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经济引领,核心产业势头强劲
2023 年淮南在数字经济引领下,核心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淮南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显著,以 43% 的增速位居全省第 3 位。电信业务总量达到 28.2 亿元。同时,淮南建成了市软件产业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增速高达 43.9%,达到 12.4 亿元。此外,淮南还在 2023 年获得了多个省级重大技术装备和首版次软件,其中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8 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9 个,首版次软件 1 个。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淮南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淮南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数实融合水平持续增强
2023 年,淮南在数实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服务涵盖了 170 户规上工业企业,通过专业的诊断,帮助企业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重点,为后续的转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增多家国家级 5G 工厂,居全省第 2 位。这些工厂充分利用 5G 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例如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 “中安联合 5G + 仓储智能化” 项目,创新采用 5G+AGV 方案,提升了仓库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稳定性,为未来智能仓储的多场景运用提供了范例。淮南平圩发电有限公司的 “国家电投平圩发电 5G + 智慧电厂” 项目,利用 5G、物联网、数字孪生、AI 等技术,实现了对电厂的智能化统一管理,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
此外,淮南还新增了 1 个国家级领航应用案例,1 个省级重点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 个省级 5G + 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这些成果的取得,进一步推动了淮南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增多,达到 105 家。DCMM 贯标企业也有 1 家。这些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实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新区成为省级试点示范,获得了第一批省级 “一区一业一样板” 试点示范。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在数实融合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高新区将以此次试点示范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为淮南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算网融合力度不断加强
2023 年,安徽淮南在算网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建成开通大量 5G 基站,为淮南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多个在建数据中心也在稳步推进,完成了可观的投资。建成众多机架,总算力强大,为各类数字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中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一期投入使用,该数据中心出口带宽位列长三角第一,为淮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一数据中心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淮南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地淮南,推动淮南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软件企业工资及人才情况
在安徽淮南,软件开发公司的工资收入水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整体来看,67.6% 的人月工资在¥4.5 - 8K 之间。2022 年较 2021 年增长了 6%,但数据可信度较低,仅供参考。
按学历统计,大专学历的工资为¥7.4K,本科学历的工资为¥8.0K。按经验统计,1 - 3 年经验的工资为¥7.2K,3 - 5 年经验的工资为¥8.9K。
从区域来看,田家庵区的工资相对较高,达到¥10.1K。对比淮南平均工资¥6.1K,淮南软件开发公司的工资高 28.6%,不过数据可信度低。
此外,淮南能源公司软件工程师的工资也有一定特点。100% 的人拿¥10 - 20K,2023 年较 2022 年下降了 1%。按学历统计,本科工资¥16.8K;按经验统计,3 - 5 年工资¥16.8K。该公司软件工程师在田家庵区的工资为¥14.2K。
淮南智慧矿山公司软件工程师的工资情况为,100% 岗位拿¥4.5 - 8K / 月,年薪¥5 - 10W,2024 年较 2023 年增长了 5%。按学历统计,本科工资¥6.7K;按经验统计,3 - 5 年工资¥6.1K。
1 - 3 年经验淮南软件工程的平均工资为¥5.5K / 月,最多人拿¥4.5 - 6K。大专学历在田家庵区的工资为¥5.5K。
淮南程序员工资 91.6% 岗位拿¥4.5 - 8K / 月,年薪¥5 - 10W。按学历统计,大专工资¥5.3K;按经验统计,1 - 3 年工资¥7.0K。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田家庵区。
淮南软件工程师规模 50 - 99 人的工资在 2023 年较 2022 年下降了 21%。
总体而言,淮南软件开发公司工资收入水平多样,田家庵区工资较高。虽然数据可信度低,但仍可作为一定的参考,且对比淮南平均工资有一定增长。
五、产业交流活动频繁
2023 年,淮南产业交流活动频繁,尤其是在软件数字信息产业方面举办了多场沙龙交流会,为本地与外地资源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7 月 13 日下午,软件数字信息产业沙龙交流会在淮南高新区双创中心 19 层会议室举办。淮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玉虹以及淮南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淮南市大数据基地办公室、淮南高新区软件企业、淮南软件园及推介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交流会开始,科创中心推介了淮南高新区地理位置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观看淮南高新区宣传片,宣讲《淮南高新区支持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介绍安徽理工大学在软件数字信息方面的产学研情况,重点描述了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区域情况,希望与软件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推介交流环节,诚迈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宋晓伟介绍了公司智能互联与操作系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绿审(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推介企业优势和表达落地淮南意愿,重点介绍了碳排放数字化软件系统和遥感碳监测等核心技术。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智安全、信服云、信锐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希望与淮南软件数字企业加强市场合作。淮南中科星蓝、淮南移动公司、安徽省公众电子等软件企业做了交流发言。政企协同交流环节,王玉虹表达了对各位来宾的欢迎,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大家齐心共赢寻突破,共话发展谱新篇。下一步,淮南高新区将深化此次交流会成果,为企业落地淮南提供精准对接服务,积极引入软件数字信息产业,加速大数据行业生态聚集,赋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基地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3 年 5 月 11 日下午,为加强北京与淮南两地的产业对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安徽省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中电数科(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携手淮南 共创生态” 软件数字信息产业沙龙在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全球路演中心成功召开。淮南市发改委、科技局领导及众多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中,淮南高新区管委作产业推介,展示了淮南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成绩及对数字技术赋能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中电数科详细介绍了公司情况,号召更多企业为淮南高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参会企业依次发言,结合淮南的环境特色与地方资源进行推介分享,并通过现场交流拓展可能的应用场景。
5 月 11 日,淮南高新区在北京中关村全球路演中心举办以 “携手淮南,共创生态 “为主题的软件数字信息产业沙龙暨大数据产业招商活动。淮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领导及淮南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活动共邀请来自大数据、元宇宙、软件、地理信息等行业领域 30 余名企业家代表及部分行业协会代表出席参加。活动期间,王玉虹进行淮南高新区推介,中电数科产业运营总监李佳奇围绕淮南软件园项目进行充分介绍。航天云网副总经理李云鹏等与会嘉宾代表从专业理论和产业围度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做了介绍,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关心的产业链、地方承接产业转移要素资源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通过本次沙龙和招商推介活动,首批中科汇联等 6 家企业近期来淮进行实地考察。淮南高新区将深化此次招商成果,为企业落地淮南提供精准对接服务,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项目生态聚集,赋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基地高质量发展。
六、软件行业未来展望
1.持续引入企业,打造产业高地
淮南软件行业在 2023 年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淮南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引入软件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通过发挥淮南在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与软件行业相关的企业入驻。例如,淮南高新区以产业链 “链长制” 为抓手,重点推进中国电子淮南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淮南还将积极与外地企业对接,通过举办产业沙龙交流会等活动,为企业落地淮南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加速大数据行业生态聚集。
2.加速大数据行业生态聚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淮南将进一步加速大数据行业生态聚集,赋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基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聚焦 “两园、两中心、多平台”,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例如,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在华东地区最大的长三角区域级中心,存力和算力均位列安徽省第一,为大数据资源和算力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强软件行业与大数据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数据存储、应用、交易、服务等环节与软件研发、应用的深度融合,为淮南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淮南还将积极推动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产业与软件行业的协同创新,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3.赋能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基地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基地的高质量发展,淮南将从多个方面发力。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与淮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提升大数据人才培养水平,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例如,淮南高新区设立了 5000 万元专项资金和首期规模 1 亿元的安徽云谷大数据投资基金,为大数据产业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为企服务,推行政务服务 “一件事一次办”,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出台稳经济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