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市2023年软件行业未来可期

  • 发布时间:2024-12-12

甘肃酒泉市2023年软件行业未来可期

一、政策引领,助力软件行业腾飞

1.酒泉市积极贯彻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战略,为软件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酒泉市认真贯彻落实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战略,加快实施《酒泉市 “十四五” 数据信息产业专项规划》,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酒泉市持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的通知》,积极组织开展肃北马鬃山边疆地区通信网络覆盖情况调研摸底,开展地下室、电梯通信信号覆盖行动,加快通信网络盲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保障敦煌文博会等重大活动通信安全畅通。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并开通 4G 基站 700 个、5G 基站 834 个,完成省通管局下达任务的 166.8%,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千兆城市。

2.加快实施《酒泉市 “十四五” 数据信息产业专项规划》,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组织开展 “数据赋能、转型提升” 暨全市企业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 6 场次,指导 2 户企业获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定,酒泉云计算 (大数据) 中心一期已签约机柜 1500 个,运行逐步走入正轨。酒泉绿能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 接入企业 120 多家、标识注册量 10 万多个、标识解析量 4000 多次。酒泉联通 “5C + 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注册企业达到 373 家。甘肃电力首个 SG 应用试点项目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士 800 千伏祁连换流站 SG 应用项目” 已完成交付。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组织开展电子材料制造、光伏产品制造、锂电池及材料制造等电子信息制造和能源电子产业调研,积极推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储能电池、锂电池、微电子光刻胶专用光敏剂等 15 个电子信息制造重点项目建设,2023 年,累计完成投资 21.06 亿元。培育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驻酒通信运营商拓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积极推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2023 年,全市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0.4%。同时,酒泉市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为软件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此外,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兑现 2023 年酒泉市激励工业和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奖励的决定》,对符合政策精神的 79 家企业进行奖励,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0.05%,用真金白银助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1. 新建并开通大量 4G、5G 基站,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


2023 年,酒泉市持续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共新建并开通 4G 基站 700 个、5G 基站 834 个,完成省通管局下达任务的 166.8%。在成功创建 2022 年度全国 “千兆城市” 的基础上,酒泉市不断提升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全市共建成通信光缆 11.4 万公里,建成通信铁塔 2791 座、移动电话基站 14295 个,其中 5G 基站 2801 个,4G 基站 6576 个。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26.6 个、5G 用户占比达到 52.4%,城市和重点场所 5G 网络通达率达到 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开展地下室、电梯通信信号覆盖行动,保障重大活动通信安全畅通。


酒泉市积极推进全市通信网络覆盖工作,开展地下室、电梯通信信号覆盖行动。酒泉铁塔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重点项目、交通要道、景区景点、电梯及地下空间等区域 4G、5G 通信网络覆盖情况进行测试,全面摸排通信网络覆盖盲区。市工信局组织制定并推动实施《酒泉市 “满格行动” 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确保实现 “2023 年高质量建设,2024 年扩大规模,争取 2025 年实现有经济活动区域通讯信号全覆盖”。同时,酒泉市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通信安全畅通,积极组织开展肃北马鬃山边疆地区通信网络覆盖情况调研摸底,加快通信网络盲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敦煌文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三、两化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3.组织企业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指导企业获工信部贯标认定。


2023 年,酒泉市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组织开展 “数据赋能、转型提升” 暨全市企业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班 6 场次,培训企业近 500 人,覆盖全市多个地区。此次培训班通过多个专题的专业讲授,让参训人员获益匪浅。培训后,全市工信系统和工业企业充分结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和酒泉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强化 “数字赋能”,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同时,指导 2 户企业获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4.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增多,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不断提升。


酒泉绿能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 接入企业持续增多,2023 年已接入企业 120 多家,注册企业覆盖北京、深圳、重庆成都兰州、酒泉等地,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占到注册企业的 70%。标识注册量达到 10 万多个,标识解析量 4000 多次。依托该二级节点,已建成集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企业项目进度管理、仓储管理系统、产品追溯等功能的酒泉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上线酒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快轻准应用商城,组织企业数字赋能系列培训 9 场,培训企业超过 500 家。酒泉联通 “5C + 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注册企业达到 373 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服务。甘肃电力首个 SG 应用试点项目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士 800 千伏祁连换流站 SG 应用项目” 已完成交付,进一步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四、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

5.形成能源电子产业链和光伏制造产业链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酒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能源电子产业链和光伏制造产业链等。在能源电子产业链方面,包括硅料提纯、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不断完善。同时,光伏制造产业链也日益成熟,从上游硅料到中游光伏玻璃、聚光材料,再到下游电池片及组件的全产业链布局已全面打通。


