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1.2023 年河西区软件产业规模达新高度,同比增长显著。
2023 年,天津软件产业规模达到 3119 亿元,同比增长 14.6%。河西区作为天津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立足城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坚持创新引领,软件产业规模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以天津软件园河西园为例,2023 年河西园实现产值近 5000 万。园区位于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内,于 2023 年 9 月 16 日正式入驻办公。开园后的三个月时间里,河西区有关部门及中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就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招商 10 余次,园区接待访客 100 余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开源中国在内的 40 余家公司注册在园区。
2.众多企业入驻,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3 年,河西区大力引进 “专精特新” 企业和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加快聚集专业孵化加速机构。天津软件园河西园选址网科大厦,首批 6 家入驻企业已完成注册。目前,开源中国、成都超网、三顾云等 87 家企业已入驻河西园。此外,中软国际、中国电子的成员企业中电金信等也将目光投往天津,园区正在积极推动同这些企业的合作落地。
河西区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 “逐梦京津冀?政企携手行” 赴京招商行动,走访京东集团、印象笔记、新维畅想等 10 余家重点企业,并建设 “天津信创及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在 2022 年度市级产业主题园区绩效考核评价中名列前茅。
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3.基础软件优势凸显,领军企业打造强大产品链条。
河西区在基础软件领域也展现出显著优势。以麒麟软件为代表的领军企业,作为全国两大通用操作系统厂商之一,在河西区不断发展壮大,其打造的具有影响力的产品链条,为河西区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全国六大 CPU 设计企业中,天津市拥有的飞腾、海光两家公司,其产品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中软信创全国总部、华大九天北方车规级业务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进一步稳固了天津市基础软件优势,也为河西区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西区的软件企业在基础软件研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例如,天津智芯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安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基础软件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产品在交通补助、年休假、年终奖金等方面具有优势,为河西区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工业软件成果丰硕,百家企业研发多种类型产品。
在工业软件领域,河西区汇聚了以中汽数据、卓朗科技、宜科电子、凯发电气等具备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超过百家。这些企业研发的工业产品涉及 CAD、MES、EMS、PLM 等多种类型,成果丰硕。例如,“面向船舶行业的三维几何造型引擎”“汽车实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工业工程智能设计软件” 等工业产品,为河西区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河西区的工业软件企业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各类工业 APP 创新应用大赛。在 2023 中国(天津)工业 APP 创新应用大赛中,河西区的企业积极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蓝卓的 “数字工厂能力矩阵 APP” 荣获大赛三等奖。此外,德龙软件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云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卫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光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博雅创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来高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百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创新方面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为河西区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开源生态繁荣发展
5.多家知名企业助力开源生态建设,推动开源产品应用。
在天津河西区的软件产业发展中,众多知名企业积极助力开源生态建设。中软国际作为首批入驻天津软件园的企业之一,正式进驻天津软件园创新中心办公,并落地鸿蒙创新产业基地。中软国际鸿蒙创新产业基地将以 “鸿蒙” 为引领,吸引信创企业入驻,促进开源鸿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此外,麒麟、华为、360 等企业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捐赠人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开源产品的推广应用。例如,联合华为建设天津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积极推动 openEuler 操作系统、openGauss 数据库、数据虚拟化引擎等开源产品在河西区的应用。
6.组织各类活动,传播开源文化与成果。
河西区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传播开源文化与成果。每年组织超过 500 家企业开展交流,通过校园行、开发者大会等活动,传播开源文化,展示开源成果。这些活动为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开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河西区软件产业的开源生态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新兴平台创新引领
7.培育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商,引育知名平台企业。
河西区积极培育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商,如紫光云、华海智慧、卓朗科技等企业在软件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为不同领域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同时,河西区还引育了众多知名平台企业,包括云账户、拾起卖、今日头条、吉旗物联等超过 100 家。通过与华为、百度、商汤、联想、360 集团、58 集团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西区在基础软件、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西区着力引进货拉拉、贝壳技术、车之家等平台企业落地发展,有效带动了天津市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快速发展。这些平台企业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河西区的产业生态,还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
8.推出大模型,在多场景测评中应用。
天津市推出了 “天河天元大模型”“海河?谛听” 言语交互意图深度理解大模型,以及千亿级大模型 “360GPT”,这些大模型已在智能搜索、AI 生图等场景测评中进行应用。在河西区,软件产业也积极参与到大模型的应用中。例如,天大智图与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合作伙伴推出的 “海河?岐伯” 大模型,面向中医药领域,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为临床医生提高诊疗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在中医针灸和环保治理领域推出了垂直行业模型 —“天河灵枢” 和 “天河清云”。其中,“天河灵枢大模型” 学习了上百本中医经典,经过上万篇循证证据训练,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针灸治疗建议。在未来,河西区将继续推动大模型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五、园区载体日益完善
9.天津软件园河西园建设成果显著,吸引众多企业入驻。
天津软件园河西园作为河西区软件产业的重要载体,在 2023 年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园区选址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内的网科大厦,凭借核心区位优势、成熟载体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产业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开源中国在内的 40 余家公司注册在园区,其中开源中国天津子公司更是将软件人才培训培育的主阵地、主平台放在了河西园。
为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推动以及高水平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河西区有关部门及中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招商工作。仅开园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就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招商 10 余次,园区接待访客 100 余人。这种积极的招商举措,为园区带来了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发展机遇。
10.主园区开园,一批压舱石项目同步落地。
天津软件园按照 “一园两址” 的建园思路,由位于河西区的 “河西园” 和位于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 “主园区” 构成。主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预计 10 月底部分投用。下月底,天津软件园主园区将正式开园,届时办公区域、招商展示中心以及一万平米软件园公园将完成建设,中电金信、软通动力、东华软件等一批压舱石项目也将同步落地。
主园区建设的同时,招商团队以北京为重点,梳理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定位的企业名单。目前,包括中电金信、中软国际在内,园区签约企业将近 20 家,其中京津冀企业占六成以上。中电金信作为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龙头企业,计划将北方交付中心以及人才培养中心落户园区,同步还将迁入 1000 名软件人才。
六、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1.2024 年计划落地企业过百家,预计产值过 30 亿。
随着河西区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2024 年计划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依托天津软件园河西园和主园区的优势,以及河西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预计落地企业将超过百家。这些企业涵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开源生态、新兴平台等各个领域,将为河西区软件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在产值方面,河西区软件产业有望在 2024 年突破 30 亿。随着企业的不断入驻和发展,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河西区将进一步推动软件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软件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2.为河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软件产业作为河西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方面,软件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另一方面,软件产业的创新成果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河西区将继续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河西区将积极推动软件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