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在推动宿州软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引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宿州市先后出台了《宿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政策文件实施了十大行动计划,集聚要素支持数字化转型发展。其中,《宿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提出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支持工业互联网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等多项政策措施,为宿州市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则明确了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该方案重点聚焦绿色食品、轻纺鞋服、家居建材、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领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行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等七大重点任务,为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在强化资金保障方面,宿州市 2023 年兑现制造强市奖补资金 6930 余万元,争取省级资金 2900 万元,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投入,将有助于企业加大对软件行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宿州市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培训推广,提升行业认知
1. 开展专项培训,分行业开展数字赋能理论知识培训,全市累计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活动 20 余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 1500 余人次。
宿州市经信局采取 “请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的方式,分行业开展数字赋能理论知识培训。一方面邀请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和专家到宿州经开区、埇桥区绿色家居产业园、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灵璧轴承产业园、泗县经开区等 5 个园区,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专项培训并解读优秀实践案例。另一方面,2023 年 7 月,宿州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成立,依托市内会员单位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知识培训、案例分析、要素供需对接、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和资源优势,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市累计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活动 20 余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 1500 余人次,为提升宿州市软件行业认知水平和推动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普及软件应用,举办 7 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培训会,组织 1500 余家制造业企业开展软件服务包应用对接、首席数字官培训。
2023 年 7 月份,宿州市分别在县区、园区举办 7 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培训会。7 月 7 日,宿州市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培训会在市经开区召开,市经信局副局长郭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埇桥区、市经开区经信部门负责人和 200 余名企业负责人参会。会上,羚羊平台和 10 家软件服务包厂商围绕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经营管理、仓储物流等企业数字化工具包作了推广培训,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企业家积极申领数字化工具包消费券,根据自身需求选用数字化工具包,通过数字化手段努力实现提质增效。此外,宿州经开区也举行了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培训会,邀请园区制造业企业近百家、软件服务商代表参会,推广免申即享的数字化软件服务包,覆盖生产制造、设计研发、仓储物流、管理数字化四大类产品,助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 “研产供销服管” 等场景需求难题。通过这些培训会,组织了 1500 余家制造业企业开展软件服务包应用对接、首席数字官培训,普及了软件应用,推动了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平台建设,强化数字赋能
1. 推动企业用平台,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对接使用羚羊平台,全市已有 2300 余家工业企业入驻,获取软件应用等服务。
宿州市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对接使用羚羊平台,充分发挥其在软件应用、金融对接、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优势。羚羊平台根据企业不同发展现状,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于龙头企业,构建可持续进化的工业大脑,实现 “研产供销服管” 全场景智能决策;对于规上企业,推出 “平台 + 产业园区” 模式,为园区产业链提供系统化赋能;对于中小企业,打造工业 SaaS 平台,提供开办即享的数字化工具包,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目前,全市已有 2300 余家工业企业入驻羚羊平台,实现上云用数赋智。
2. 打造行业级平台,依托绿色家居建材行业打造全市第一家行业级平台,入驻行业企业 160 余家,接入 300 余台生产设备实现上云赋能。
宿州市依托绿色家居建材行业,打造了全市第一家行业级平台。该平台于 2022 年 8 月底上线运营,覆盖网络化协同、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六大模式,提供采购、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服务。目前,平台入驻行业企业 160 余家,接入 300 余台生产设备实现上云赋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例如,宿州锻造百亿级绿色家居产业链,随着一批智能家居项目的上马和数字平台的运行,家居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3D 模拟技术,实现线上立体模拟设计、个性化定制与线下大规模生产创新融合发展。宿州市绿色家居建材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后,已入驻企业 160 余家,为推动绿色家居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建设企业级平台,雪龙纤维等企业开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雪龙纤维、阿里迅犀、驿品休闲、盈德服装、光一辉包装等企业开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雪龙纤维为例,公司搭建了安徽雪龙智能制造 “5G + 工业互联网” 平台,建立了能源预警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应用智能排产、数据采集、工艺管理、协同制造等数字化管理手段,用水、用电、用工等成本年均下降 5% 以上,产能年均提高 10%,经济效益年均增长 15%,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此外,我市还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智能制造典型示范、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和区域数字化转型样板,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诊断服务,优化转型路径
1.编制《宿州市数字化诊断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数字化采购意向招标工作,遴选优质服务商,梳理应用企业名单。
为了推动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宿州市编制了《宿州市数字化诊断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启动数字化采购意向招标工作,重点面向绿色食品、纺织鞋服、家居建材、机械装备、生化医药等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遴选了 50 余家优质服务商进入该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同时,梳理出了 1910 个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应用企业名单,为后续的数字化诊断和转型工作奠定了基础。
