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软件行业 2023 年:乘风破浪,迈向新高度!
一、产业大会,凝聚力量
1.2024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众多企业家共商发展。
2024 年 1 月 16 日,“聚力 笃行 谋新篇” 2024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大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圆满召开。此次大会由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大连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省工信厅、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单位以及埃森哲、IBM、信华信等企业共 500 多人参加会议。百余位企业家汇聚一堂,这既是一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里程碑,更是凝聚行业力量、共谋新发展的盛会。
2.发布 “2023 大连软件百强企业榜单” 及发展报告。
为树立 “大连软件” 的品牌形象,扩大优势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上发布了 “2023 大连软件百强企业榜单”。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大连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议还发布了《2023 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经过多年的转型创新与发展,大连软件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由 “量增” 跨入 “质升” 新阶段。在产业规模方面,汇集软件企业 3000 多家,从业人员 20 余万人,软件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尤其是一批重点企业的规模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创新实力方面,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建成一批创新中心和技术联盟,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催生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 “四位一体” 工作体系。全市 22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拥有百余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 20000 人次,源源不断为软件产业输送人才。
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3.软件企业超 3000 家,从业人员 20 余万,产业集群规模破千亿。
2023 年,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大连市已汇集软件企业 3000 多家,从业人员超过 20 万人,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众多软件企业的汇聚,为大连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车联网、工业软件、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车联网领域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相关企业,以软件研发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6 家上市公司在大连设立子公司或研发中心,东软集团在汽车电子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其汽车电子事业部在大连超过 2000 人,并联合阿尔派等成立东软睿驰,联合日本电装成立睿驰电装。阿尔派、阿尔卑斯在硬件生产和软件研发上也在不断扩大,大连车联网产业已形成以软件研发为核心,以汽车电子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车研发、车联网服务等为外延的 “1+N” 产业格局。
工业软件领域,大连市从事工业软件和服务企业达 90 余家,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客户为石化、机械装备、汽车等行业企业。其中优秀企业包括研发工业 MES 的鑫海智桥和信华信、研发工业仿真 CAE 的英特仿真、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航天大道等。
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领域,大连在国际市场一直具有领先优势。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将全球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中心落户在大连,如安永商务、简柏特等企业纷纷在大连建立分支机构。大连的共享服务和企业运营产业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很多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围绕财务、人事、采购、IT 等领域的共享服务。目前,大连服务在此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人员超过 5 万人。
4.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大连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批重点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在 2024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2023 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大连软件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纷纷入驻。
重点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规模的扩大,还提升了大连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连软件产业的持续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加强产业政策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重点企业引育,推进产业链群建设,打造良好产业生态,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国际化步伐,加速迈进
5.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纷纷入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大连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纷纷入驻大连。目前,大连市汇集了 3000 多家软件企业,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目光。在车联网领域,6 家上市公司在大连设立子公司或研发中心,东软集团与阿尔派等成立东软睿驰,联合日本电装成立睿驰电装,阿尔派、阿尔卑斯也在不断扩大硬件生产和软件研发。在工业软件领域,大连市从事工业软件和服务的企业达 90 余家,吸引了不少国际企业的关注与合作。在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领域,大连在国际市场一直具有领先优势,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如安永商务、简柏特等纷纷在大连建立分支机构。这些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进一步提高了大连软件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6.提升大连软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大连软件产业从 “量增” 迈入 “质升” 新阶段,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大连从多层面发力,加速培育软件产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向高端化迈进。在车联网、工业软件、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建成一批创新中心和技术联盟,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催生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另一方面,大连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大连软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2023 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在大连开幕,全视角展示国内外数字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为大连软件产业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平台。同时,大连的软件企业也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如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与微软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并承接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合同,这是中乌之间商贸关系中涉及 “高科技智能化软件出口” 的第一单。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提升了大连软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四、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7.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
大连软件产业在 2023 年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实力。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日益加深。高新区积极拓展数字赋能工业智慧化新领域,深入开展 “技术产品能力清单、应用场景需求清单、研发合作需求清单” 征集和对接工作,促进数字赋能制造业。重点支持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级 “双跨” 平台发展,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同时,着力发展工业设计类、嵌入类、仿真类软件,发挥英特仿真等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金普新区积极培育工业特色软件及解决方案,对接知名软件企业和高等院校,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软件融合创新,重点开发生产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工业软件。鼓励冰山集团、日佳电子等龙头企业探索研发工业特色软件及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此外,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企业级、行业级、跨行业和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推进冰山集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冷热装备制造行业分中心建设。
8.催生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大连软件产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 2023 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大连理工大学与中国船级社、北京数码易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装备结构冰载荷数值仿真软件 —— 船舶结构冰载荷高性能计算分析软件 ICE-SDEM。该软件具有丰富的极地复杂冰况环境模拟功能,突破了冰载荷仿真的 “卡脖子” 问题,在我国自主设计的极地大型装备研发和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同时,大连本地软件企业借助华为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生态能力,联合拓展全国市场、联合打造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如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3(Cloud)大连分会场暨大连自主创新软件应用论坛上,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华为云大连自主创新软件应用中心围绕 “软件应用自主创新 “深化合作举行了启动仪式。此外,华为云还联合本地多所高校及多家企业启动了自主创新软件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和联合创新计划,汇聚大连优秀软件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围绕软件产业展开联合创新及合作孵化。
在 2023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作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金勺科技积极参展,并以《工业数字孪生云平台》核心技术为纽带,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链生态。携手多家生态企业共同展示多项最新成果,获得多个合作意向。
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大连软件产业在创新实力方面的不断提升,为大连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五、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9.构建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合作开展 “订单式” 培训。
大连软件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了软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 “四位一体” 的工作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 “订单式” 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信息工程学院参加高校访企拓岗 —— 大连软件行业协会校企对接交流会,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秦健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大连软件产业的概况,让高校更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开展 “订单式” 培训提供了依据。
10.22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百家培训机构年培训近 20000 人次。
大连市目前有 22 所高校开设了软件相关专业,为软件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高校涵盖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包括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等。其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就业前景。大连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实力在全国排名前列。此外,大连市还有百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 20000 人次。这些培训机构为在职人员和社会个体学员提供了符合 IT 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技能培训,如大连东软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荣获 “2023 中国国际服博会人才培训领军机构” 奖项,充分体现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同时,助力数字化教育,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及工程认证人才培养体系研讨会在大连圆满举行,来自辽宁省软件产业校企联盟、大连市软件行业协会、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工程认证体系建设,为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软件学院举行 2023 年度信华信奖学金颁奖典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连市轻工业学校 hyperMILL 软件授权培训认证中心签约揭牌,为学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入进行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了桥梁。
六、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1.大连软件行业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中增速较快。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 2023 年各阶段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而大连作为全国 15 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之一,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行业整体增速。在 2023 年 1—11 月份,全国软件业务收入 110447 亿元,同比增长 13.9%。大连软件产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汇集了 3000 多家软件企业和 20 余万名从业人员。众多软件企业涵盖了车联网、工业软件、共享服务与企业运营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同时,大连软件产业在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方面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催生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这些都为大连软件行业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中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大连软件产业在 2023 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随着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的纷纷入驻,大连软件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政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点企业引育、产业链群建设和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此外,大连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了 “四位一体” 的工作体系,与高校合作开展 “订单式” 培训,拥有 22 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和百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 20000 人次,为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综上所述,大连软件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有望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