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东莞软件行业整体增长迅猛

  • 发布时间:2024-12-11

2023 东莞软件行业整体增长迅猛

一、行业整体增长迅猛

1.东莞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全省第一,规模达 279 亿元。


2023 年,东莞软件行业发展态势极为强劲。来自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统计监测数据显示,东莞 1 - 8 月软件业务收入高达 279 亿元,规模全省第四、增速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东莞对数字经济的全力推进。截至今年 9 月底,新增推动 1196 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前东莞已超过 9000 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70%。软信产业发展迅猛,为东莞软件业务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东东莞市_207756288.png"/>

2.2023 年东莞软件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增速亮眼。


从近日公布的《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4)》来看,武汉、东莞、重庆等老牌工业城市的成绩令人惊喜,增速均超过平均水平,颇有奋起直追的态势。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2022 年来,东莞市已经两次更新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东莞软件行业呈现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数字化赋能水平增强、软信产业发展迅猛等特点。2023 年东莞数字经济月启动仪式暨数字产业博览会的举行,进一步营造了东莞数字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近 30 场峰会沙龙活动的持续 “上新”,汇聚了全市数字经济资源要素,发挥了 “政产学研金” 多方优势,为东莞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政策支持力度大

3.多次更新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


东莞市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2020 年以来,不断更新《东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2024 年 5 月 15 日,修订后的行动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该计划明确了到 2025 年,东莞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 450 亿元的目标,并围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精准产业招商、发展新技术新业态等重点任务,全面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此外,东莞市还积极组织开展东莞市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产业链企业(第一批)入库工作,为扎实推进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产业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4.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环境。


东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国产基础软件生态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为把握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推广应用,全力构建鸿蒙系统自主产业生态。该措施围绕培育鸿蒙生态发展的关键要素,制定了 4 大方面共 10 条政策措施,包括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生态集聚发展、构建国产操作系统核心软硬件自主供给体系、深化国产操作系统应用牵引、营造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培育良好氛围等。同时,《关于鼓励营利性服务业提质扩容 (软件信息服务业) 项目 “免申即享” 的通知》也为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提供了一次性奖励,按照不超过 2024 年 1 - 2 月新增营业收入部分的 1% 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 10 万元。此外,关于《东莞市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也体现了东莞市对打造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推动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视。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软件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市软件产业的发展。

三、企业行动积极

5.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如东软集团在武汉建立研发基地。


2023 年,东莞市软件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其中,虽然东软集团在武汉建立了研发基地,但东莞同样也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从 2020 年到 2023 年,松山湖的 5 家软件园区累计引进软件企业 224 家,注册资本约 14.6 亿,盘活载体 11.5 万平方米,集聚 4900 名人才。各产业园区持续完善招商战略,把握市场机遇,在优质产业项目招引上成绩优异。此外,松山湖产业发展局还将在第二季度开展产业园 “走出去” 学习交流活动、“产业实验室精品游” 系列活动等,不断为各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6.招大引强,吉利工业软件全国总部落户成都高新区。


在招大引强方面,成都高新区成功吸引吉利工业软件全国总部落户。而东莞也不甘示弱,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 年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和先进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众多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松山湖将依托东莞市软件产业园、松山湖开发者村等一批载体平台,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聚集。同时,出台多项政策,加强产业调研,做好软件人才的引入与培育工作,为软件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产业融合发展

