比增速 85.45%;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40.2 亿元,同比增幅 7.4%;全市研发费用 36.7 亿元,同比增幅 57.5%。这些指标的提升,表明鄂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此外,鄂州市还积极推进科技同兴,实施武汉都市圈协同建设行动。与武汉共同起草编制《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规划》,扎实推进科技强市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形成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局面,推动武汉都市圈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建立与武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联动机制,收集高校科技成果信息 1000 多条。共同推进企校关键技术研发,征集市级企校联合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36 项,今年以来共有来自武汉高校的 62 项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落地。

鄂州市还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开展需求征集工作,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平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难题,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录入鄂州市企业技术需求 85 项,征集院士专家需求 14 项、科技副总需求 15 项、博士服务团需求 15 项。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鄂州市的经济发展动力强劲。2023 年底,鄂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18 家,是 2007 年的 6.7 倍;实现增加值 212.75 亿元,是 2007 年的 9.8 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2.7 件,获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城市。


同时,鄂州市还积极抢抓省级战略机遇,以科技同兴着力推进武汉新城建设。截至 2023 年底,武汉新城鄂州片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 191 家,较上年新增 62 家,占全市高企数的 59.3%;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 407 家,较上年新增 152 家,占全市的 55.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 45.5 亿元,较上年增加 27.2 亿元,占全市的 60.5%;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20 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 78 家,占全市比重为 66.7%、66.7%。一批重大科创项目加速布局落地,为鄂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政策支持与项目推动


5.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文件,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经开区,层层压实责任。


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鄂州市 2023 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 2023 年工作要点》《2023 年鄂州市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 “一区一表” 清单,将 2023 年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经开区,层层压实责任,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文件明确了鄂州市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引导。

6.鄂州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23 年共争取中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54 个,资金 3095 万元,同比增幅 66.3%。举办科技创新法规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等线上线下培训会,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2023 年,鄂州市科技局聚焦培育壮大光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全年鄂州市共争取中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54 个,资金 3095 万元,同比增幅 66.3%。其中,由鄂州市科技局推荐的 “大功率激光三维切割高端装备产业化示范” 等 16 个项目获得立项,争取资金 1405 万元,争取资金位列全省第四。此外,鄂州市还有 “光伏增效及空中取水装备研发” 等 6 个项目入选 2024 年度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拟立项项目,项目数量再创新高。


为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鄂州市全年举办了科技创新法规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等线上线下培训会 20 余场,全范围、全覆盖、全流程宣传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归集等科技创新政策。同时,建立了全市科研项目库,全面梳理汇总鄂州市创新主体在研重点项目,根据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要求,及时组织符合条件、有竞争力的项目向上申报,并对提交申报资料的单位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葛店经开区也在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上年,该区中央、省级科技项目入选达 49 个,获批科技项目资金创历年之最。此次入选 2023 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批)重点研发专项分别为湖北同方高科泵业有限公司耐候性液环真空泵装备研发和湖北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显示用微小尺寸氮化物 LED 芯片技术研发。立项后,2 个项目将各获得省财政 100 万元资金支持。去年,葛店经开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加大对辖区企业摸排筛选力度,采取 “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实施一批” 策略,全方位、多形式挖掘企业研发新动向和技术需求,加强项目资源储备,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共计 3345 万元,同比增幅达 200%。


下一步,鄂州市科技局将抢抓花湖机场营运、武汉新城建设两个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鄂州市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重点技术攻关机制


鄂州在科技项目中积极探索重点技术攻关机制,通过 “揭榜挂帅” 和 “赛马制”,推动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落地转化,为鄂州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7.鄂州在科技项目中启用 “揭榜挂帅” 和 “赛马制”,推动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落地转化。以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由企业提报技术需求,政府选择能够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的项目予以支持。


