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 2023 年软件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2023 年,廊坊市软件行业在产业规模方面持续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廊坊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 250 亿元,与石家庄市一起占全省总规模的 68.6%,为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首次超过 800 亿元,较上年增长 15.1%,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廊坊市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
全省超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新增 37 个、累计达到 106 个,上市企业达到 47 个。廊坊市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产业规模的增长贡献了力量。例如,在 2023 年河北省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中,廊坊市企业上榜 15 家,涵盖了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廊坊市软件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专精特新软件企业新增 58 个、累计达到 164 个,廊坊的专精特新软件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廊坊开发区积极出台惠企助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创业创新水平,打造一批人才素质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加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壮大。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2 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 家。
从去年 10 月起,廊坊市委人才办与市科技、工信部门深入全市 2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了解其技术创新需求,推动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属骨干高校的 125 名专家人才组成的科技特派团达成合作。在此基础上,该市又对全市 462 家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人才需求调查,完成 44 个市级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为企业提供 “一对一” 精准化、长效化技术帮扶。攻关解难题,赋能 “小巨人”。据统计,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廊坊 2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科技特派团和 44 家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入企服务 266 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68 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60 项,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 30 余项。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提升了整个廊坊市软件行业的竞争力,为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23 年,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廊坊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行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指引。《关于支持第三代半导体等 5 个细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可能涉及到软件行业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关于推动张家口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对于廊坊软件行业来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促进软件行业与大数据产业的深度融合。《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 (2023—2027 年)》则为软件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廊坊市积极响应省级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廊坊市以燕郊高新区、廊坊经开区、固安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发展新型显示、大数据、软件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这一举措整合了各方要素资源,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产业布局。依托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润泽一号” 高性能算力中心,廊坊市打造数据存储、算力平台、应用平台、增值服务、配套终端产品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为软件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政策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例如,支持廊坊域内企业依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或由企业牵头组成的创新联合体,承担省级实施的关键共性技术 “揭榜挂帅”,按照规定给予支持。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企业整合科研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软件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同时,廊坊市还积极支持固安高新区提档升级,围绕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聚集度。不断完善交通、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这将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促进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廊坊市还支持燕郊中兴科技园发展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人工智能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引进光通信、传输芯片与器件等国内知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落地发展,打造软硬件结合、上下游互补、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通信产业园。这一举措将促进软件行业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拓展软件行业的发展空间。
总之,2023 年廊坊市软件行业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支持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软件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1.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显著,张家口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投运。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廊坊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聚集。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建设以来成效显著,三地政府分别发布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廊坊建设的 “京津冀大数据感知体验中心” 投入使用,成为大数据产业新地标。大数据产业生态机制创新、整合管理创新不断推进,基础设施支撑带初具规模,大数据创新应用取得新成效,产业聚集格局逐步显现。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上线运营,总规划算力 300P,一期工程 100P 算力。该中心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完全自主创新的软硬件平台,能够满足各类算法开发和应用开发需求。上线伊始,便成为新一代算力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一员,今年 6 月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名单。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开发者提供普惠算力服务,上线运营后将为全省乃至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目前已有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申江万国数据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 12 家科研机构、企业入驻,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13 家科研单位、企业发布联合解决方案,河北省知名企业长城汽车与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签署大模型智算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作为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的所在地,廊坊市对项目上线运营充满期待,希望通过数实融合、以数强实,推动市域主导产业智能升级。现代商贸物流是廊坊市的 “一号工程”,算力赋能将让人工智能广泛运用到物流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让廊坊的现代商贸物流越来越 “聪明”。廊坊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算力赋能可以加快数实融合步伐,促进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提升,同时还将促进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模式改革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发展。
