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3年软件行业扶持助力发展

  • 发布时间:2024-12-13

广西柳州市2023年软件行业扶持助力发展

一、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 62%,首季度成绩亮眼。


2023 年,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以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为工作重心。首季度,柳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近 1.6 亿元,同比增速超 62%。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柳州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的活力激发。

2.行业发展动力强劲,为柳州市数字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柳州市积极推进出台《柳州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具体路径。从壮规模、造品牌、拓市场、助融资、留人才、拓空间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助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增长率达 22%,首季度新增广西博达软件、东科智慧、燕岛科技、东城优易、网大信息科技等 5 家企业上规。此外,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深入企业调研走访,累计调研走访企业共计 35 家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市场开拓难、数字化转型步伐慢、融资难融资贵、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这些举措为柳州市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柳州市数字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政策扶持助力发展

3.积极推进出台《柳州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明确发展路径。


2023 年,柳州市积极推进出台《柳州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该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及对广西、柳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方案明确了柳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柳州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以《柳州市 “十四五” 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制定数字柳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区率先建立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项目统筹建设运营机制,原则上由市属国有企业作为市级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与运营主体,为政府提供数字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培育条件成熟的市属国有企业成为柳州市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领柳州市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4.从多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助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柳州市从壮规模、造品牌、拓市场、助融资、留人才、拓空间等多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助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增长率达 22%,首季度新增广西博达软件、东科智慧、燕岛科技、东城优易、网大信息科技等 5 家企业上规。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走访,累计调研走访企业共计 35 家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市场开拓难、数字化转型步伐慢、融资难融资贵、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同时,积极推动 5G 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工作,全市累计建成 5G 基站 7365 座,实现乡镇以上 5G 网络连续覆盖。自然村 4G 网络覆盖率达 99.9%,光纤网络覆盖率达 93.7%。建设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数据中心,柳州商用数据中心已上架 1404 个服务器机架,远期规划机架数约 3.2 万个。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投入使用,助力柳州融入中国 — 东盟开放合作。柳州东科标识解析综合节点已在螺蛳粉和汽车企业中防伪溯源应用,节点注册企业 76 家,标识注册量 1.58 亿个,解析量 2295 万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三、企业增长与调研走访

1. 互联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增长率达 22%,新增多家上规企业。


2023 年,柳州市互联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增长率达 2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首季度新增广西博达软件、东科智慧、燕岛科技、东城优易、网大信息科技等 5 家企业上规,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柳州市积极推进出台《柳州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从壮规模、造品牌、拓市场、助融资、留人才、拓空间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助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 2022 年达到营收标准的企业联合相关城区做好企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完成上规入统材料准备及申报工作。润健(柳州)公司已注册落地,计划 2023 年下半年上规入统。

2. 深入企业调研走访,为企业排忧解难,累计走访 35 家次。


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高度重视企业发展,通过坚持走访企业,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2023 年以来,累计调研走访企业共计 35 家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开拓难、数字化转型步伐慢、融资难融资贵、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积极落实相关企业扶持政策。建立信息化服务业工作专班联络机制,联合城区工作责任部门对在库企业安排专人做好对接,及时预判企业营收情况,帮助企业挖掘营收增量。对去年同期营业收入基数较高的重点企业,局领导班子亲自对接和走访,将工作做在前,顺利完成一季度目标。

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5G 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工作推进,实现乡镇以上 5G 网络连续覆盖。


2023 年,柳州市积极推动 5G 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工作。全市累计建成 5G 基站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 5G 网络连续覆盖。如在《柳州速度!加快 5G 引领的 “千兆城市” 建设》中提到,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 5G 基站 10801 个,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 238 个站点建设,实现对市区主要道路及县城重点区域的连续覆盖。行政村 5G 网络覆盖率 100%,自然村 5G 网络覆盖率 81.01%。通信技术对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柳州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6.数据中心集群稳步发展,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投入使用。


柳州市的数据中心集群稳步发展,建设了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数据中心。柳州商用数据中心已上架 1404 个服务器机架,远期规划机架数约 3.2 万个。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国际网络。如在 “柳州市通管办与市大数据发展局组织召开 2023 年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运营工作推进会” 中提到,会议要求通过推进专用通道运营工作,加快发展数字柳州建设,助力柳州工业发展。目前已有延龙汽车、昌龙木业等企业试用该通道,通道的建设有助于柳州市汽车、冶金、机械等产业以及柳州螺蛳粉等地方特色产业拓展对外贸易和互联互通合作,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五、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进

7.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营模式,发挥企业综合优势。


2023 年,柳州市积极探索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创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营。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后,柳州快速落实,率先在车联网先导区二期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出共投共建新机制和 “政府 + 地方国有企业 + 社会资本” 协同推进的联动模型。通过这种模式,把政府由 “经营者” 转变为 “监管者”,发挥车联网生态企业在整合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让 “专业人做专业事”。目前已有 5 家企业提交投资方案,投资规模均超过车联网二期项目的 50%。

8.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涉及多个城区,落地上汽通用五菱等无人物流应用场景。


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着眼柳州全域车联网布局,市东城集团联合星云互联推进 231 公里、291 个路口升级改造,智能网联化道路网络覆盖柳州主要城区。项目涉及柳州市柳东新区、城中区等多个城区,落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无人物流应用场景。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批复。二期项目将秉持 “优先广域覆盖、逐步热点增强” 的建设理念,聚焦城市便捷出行服务一体化、高级路侧辅助驾驶场景、面向监管与服务的示范应用场景以及无人物流场景等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塑造特色鲜明且可复制的车联网 “柳州模式” 2.0 版。下一步,柳州市将全力驱动柳州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步入更深层次的智能化转型轨道,助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高质量跃升。