“揭榜挂帅” 制自 2021 年首发榜单以来,鄂州市已发布揭榜制科技计划项目 22 个。2023 年,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端甾体类原料药屈螺酮的关键工艺技术开发、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丝增强复合管接头鼓胀失效影响因素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湖北迪拿尔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直播机控制系统及远程监平台、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基于量子点色转换的 Mini&Micro LED 显示封装关键技术等 4 个上榜科技计划项目面向全国遴选优秀科研攻关团队来 “揭榜挂帅”,解决鄂州市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赛马制” 重点科技项目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 “卡脖子” 技术攻关的工作部署,聚焦鄂州市重点发展的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以突破 “卡脖子” 及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为目的,通过赛马形式,着力解决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一批标志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产品。2023 年,鄂州市科技局印发了《关于下达 2023 年度鄂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其中由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牵头开展的 “发动机热端关键零部件激光加工工艺系统研究” 等 4 个项目立项为 “赛马制” 重点科技项目,每个项目给予 50 万元资金支持。

8.例如华工法利莱公司牵头的 “发动机热端零部件激光加工装备和异形孔加工工艺” 项目入围 “赛马制”,该项目背后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逸飞激光通过 “揭榜挂帅” 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作,解决锂离子电池密封钉焊接装备难题。


华工法利莱公司的 “赛马制” 项目背后,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该专项旨在突破 “两机” 关键技术,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品研制。华工法利莱公司研发的产品是生产加工飞机发动机燃烧室的关键设备。


逸飞激光子公司逸飞智能发布科技需求 “锂离子电池密封钉多工位智能焊接装备研究”,被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王海林副教授团队 “揭榜”。两年来,王海林团队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输出,逸飞激光提供资金、设备及场景配合。目前,项目研发出的智能焊接装备样机正在调试,即将在产线上进行小批量试运行生产。

五、财政奖补助力创新


财政奖补在鄂州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立项的 “赛马制” 科技项目,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牵头企业前期可获得 50 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中期评价后绩效评价排名前 50% 的企业还能再享受 50 万元。这种财政支持方式,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例,其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在财政科研经费支持下,加速了企业研发创新。一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投入 500 余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小试、中试,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产品各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通过多家头部电池厂商验证。


财政奖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在 “赛马制” 的激励下,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财政奖补也为鄂州的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六、深化区域合作


9.鄂州武汉两地科技部门聚焦科技同兴,实施武汉都市圈协同建设行动,共同起草编制《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规划》,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局面。


鄂州与武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地科技协同发展,鄂州和武汉的科技部门紧密合作,共同起草编制了《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为两地科技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方面,两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例如,在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两地共同建设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平台和支持。


在资源共享方面,两地实现了科技人才、科研设备、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共享。通过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城市圈知识产权信息共享互动、技术成果交易及金融服务无缝对接。这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和资源保障。


在项目共促方面,两地联合发布 “揭榜挂帅” 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协同谋划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这种方式,两地共同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产品。


在政策共通方面,两地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实现了政策的共通和协调。例如,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两地的政策保持一致,为企业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在成果共享方面,两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共享。通过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创新创业路演活动等,促进了两地科技成果的交流和转化,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0.2023 年,武汉共有 79 项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或应用,技术成交金额为 1.49 亿元。在葛店经开区,众多规上企业与武汉形成配套关系。


2023 年,鄂州积极深化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 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武汉共有 79 项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或应用,涵盖了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鄂州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技术成交金额方面,达到了 1.49 亿元。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两地科技合作的成果和价值。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仅提高了鄂州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也为武汉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在葛店经开区,众多规上企业与武汉形成了紧密的配套关系。这些企业充分利用武汉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葛店经开区的企业与武汉的光电子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关系,共同打造了国家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


两地企业的配套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地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为武汉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加强两地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创新,推动了武汉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

七、未来展望


11.展望未来,鄂州软件和科技行业将继续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区域合作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鄂州软件和科技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科技发展趋势,未来的发展仍充满挑战与机遇。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将持续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人才扶持。例如,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措施,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政府还将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例如,通过 “揭榜挂帅” 和 “赛马制” 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落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企业还将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在区域合作方面,鄂州将继续加强与武汉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武鄂科技同兴,实施武汉都市圈协同建设行动,共同起草编制《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规划》,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享局面。加强与武汉高校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武汉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同时,鄂州还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合作,提高鄂州在国内外的科技影响力。

1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武汉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为了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鄂州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和支持,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加大对省级专业性研究所、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鄂州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中试服务和支持。例如,开展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备案申报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试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在鄂州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此外,鄂州还将加强与武汉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武鄂科技同兴,加强与武汉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武汉的产业合作,共同打造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武汉的人才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加强与武汉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鄂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