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市2023年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发布时间:2024-12-16

河南郑州市2023年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政策引领,产业加速

1.省市政策齐发力,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 年,河南省及郑州市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积极出台多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省市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软件产业迈向新台阶。


2.2023 年河南省及郑州市出台多项软件产业专项政策,从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最高给予 500 万元奖补。


在壮大市场主体方面,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支持软件企业争创国家试点示范,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型信息消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区块链、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奖励。同时,支持软件企业提档进阶,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10 亿元、20 亿元、30 亿元、40 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头雁” 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 100 万元、200 万元、300 万元、400 万元奖励。此外,引导中小企业向 “专精特新” 方向发展,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的软件企业,在有效期内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 30% 给予补助,每家企业不超过 500 万元。


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河南省也有诸多举措。支持软件技术成果转化,对购买省外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豫转化、产业化的在豫企业,按照其上年度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给予最高 10% 的奖补,每家企业每年不超过 100 万元。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在豫实施技术转移转化的,按照其上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给予最高 10% 的后补助,每个单位每年不超过 100 万元。对促成技术在我省转移转化的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按照其上年度促成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给予最高 2% 的奖补,每家机构每年不超过 100 万元。支持软件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单位,按照项目上年度实际获得国拨经费的 3%—5% 奖励研发团队,每个单位年度奖励不超过 500 万元。支持首版次软件产品研发,对经省级认定的首版次软件产品的省内研发企业按照不超过自认定之日起 12 个月内产品销售(服务)发票金额的 20% 给予奖励,单项产品奖励金额不超过 200 万元,每家企业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 500 万元。支持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支持制造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对优秀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单位给予不超过 50 万元奖励。


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中国软件名园、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区,一次性给予 200 万元奖励。对新入驻省、市级软件产业园区的软件企业,鼓励所在地财政给予办公场地租金补贴。


在加强人才引育方面,对我省新入选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省财政按照国家资助标准给予 1∶1 配套奖励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对我省培养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青年学者等青年拔尖人才,省财政按照国家资助标准给予 1∶1 配套奖励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对入选我省中原英才计划的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省财政安排一定支持经费,用于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企业引进博士和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按照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鼓励各地针对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对软件企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出台奖补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公租房、人才公寓用于软件人才申请使用。


在优化公共服务方面,落实国家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政策,切实惠企利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和带动银行、担保等机构面向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开展 “专精特新贷” 和 “科技贷” 业务。


二、产业格局,一核多点

3.形成以郑州为核心,洛阳、许昌、新乡、鹤壁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023 年,河南省软件产业呈现出 “一核多点” 的产业格局,其中郑州作为核心,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洛阳、许昌、新乡、鹤壁等地也积极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全省软件产业迈向新台阶。


各地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各具特色。例如,洛阳在软件开发、工业设计软件等领域具有优势;许昌的 5G 创新应用示范园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新乡市大数据产业园聚焦大数据领域,为软件产业提供数据支持;鹤壁在软件产业的某些细分领域也展现出了发展潜力。


4.郑州市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占全省 85%,2023 年软件业务收入 650 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 21.8%。


郑州市作为全省软件产业的主要集聚地,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拥有软件产品著作权的软件企业 3221 家,其中规模以上软件企业 439 家,软件业务超亿元企业 78 家。2023 年全市纳入统计的软件业务收入达到 650 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 21.8%,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郑州市积极争取国家软件产业细分领域布局,聚力培育软件产业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了网络安全、信创软件、信息消费、行业应用、区块链、元宇宙等产业集群。同时,精准开展企业培育,建立 “万企千优百强” 培育体系,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遴选全市软件百强企业,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业集群,成效显著

5.郑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形成西、中、东三个产业集群。


郑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群化态势。在西部地区,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园区,凭借其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产业基础,吸引了众多软件企业入驻。这里的企业在软件研发、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不断创新,为郑州市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部地区的金水科教园区、河南科技园区等园区则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金水科教园区作为郑州市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优秀的软件企业和创新项目。河南科技园区在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外包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为中部地区的软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东部地区的中原科技城、白沙大数据产业园、鲲鹏软件小镇等软件园区更是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中原科技城作为郑州市软件产业的创新高地,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园区,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引领着郑州市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白沙大数据产业园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鲲鹏软件小镇则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软件企业和人才的入驻。