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育

9.车联网生态企业注册落地 11 家,上规入统 3 家,多家企业完成产线落地协议签订。


2023 年,柳州市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柳州市已注册落地车联网生态企业 11 家,上规入统 3 家。中信科智联、复睿智行、希迪智驾、东华软件、星云互联、华路易云完成产线落地协议签订,总投资 7.2 亿元。中信科智联、复睿智行完成产品下线。


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方面,柳州市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营模式。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后,柳州率先在车联网先导区二期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出共投共建新机制和 “政府 + 地方国有企业 + 社会资本” 协同推进的联动模型。把政府由 “经营者” 转变为 “监管者”,发挥车联网生态企业在整合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目前已有 5 家企业提交投资方案,投资规模均超过车联网二期项目的 50%。


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着眼柳州全域车联网布局,市东城集团联合星云互联推进 231 公里、291 个路口升级改造,智能网联化道路网络覆盖柳州主要城区。项目涉及柳州市柳东新区、城中区等多个城区,落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无人物流应用场景。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批复。二期项目将秉持 “优先广域覆盖、逐步热点增强” 的建设理念,聚焦城市便捷出行服务一体化、高级路侧辅助驾驶场景、面向监管与服务的示范应用场景以及无人物流场景等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塑造特色鲜明且可复制的车联网 “柳州模式” 2.0 版。


此外,工信部正式复函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将构建商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共享出行等车辆率先安装使用,打造车联网产业新生态,助力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同时,柳州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云和电子外网项目建设,有效缓解政务数据存储资源不足的压力。已完成 379 个单位的电子政务外网割接工作,占总割接数 439 个单位的 86.3%。

柳州市还加快了车联网一期项目的建设。2023 年 4 月 26 日,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一期)通过初步验收。各参会单位代表组成的内部验收组对项目各项建设内容的现场实体及工程资料进行了严格检验。东城集团东科智慧公司作为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对本次初验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为下一步整体项目竣工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在政务数据治理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柳州市也取得了系列成果。今年以来,柳州市完成 2023 年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人车安全类场景触发分析报告、车车安全类场景触发分析报告、道路安全类典型场景触发分析报告三个数据产品的上架交易,数据产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共完成 5 笔数据产品交易,数据产品交易数量为全区设区市最多。


柳州东科作为柳州市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试点,成功将车联网数据产品计入无形资产 —— 数据资源会计科目。并依托柳州市车联网先导区项目形成的数据资产,分别获得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科技支行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1000 万元、柳州银行科技支行数据资产无质押贷款 1000 万元。实现广西地市级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和融资 “零” 的突破。


柳州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颜华介绍,为扩大柳州市数据要素交易规模,将不断完善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探索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流通体系、创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支撑体系、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持续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加快出台《柳州市公共数据授权实施方案》,夯实柳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数据底座,助力柳州市数字经济发展。

七、就业前景与挑战

1. 市场需求与工资待遇情况,2023 年较 2022 年同期对比持平,工资待遇有所下降。


2023 年,柳州市软件行业市场需求与 2022 年同期对比持平。从工资待遇方面来看,柳州软件开发工资收入在 2023 年较 2022 年下降了 38%。柳州软件开发工程师平均工资也在 2023 年不及 2022 年,较 2022 年下降了 7%。此外,柳州程序员工资待遇在 2023 年较 2022 年增长了 13% 后,2024 年较 2023 年同期对比增长 115%,但柳州软件行业整体工资待遇呈下降趋势。

2. 软件开发招聘需求地区排名,柳州占一定比例,加班情况较为普遍。


在软件开发招聘需求地区排名中,柳州占一定比例。上海在软件开发招聘需求中最高,占 13.4%,而在广西,南宁软件开发招聘需求量最高,占 0.5%,柳州占 0.1%。柳州软件行业加班情况较为普遍,柳州软件开发和柳州程序员的加班情况调查中,参与投票的网友均反馈经常加班。柳州软件工程师规模 500 - 999 人的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鱼峰区和柳南区,其加班情况调查中,1 名网友参与投票,0 票反馈经常加班,1 票反馈不用加班或偶尔加班,但整体来看加班情况较为普遍。

八、行业未来展望

10.继续挖掘内部潜力,坚持创新导向,提升行业水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柳州市软件行业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一方面,持续推进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柳州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中的各项措施,从壮规模、造品牌、拓市场、助融资、留人才、拓空间等多方面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的调研走访,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


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 5G 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工作,提高 5G 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稳步发展数据中心集群,扩大柳州商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架数量,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此外,充分发挥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作用,助力柳州企业融入中国 — 东盟开放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和互联互通合作。

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方面,继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营模式,发挥车联网生态企业的综合优势,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落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无人物流应用场景,塑造特色鲜明且可复制的车联网 “柳州模式” 2.0 版,推动柳州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步入更深层次的智能化转型轨道。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育方面,加大对车联网生态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注册落地和上规入统。推动中信科智联、复睿智行等企业完成更多产品下线,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此外,关注软件行业的就业前景与挑战。尽管市场需求与 2022 年同期对比持平,但要积极应对工资待遇下降的问题。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行业整体工资待遇。同时,减少软件行业的加班情况,提高从业人员的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