7.软件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如 “软件定义汽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件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以 “软件定义汽车” 为例,过去汽车被简单地形容为 “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块铁皮”,而如今,人们对汽车的智能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更智慧的系统。智能座舱作为智慧系统的外化,通过传感器和识别技术可以调节座椅,算法还能计算出车辆行驶的较佳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这一切都基于 AI 引擎的引入,而这正是汽车的 “软件” 之一。从 2023 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软件定义汽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1 年全球软件定义汽车市场规模达到 300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增长到 800 亿美元。同时,软件定义汽车还带来了智能化的驾驶体验、数据驱动的车辆管理以及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等。华为制造军团携手车企探索研发领域数字化变革,也体现了软件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华为制造军团 CEO 刘超表示,汽车从 “传统工业制造” 过渡到 “软件定义汽车”、“新四化” 阶段,对于车辆装备企业在研发领域的协作、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为在应对行业挑战,加速车辆装备行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8.推动多个产业聚集、交融,衍生新兴产业。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底座上,多个产业聚集、交融,并衍生出一个个新兴的产业。软件,正是这个 “底座”,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例如,东莞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其中,东莞应厚植智能终端产业优势,打造以松山湖为源头创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依托东莞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打造以东城、石龙、石碣、黄江、常平等镇为关键节点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以及以松山湖高新区和长安镇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东莞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为机器人科技研发中心,集聚发展机器人产业,同时打造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临深片区为智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以麻涌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中心、以谢岗镇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此外,东莞还依托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完善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生产制造等全链条体系。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东莞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重点,推广新型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网络,加快推进新能源领域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2023 年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举行,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和先进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来自深圳、上海北京广州、苏州、东莞等 300 多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松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揭牌,将进一步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五、活动丰富多样

9.举办近 30 场峰会和沙龙活动,推动行业发展。


2023 年东莞数字经济月活动期间,持续举办近 30 场峰会和沙龙活动,涉及数字赋能智能化升级、AI 和大模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资源对接、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业软件大赛等多个领域。这些活动充分发挥 “政产学研金” 多方优势,融 “技术研讨、供需对接、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数字文娱” 六位一体,为东莞软件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华为云 AI 高峰论坛、数字化转型总裁班、华为云 1024 程序员节以及华为云城市峰会?东莞等一系列活动将在东莞持续举行;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也将于 10 月 20 日举行,腾讯云将依托腾讯生态,为品牌提供 “战略规划 + 运营支持 + 数字化工具” 的 “组合拳” 支持,助力东莞智慧零售、消费电子等行业开拓新模式、新业务。

10.数字经济月系列活动汇聚多方资源,促进产业对接。


2023 东莞数字经济月启动仪式暨数字产业博览会在松山湖光大 We 谷举行,数十家数字产业供应商现场展示,助力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松山湖管委会主办,充分发挥 “政产学研金” 多方优势,发布一批数字经济科技成果,集聚一批数字化人才,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促进一批数字产业对接项目。期间,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启动仪式举行,未来东莞将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活动还发布了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2.0 版,服务体系升级为 1 个 “智库”+3 个 “资源池” 的 “1+3” 综合服务体系,赋能东莞制造业发展。此外,《2023 年东莞数字产业图谱》重磅发布,加速东莞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23 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举行,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和先进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来自多地的 300 多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松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揭牌,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六、发展成果显著

11.七成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


目前,东莞已超过 9000 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70%。这一成果得益于东莞对数字经济的全力推进,从政策支持到企业行动,再到丰富多样的活动,共同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 年)》的出台,明确了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要突破 1.3 万亿元,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的目标。在政策的引导下,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推动,新增推动 1196 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2023 东莞数字经济月启动仪式暨数字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研讨、供需对接、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2.0 的上线,为莞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评估诊断、工业应用等专业服务,全面赋能莞企数字化转型。

12.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启动,培育优质服务商。


东莞市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 “小灯塔” 企业,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2023 年,东莞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并在 11 月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按照 “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推动改造一批” 的工作思路,东莞首批遴选出 200 家拟改造企业和 18 家智能移动终端行业数字化牵引单位。在接下来两年试点城市建设期内,东莞将持续强化政策要素供给,开发集成一批 “小快轻准” 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加快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试运行,入驻了 18 家试点城市数字化牵引单位,正在陆续上架超 400 个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首期重点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 3 个国家、省级试点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细分行业开展服务,后续将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

七、未来展望

13.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推动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东莞应持续加强对软件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和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更具前瞻性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软件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产业链建设的支持,推动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推广应用,全力构建鸿蒙系统自主产业生态。同时,持续出台鼓励营利性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扶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此外,加快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认定和建设,打造更加专业、高效的软件产业发展平台,促进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

14.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人才是软件行业发展的关键。东莞未来应加大对软件人才的引育力度。一方面,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人才来东莞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软件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