6.拥有多个软件园区,其中郑州高新区、金水区、经开区、郑东新区等地的园区各具特色,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郑州高新区作为郑州市软件产业的重要区域,拥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大学科技园(西区)、国家 863 中部软件园、亿达(郑州)科技园、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等 5 家软件园区。这些园区在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河南省首批软件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亿达(郑州)科技园还荣获了 “2022 年度河南省软件服务业最具活力科技园区” 的殊荣。这些园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开发、生产、服务、外包和出口为主要产业形态,产业服务体系健全,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金水区的金水科教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等软件园区也各具特色。金水科教园区作为河南省智慧岛和河南省软件产业园区,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立了人才 “引、留、用” 自主供需生态,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则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郑州经开区的河南省信息消费产业园区、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软件园区,以信息消费和创新创业为特色,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河南省信息消费产业园区在推动软件与信息消费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则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郑东新区的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作为郑州市软件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积极推动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该园区在产业孵化、技术创新、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产业服务活动,打造出了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服务特色的软件园区品牌。


四、上市企业,表现各异

7.郑州有 20 家软件上市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


目前,郑州有 20 家软件上市企业,包括 1 家上交所主板、2 家创业板、2 家北交所、15 家新三板企业。其中 12 家分布在高新区,5 家在金水区,2 家在郑东新区,1 家在经开区,与郑州软件产业布局及软件产业园区分布基本相匹配。


8.部分企业在营收、毛利率、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中表现亮眼,但也有企业出现营收下滑和亏损情况。


从财报上来看,这些软件上市企业在营收、毛利率还是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中表现各异。思维列控、新开普等表现相对亮眼。思维列控是专业从事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应用软件开发的铁路装备定点企业,核心产品 LKJ 列控系统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新开普是一家专注于校园、政企、农水、燃气软件应用与智能终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在高校一卡通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 45%,位居行业第一。


中钢网虽然在 2023 年获得营收 148 亿,但是绝大部分收入是依靠中钢网的平台,通过售卖钢材取得的收入,并非纯粹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所以公司的毛利较低。


营收超过 10 亿的有 3 家,分别是中钢网、思维列控、新开普。但是却有 7 家出现了营收下滑,特别是约克动漫下滑了 76.92%,目前已经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营收超过 1 亿的有 11 家,分别是中钢网、思维列控、新开普、捷安高科、众诚科技、恒拓开源、威科姆、金数智科、畅想高科、天筑科技、中裕广恒。


净利润超过 1 亿的企业有 2 家,分别是思维列控、新开普。但是净利润为负的有 6 家,其中山谷网安和约克动漫分别亏损 0.56 亿和 0.55 亿。并且有 9 家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其中峰华铁信和约克动漫分别下滑 284.77% 和 823.53%。利润超过 1000 万的企业有 9 家,分别是思维列控、新开普、捷安高科、恒拓开源、中钢网、金数智科、畅想高科、信源信息、中广裕恒。


五、人才支撑,创新动力

9.多举措引育高端软件人才,支持软件人才创新创业。


河南省及郑州市高度重视软件人才的引育工作。一方面,积极落实《河南省支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新入选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以及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青年学者等青年拔尖人才,还有入选中原英才计划的各类人才,省财政均按照国家资助标准给予 1∶1 配套奖励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另一方面,鼓励各地针对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出台奖补政策,支持软件企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公租房、人才公寓用于软件人才申请使用。例如,郑州市在 2023 年组织了 “春暖花开 豫见未来”——2023 河南省软件产业人才春季双选会暨郑州市青年软件人才创业就业对接活动,加强与招聘平台深度合作,在招聘网站常态化开设郑州软件人才招聘专区,吸引豫籍软件人才返郑就业创业,并谋划依托软件园区、行业组织建设全市软件人才平台公司,实现软件人才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10.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加强与企业合作,完善一流人才队伍建设。


2023 年,河南省积极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如信息工程学院顺利完成河南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考核工作,构建起 “德能并举、岗位主导、产教融合、理实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许昌学院在首批河南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考核中获评优秀,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依托优势学科方向,坚持校企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 5R 人才培养体系。


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在河南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一,获评优秀。学院拥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个省级教科研平台,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推进软件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引导学生认识软件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就业品质高,用人单位评价满意度高。


六、未来展望,前景广阔

11.河南郑州市软件产业在政策、产业格局、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政策方面,省市出台的一系列软件产业专项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壮大市场主体到支持技术创新,从推动产业集聚到加强人才引育,再到优化公共服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格局上,以郑州为核心,洛阳、许昌、新乡、鹤壁等地协同发展的 “一核多点” 格局已经形成。郑州市积极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占全省 85%,拥有多个软件园区和众多上市企业,产业集群成效显著。


人才方面,多举措引育高端软件人才,支持软件人才创新创业。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加强与企业合作,完善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这些都为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12.将持续做大做强优势领域、培育壮大新兴领域、突破补齐短板领域,努力成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优势领域,如网络安全、信创软件、信息消费、行业应用、区块链、元宇宙等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新兴领域方面,积极关注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出台专门支持政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特色软件名园、名企和名品。


对于短板领域,将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向 “专精特新”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