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支持,引领发展
1.济南出台系列政策,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
济南市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9 年以来,济南市先后出台了涵盖工业强市和软件名城的专项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技术开源开放等,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济南市又推出了 “七名” 工程,进一步提升软件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2019 年以来,涵盖工业强市和软件名城专项政策,今年 “七名” 工程助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 2019 年起,济南市陆续出台的工业强市和软件名城专项政策,对软件产业的生态不断进行优化提升。这些政策文件深入实施 “五名” 工程,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推出的 “七名” 工程,即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院、名展,进一步加大了软件名城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提升园区能级,加快推进中国算谷、国家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核心载体建设,吸引和集聚优质软件企业;推动齐鲁软件园提档升级,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支持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等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争创省级软件名园。同时,突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华为区域总部、开源工业软件研究院、工业软件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达效。此外,还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等,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二、规模壮大,成绩斐然
3.济南软件产业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
2023 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成果丰硕。此次大会以 “智汇泉城?强基铸魂?创新引领?赋能发展” 为主题,旨在搭建国家级软件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会上公布了济南软件产业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的成果。济南作为全国首批软件名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将软件产业作为重要主攻方向,围绕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持续提升软件产业规模厚度、创新深度、应用力度、空间广度。
从全国看,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平稳增长。2022 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突破十万亿大关,同比增长 11.2%。济南软件产业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22 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403 亿元,增速达到 12.87%。今年 1 - 10 月,济南软件业务收入 4263 亿元,同比增长 14.7%,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7%,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众多媒体纷纷点赞济南经济发展,其中软件产业成为高频词之一。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央媒聚焦济南软件产业,肯定了济南在项目突破、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努力。济南在软件产业合作方面具备广阔空间,实施 “七名” 工程,自主品牌应用软件数量国内领先,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领先领军企业不断集聚,软件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济南是全国第二个获批中国软件名城的城市,也是中国北方除北京之外产业规模最大的城市。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达到 47%,发展水平在全国城市排名第六。今年 1 - 10 月份,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14.7%,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济南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2022 年业务收入 4403 亿元,今年 1 - 10 月达 4263 亿元,预计全年跨越 5000 亿元新台阶。
2022 年,济南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403 亿元。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 5.2 万家、企业主体 4.5 万家,工信部行业纳统企业 2398 家,10 项关键指标连续 20 年居山东省第 1 位。今年 1 - 10 月,济南软件业务收入 4263 亿元,同比增长 14.7%,规模总量跃居全国第七位。预计全年规模总量将跨越 5000 亿元新台阶。
济南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具有五大亮点。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19 年以来出台一系列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 3 月印发《济南市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提出 “七名” 工程。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产业链布局持续优化,拥有相对完整的国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生态链。名城名园建设提档升级,齐鲁软件园 2022 年软件业务收入达 2850 亿元,位列全国第三。软件产业生态持续提升,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建设示范标杆。
下一步,济南将聚焦加快软件名城和名园提档升级,围绕打造 “产业实力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应用赋能多元、产业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 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大行动,实施 16 项任务,力争到 2025 年,济南市软件名城和软件名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产业链优化,名企名品涌现
5.拥有完整软件生态链,名企名品数量不断攀升。
济南市软件产业拥有相对完整的国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生态链,名企名品数量持续增加。2023 年,辖区众多企业在不同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29 家企业入选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占全市 82.8%;80 家企业的 110 个产品入选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占全市 75.9%;33 个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入选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占全市入选量的 71.7%。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济南市软件产业生态链的不断完善和名企名品的蓬勃发展。
6.浪潮、中创等持续领先,山大地纬等在细分领域优势明显,信息安全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
在济南市软件产业中,浪潮云操作系统、中创中间件等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山大地纬作为国内领先的 “AI + 区块链” 科技服务商,在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5.63 亿元,在智慧人社、智慧医疗医保、智能用电、数据要素服务等领域深耕拓展,销售订单持续增加,全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在信息安全领域,中孚信息、三未信安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众多企业共同推动济南市软件产业不断发展,为济南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3 软件创新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济南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浪潮、华为、科大讯飞等行业巨头齐聚,发布了一系列软件新产品,为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此外,山大地纬承办的区块链与数据要素融合创新发展专题会议,成功搭建起交流平台,促进了区块链与数据要素的融合创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赋能。
四、名城名园升级,协同发展
7.齐鲁软件园引领,多园协同布局加速集聚。
齐鲁软件园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软件园之一,2023 年在软件产业发展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其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市比重超过 60%,山东科创集团等总部项目顺利落户,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算谷浪潮科技园、人工智能岛核心展示区、山东能源济南国际贸易产业园等多个项目 “火热” 推进,产业集聚度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以齐鲁软件园为引领,协同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13 个市级软件园区,“一园引领、多园协同” 发展的空间布局加速集聚。