2.推进 “机器换人” 行动,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鼓励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宿州市围绕全市重点领域企业,全面加速推进 “机器换人” 行动。加大对于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鼓励轻纺鞋服类企业加快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人机配合效率。同时,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上推进装备智能升级和工艺流程改造。例如,经开区通过探索实施路径,树立示范标杆,选取新宇药业、雪龙新材料等作为重点开展 “一区一业一样板” 试点示范工作,采取 “重点突破+梯队培育” 模式,分类支持基础好、愿望强的中小企业实施转型,打造了科立华化工、紫金新材料、大盘特装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培育雪龙新材料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省级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目前,经开区拥有省级智能工厂 4 家、数字化车间 10 个,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8 个,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5 家,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3 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1 家。埇桥区以智能制造诊断评估作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诊断,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助推区域产业从 “制造” 向 “智造” 转变,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宿州经开区配合市经信局依托优质的制造业转型服务商,引导园区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聚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围绕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等问题,以现场诊断的方式摸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 “面对面” 进行诊断服务对接交流。在完成诊断后,服务机构将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出转型建议,提供诊断报告。
五、示范引领,打造应用标杆
1. 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场景 40 余个,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和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
宿州市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2023 年,全市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场景 40 余个,涵盖多个重点行业领域。在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方面,宿州积极推动企业对接使用羚羊平台,充分发挥其在软件应用、金融对接、研发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优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同时,宿州市还积极培育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如宿州加快 5G 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推动 5G 应用走深向实,雨鑫木业 5G+MEC 智慧工厂入选 2023 年安徽省 “5G + 工业互联网” 创新应用案例,通过建设 5G 云网新基础设施基座,为企业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云网端业一体化协同,构建板材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融合新模式。
2. 培育智能制造典型示范,打造标杆工厂和示范车间,全市共有 8 家省级智能工厂和 31 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推动区域转型样板建设。
宿州市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推广路径,打造标杆工厂和示范车间。2023 年,全市新增培育 1 家省级智能工厂,10 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 8 家省级智能工厂和 31 家省级数字化车间。例如,经开区通过探索实施路径,树立示范标杆,选取新宇药业、雪龙新材料等作为重点开展 “一区一业一样板” 试点示范工作,采取 “重点突破+梯队培育” 模式,分类支持基础好、愿望强的中小企业实施转型,打造了科立华化工、紫金新材料、大盘特装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培育雪龙新材料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省级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埇桥区以智能制造诊断评估作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诊断,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助推区域产业从 “制造” 向 “智造” 转变,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
3.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培育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工厂和产品,省级绿色工厂。
宿州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2023 年,全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取得新突破,5 家企业入选 “国字号”。其中,安徽省银燕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实现宿州市在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中的 “零突破”。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上海赛睿宿州药业有限公司、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产品 2 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7 个、国家级绿色园区 1 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 1 个,省级绿色工厂 14 个,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市经信局将充分发挥绿色制造体系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高效、绿色、低碳的宿州市新型工业体系。
六、行业亮点,凸显发展态势
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11.1%,在服务业增长中表现突出。
在宿州市 2023 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11.1%。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宿州市积极推动软件行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宿州市先后出台了《宿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等政策文件,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宿州市还通过开展专项培训、普及软件应用、推动平台建设、优化诊断服务、培育示范引领等措施,提升了软件行业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4.工业软件领域企业不断涌现,为宿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工业软件领域企业不断涌现。雪龙纤维、阿里迅犀、驿品休闲、盈德服装、光一辉包装等企业开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宿州市依托绿色家居建材行业打造的全市第一家行业级平台,入驻行业企业 160 余家,接入 300 余台生产设备实现上云赋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宿州市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对接使用羚羊平台,全市已有 2300 余家工业企业入驻,获取软件应用等服务。这些举措促进了工业软件领域企业的发展,为宿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未来展望,持续创新发展
5.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宿州市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重点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场景提供坚实的支持。通过出台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在软件研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首次通过 ITSS 认证的软件企业的奖补金额,吸引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同时,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场景的探索,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6.推动软件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宿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宿州市将大力推动软件行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鼓励软件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的需求,开发出更加贴合实际生产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可以通过举办软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讨会、对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