2.廊坊市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突破 350 万台,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四,其中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强大的算力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更多的软件企业入驻廊坊,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廊坊大数据产业基础雄厚、全国领先,华为、润泽、联通等多家业界头部企业集聚。目前,廊坊市汇聚了国家信息中心、联通、移动、人保、华为、京东等一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已投运标准机架 26 万架、服务器超过 130 万台,云计算支撑能力居全省前列。
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廊坊市润泽数据中心的两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反映出其在环保与资源节约方面的努力。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廊坊市还率先推出 “算力券” 政策,给予入驻企业和科研机构算力补贴。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加快了智能化项目的落地速度。
廊坊市计划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契机,着力打造新型智能算力产业生态。通过引入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构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全链条整合,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智能算力服务体系。这样的布局势必将使廊坊市在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
四、试点示范成果丰硕
3.河北省在 2023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13 个项目入选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第一批)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9 个项目入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四。廊坊市的企业在这些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廊坊软件行业的创新实力。
廊坊开发区 1 家企业项目入选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拟支持项目名单,廊坊博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 “城市物联网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及产业化项目” 成功入选。该公司是以监控报警器材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电力变压器安防信息系统平台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运营。目前,廊坊开发区已经形成了集大数据基础产业、半导体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电子信息科技转化平台、软件开发于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条。
4.河北省入选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评估贯标试点地区,通过评估企业 202 家,数量全国领先。廊坊市的企业积极参与 DCMM 评估贯标,提升了数据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公示的 2023 年度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资金拟支持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廊坊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三河市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河北冠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廊坊企业在列。这些企业的入选,体现了廊坊市在数据管理能力方面的不断提升。
此外,三河市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 2024 年 7 月,三河市有 4 家企业成功通过河北省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项目,这也为廊坊市的数据管理能力提升做出了贡献。
五、数字赋能不断升级
5.我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线,雄安联通中国联通格物 Unilink 工业互联网平台、河钢数字 WeShyper (威赛博) 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 2023 年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年度入选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实现我省零的突破。廊坊市的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廊坊开发区的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风扇生产线二期智能信息化建设项目、索菲亚家居(廊坊)有限公司的年产 20 万扇超高门及配套柜体智能化生产项目、热景(廊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及仪器的智能制造管理平台技改项目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此外,廊坊开发区还有 4 个项目入选省级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培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廊坊市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廊坊开发区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构建政策体系支撑,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光纤入企和 5G 基站建设,不断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加速工业互联网进程。
6.河北省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个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贯标试点省份。全省 2023 年新增上云企业 1.4 万家,累计达 9.1 万家。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末,河北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 21.2%,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廊坊市的企业在设备上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023 年一季度,河北工业设备上云率 20.6%,居全国首位。廊坊市积极响应全省号召,推动企业设备上云。众多企业通过设备上云,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隆尧县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高端锻造智能制造车间,利用 5G +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规模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和机械手加工,员工数量减少,年产量增加,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
廊坊市还积极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 2023 年,全省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 329 个,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保持全国第一。廊坊市的企业在这些平台的支持下,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廊坊市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实现设备上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六、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1. 积极参与数博会,展示廊坊软件成果
2023 年,河北省高质量举办 2023 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廊坊开发区多家企业在此次数博会上亮相,华为、润泽、百信、英博电气等驻区企业在廊坊展区设展台参展,展览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展示了廊坊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廊坊展区以 “数智廊坊赋能未来” 为主题,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各领域融合应用进行集中展示。廊坊市积极参与博览会,展示了本地软件行业的发展成果,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2. 组织招商活动,引进优质项目
积极组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 “百城千园行” 活动,累计举办活动 122 场,覆盖园区 194 个,参与企业近 8500 家。廊坊市通过这些招商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七大要素向园区、产业集群落地普及,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举办 2023 中国 (保定) 数据服务产业创新大会等招商活动 72 场,中国电信集团旗下河北翼企云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廊坊市通过这些招商活动,引进了一批大型软件企业和优质项目,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河北廊坊聚焦重点产业抓招商,围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文旅康养、生物医药和县域特色产业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强链条、优结构、增动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截至 2023 年底,该市在谈项目库中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347 个,计划总投资 2128.35 亿元;签约项目库中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76 个,总投资 703.44 亿元。
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3 年,廊坊市在软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
7.退税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2023 年,河北省共计为软件企业退税超 2.8 亿元。廊坊市的软件企业也充分享受到了这一退税政策的红利。退税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