8.2022 年齐鲁软件园业务收入位列全国第三,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2022 年齐鲁软件园软件业务收入达 2850 亿元,位列全国第三。目前,齐鲁软件园正全力冲刺创建 “中国软件名园”,成功获批认定为首批 “山东省软件名园”。在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以齐鲁软件园提档升级为抓手,依托汉峪金谷、齐鲁软件园创业广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等载体,大力发展基础型、特色型、应用型、前沿型、活力型、未来型六大产业集群,推行 “企业全生命周期陪跑计划”,加快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业态前瞻的软件产业集群。高质量抓好载体提升,对已建成的经营地块项目、办公楼宇进行提档升级,同时依托在建产业载体,加快打造集实验室、研究中心、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等成体系的复合式载体建设模式,满足不同梯次软件企业发展需要。多维度提供公共服务,持续更新提升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密码产品和芯片安全检测平台、软件测试中心、信创适配平台、超级计算平台、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交易平台等,打造覆盖 “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研发” 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矩阵,为软件企业提供国内顶尖的 “科研大脑”。推动国家开源在济布局,规划建设齐鲁开源生态社区。全方位强化要素保障,依托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济南高新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专业化人才平台,深入实施 “济高人才计划”,吸引高层次软件人才落户;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与软件企业合作,建立高校、基地、行业和企业多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软件企业提供匹配度高的专业人才。依托中央科创区,提供更多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引导优质风投创投企业加大对软件产业投资力度。树立 “软件是用出来” 的发展理念,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重点行业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引导工业企业提升软件应用水平。通过人才引领、资本助力、场景牵引的组合拳,聚力打造全省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产业高地。
五、生态提升,持续发展
9.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建设示范标杆,培养专业人才。
济南市在软件产业生态提升方面,多措并举打造生态建设示范标杆,加大对软件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202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出,为济南市培养软件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方案由济南职业学院制定,明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等内容。通过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博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2023 软件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特色化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与产教探讨专题会议,为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交流平台。来自全国软件领域的智囊团汇聚一堂,共同为济南软件产业发展 “问诊把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汤庸、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彦春等专家学者及软件行业从业者,分享了精彩的软件人才培养与产教模式报告。本次论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和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济南市软件产业生态提升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
10.鼓励企业参与开源生态建设,开展产教融合输送人才。
济南市鼓励软件企业参与开源生态建设,举办开源会议活动,孵化优秀开源项目。2023 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开源生态专题会议在济南顺利举行,由浪潮数据库主办,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浪潮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会议邀请到开源组织、高校科研专家、开源软件企业、社区技术爱好者到场,共话开源前沿技术趋势,展示创新开源软件及产业实践成果。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副部长张广喜提到,开源已成为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山东大学戴鸿君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推动 RISC - V 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生态发展。浪潮 KaiwuDB 资深技术专家徐元慧分享了 KaiwuDB 在 AIoT 领域的创新成果。鸿湖万联解决方案咨询专家谢金保表示软通动力积极参与和贡献开源。浪潮通软平台软件与技术研究院低代码平台首席架构师陈圣杰阐述了浪潮通软的开源生态战略。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伏学民强调了基于 SBOM 的开源社区合规治理实践的重要性。
同时,济南市依托驻济高校持续开展产教融合,为济南持续输送软件专业人才。CCF 济南举办特色化示范性人才培养与开放开源创新论坛,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就促进公司产品开发合作和省重点项目申报展开热烈讨论,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特色化示范性人才培养与开放开源。此外,软件学院成功举办特色化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焦特色化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分享精彩报告,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提档升级。
六、未来展望,前景广阔
11.打造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力争 2025 年走在全国前列。
济南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中国软件名城的城市,拥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济南正朝着打造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行,力争在 2025 年走在全国前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南市将持续深入实施 “七名” 工程,加大软件名城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提升园区能级、突出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齐鲁软件园为引领,协同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13 个市级软件园区等,形成 “一园引领、多园协同” 的发展格局,加速产业集聚。同时,全力推进华为区域总部、开源工业软件研究院、工业软件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吸引和集聚优质软件企业,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济南市还将加快出台软件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加强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集聚软件人才,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提升软件产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打造产业实力领先、创新活力迸发、应用赋能多元、产业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名城标杆城市。
12.推进四大行动,实施 16 项任务,实现产业实力领先、生态繁荣。
济南市明确了四大行动和 16 项具体任务,以加快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在产业创新体系强化行动方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技术开源开放,激发软件产业的创新活力。在产业链供给水平提升行动中,聚力攻坚基础软件、突破发展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应用软件、培育壮大新兴平台软件、加速提升嵌入式软件和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优化软件产业结构。融合应用赋能深化行动则通过推进重大工程软件应用和推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发挥 “软件定义” 作用,拓展软件产业的应用领域。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行动围绕构建一流产业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支持信创产业链式发展、加强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培育集聚软件人才,全面提升软件产业的生态环境。
通过实施这四大行动和 16 项任务,济南市将进一步提升软件产业的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