例如,宝丰多晶硅一体化项目投产,补齐了硅料、拉晶、切片产业短板;欧昊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玉门凯盛大明聚光材料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光伏产业链的产能和竞争力。此外,储能电池、锂电池、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等其他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同技术路径的储能产品,如高端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空气压缩储能等均汇集酒泉,实现了储能装备制造的破题发展。氢能装备产业也借势起步,青骐骥年产 1.5 吉瓦绿氢电解槽产线建成投产,填补了西北地区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空白。在智慧电网装备产业链条上,特变电工逆变器、新晋电缆等项目建成投产,昆明电缆等项目开工建设,电网装备产业实现零的突破。


2023 年,全市积极推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储能电池、锂电池、微电子光刻胶专用光敏剂等 15 个电子信息制造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21.06 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为酒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增加,投资完成情况良好。


至 2023 年底,酒泉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从年初的 8 户增长到一定数量,企业涵盖了电子材料制造、光伏产品制造、锂电池及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


2023 年,全市在建、续建的电子信息制造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总投资 244.8 亿元的 17 个重点电子信息制造项目中,一季度已开工复工项目 13 个,完成投资 9.51 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 21.06 亿元,充分调动了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拓展了有效投资空间。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了能源资源、用工用地等生产要素保障,提升了有效产能供给能力,带动了全行业投资的稳步增长。同时,也为酒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壮大

7.支持通信运营商拓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增长明显。


2023 年,酒泉市积极支持驻酒通信运营商拓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市电信业务收入增长 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0.4%。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 “两化” 深度融合的推进,通信运营商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不断创新,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例如,在 5G 应用方面,运营商积极推动 5G + 智慧工厂、5G + 智慧电厂等项目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运营商还加大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投入,拓展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和深度。

8.新培育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2023 年,酒泉市新培育了一批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目前,酒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有一定数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一定数量。这些企业涵盖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等多个领域。为了培育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酒泉市积极宣贯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扶持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参与全市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时,酒泉市还加强了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打造集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服务、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

六、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9.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软件行业发展夯实 “数字底座”。


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抢抓建设 “数字中国”“网络强国” 战略机遇,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建成通信光缆 11.4 万公里、通信铁塔 2791 座、移动电话基站 14295 个,其中 5G 基站 2801 个,4G 基站 6576 个。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26.6 个、5G 用户占比达到 52.4%,城市和重点场所 5G 网络通达率达到 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成功创建 2022 年度全省首个千兆城市基础上,2023 年 1 - 11 月,新建并开通 4G 基站 700 个,5G 基站 834 个,实现了全市行政村以上宽带网络和 4G/5G 网络覆盖。同时,驻酒运营商投入 1.2 亿扩容传输出口带宽达到 1200G,已实现全市城区光缆覆盖 100%,光纤到户城区家庭数超过 95%,传输线路建设维护里程达 4.3 万公里,计划到 2023 年底,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达到 99%,实现城区 95% 以上小区具备千兆入户能力。此外,酒泉市还积极推动实施 “酒泉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暨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5G + 智能电网 + 智慧能源综合应用项目”,运营好已建成的新能源集控中心和数字化运营平台,支持甘肃能通公司融合区域多维度数据谋划建设碳交易、碳资源管理数字化平台、“智慧观‘碳’” 决策分析平台等。积极推广和应用酒泉绿能云计算公司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及应用平台”、酒泉联通公司 “5G + 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二级节点及应用平台” 已与国家(重庆)顶级节点实现对接,接入企业 120 多家,标识注册量近 10 万个;“5G + 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已完成基础网络和云平台的搭建,注册企业 370 余家。

10.积极宣贯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参与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


酒泉市积极宣贯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扶持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参与全市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2023 年新培育 1 户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目前,酒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有 2 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 6 户。通过这些政策的宣贯,不断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各行业深度融合,为酒泉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七、软件行业发展成果与挑战并存

11.2023 年酒泉市软件行业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人才短缺等挑战。


2023 年,酒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政策支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两化深度融合、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果。通信运营商拓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增长明显,新培育了一批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同时,积极宣贯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参与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然而,酒泉市软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酒泉市在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存在短缺,严重缺少既精通医学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12.未来需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软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软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酒泉市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设立相关专业,加强高校互联网医疗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对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和相关系统使用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培训,整体提高互联网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交流合作,搭建招才聚才平台,与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互建人才工作联络站和大学生社会教育实践联络站,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此外,还可以强化服务保障,营造爱才留才环境,积极推动建成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人才投入机制,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持续加大对人才关心关爱力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积极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每人建立一份人才档案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