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2023年软件行业优势巩固

  • 发布时间:2024-12-18

上海长宁区2023年软件行业优势巩固

一、软件行业营收增长强劲

1.2023 年长宁区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长宁区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 66.7%,增速在全市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 10 月 19 日上午召开的上海市长宁区投资促进季度签约大会上,长宁区委书记张伟指出,今年前三季度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6.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此外,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长宁区区长侯继军提到,通过持续深耕 “数字长宁”,不断丰富数字经济生态圈,目前在长宁片区已培育集聚了 1900 多家数字经济企业,2023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 46.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长宁区软件信息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2.展现了长宁区在软件行业的强大发展动力和良好发展态势。


长宁区软件信息业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长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投资促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吸引了大批优质项目落户长宁。在各类签约大会上,众多固投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签约落地,为软件信息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长宁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产业环境,在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航空服务业复苏明显,时尚创意产业头部企业集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快速增长。这些产业的协同发展,为软件信息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长宁区还深入开展 “访千企” 活动、实施好重点企业 “服务包” 制度,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可及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助力软件信息业的蓬勃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

3.长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投资促进作为重要抓手,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户。


2023 年长宁区积极打造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战略环境,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产业环境,精准高效、便捷可及的服务环境以及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通过坚持以改革强功能、以开放提能级、以创新求突破,大力推动新老虹桥联动发展,向着 “最虹桥” 的目标扎实迈进。在产业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6.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航空服务业复苏明显,时尚创意产业头部企业集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服务等快速增长。为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户,长宁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 “走出去” 招商、产业链招商、载体招商等组合招商模式,成果显著。例如嘉华翡悦里项目、新虹桥中心大厦配套商业项目 2 家固投项目成功落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产业项目入驻;普锐医疗等 25 家新引进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涉及重点产业、新赛道、五型经济等多个领域。

4.政务服务 “帮宁办” 工作室揭牌,启动 “访千企” 活动,发放重点企业 “服务包”。


为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深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长宁在今年初建立重大项目帮办服务工作机制基础上,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成立了 “帮宁办” 工作室,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暖心的政务服务。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建立重点企业 “服务包” 制度的工作方案》的要求,长宁区全面启动 “访千企” 活动,为区内重点企业发放首批 “服务包”,内含 “普惠政策包”“个性政策包” 和 “诉求互动包”。此次 “服务包” 发放工作已成功覆盖所有重点企业,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一方面,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区领导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各级部门、街镇(园区)结合自身职能分别对不同类型企业开展联合走访;另一方面,与全区 “三级三系” 日常走访服务相结合,区领导班子包干重点楼宇,专业部门结合业务特点对企业精准走访,街镇作为服务主体对重点企业诉求展开全覆盖搜集。此外,还依托 “一网通办” 设立 “服务包” 专窗平台,由区投促办(金融办)推出 “长宁营商通 - 企业服务小程序”,并明确了 “服务包” 的适用范围、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办理实效,建立反馈渠道 “化诉求”,保障 “服务包” 制度高效运行。签约现场,百秋、米其林、华泰创新以及黑湖科技等 4 家企业作为代表领取长宁区重点企业 “服务包”,企业代表对 “服务包” 给予好评。

三、数字经济优势巩固

5.持续深耕 “数字长宁”,培育集聚众多数字经济企业。


长宁区持续深耕 “数字长宁” 战略,不断丰富数字经济生态圈。目前,长宁片区已培育集聚了 1900 多家数字经济企业,涵盖软件信息、人工智能、互联网 + 生活性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长宁这片数字经济的沃土里茁壮成长,为长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例如,在数字消费、可信数据、智能网联车等领域,长宁区举办了 20 余场长宁创投沙龙,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增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创新链的能力。同时,联合中国信通院举办 “ICT + 深度观察报告会上海分会场暨‘虹桥之源’大模型驱动数字经济新生态峰会”,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实践,培育产业生态。

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同时布局新产业,构建 “数字 + 绿色” 产业生态。


2023 年,长宁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 46.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保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增长的同时,长宁区着力布局和培育生命健康、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氢能等新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税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 25% 以上,联影智慧医疗产业园区、“虹桥上城” 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中。此外,长宁区还成立了氢能产业联盟,构建 “数字 + 绿色” 产业生态。发布数字知识产权平台,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打造产业园区和功能平台

1. 持续打造 “虹桥之源”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产业园区和功能平台。


长宁区持续打造 “虹桥之源”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产业园区和功能平台,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2 月 28 日,2024 中国信通院 ICT + 深度观察报告会上海分会场暨 “虹桥之源” 大模型驱动数字经济新生态峰会在长宁的 “虹桥之源”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拉开帷幕。会议吸引了阿里云、百度、华为、京东、蚂蚁集团、OPPO 等众多知名企业参与,并首次深度聚焦大模型,以 “智能涌现,创新生态” 为主题,汇聚 “产学研用” 顶尖智慧,共同探索大模型的前沿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实践。


同时,在 10 月 17 日举办的 “‘多元创联,赫彩中国’2023 年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 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峰会” 上,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一期项目 “生命元山” 正式揭牌。该项目位于淞虹路 207 号,由四栋地上 8 层、地下 2 层的研发办公楼组成,目前已成功引入忱扬生物、乐檬生物等生命健康企业,并正与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和生物研发等相关企业接洽合作意向。

2. 更好赋能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通过持续打造产业园区和功能平台,长宁区更好地赋能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了产业能级。一方面,这些园区和平台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如在 “虹桥之源”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聚集了携程、爱奇艺、科大讯飞等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作为长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目前已集聚 1100 多个生命健康企业,税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 25% 以上。


此外,长宁区还积极优化资源供给,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区长侯继军在 2023 年长宁区投资促进季度签约大会上指出,将持续打造 “虹桥之源” 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上海硅巷” 科创街区等产业园区和功能平台,更好赋能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五、推进高水平开放

7.长宁片区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数量增加,集聚外资企业。


目前,长宁片区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达到 59 家,集聚外资企业 888 家,2023 年税收同比增长 41.1%。外资研发中心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自 2024 年 3 月 15 日起施行,该计划旨在吸引和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集聚和提升能级。长宁依托国际化优势,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积极吸引外资企业和研发中心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8.组织企业参展进博会,提升海外人才服务,推进高水平开放。


组织 49 家企业参展第六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和意向成交金额均创历届之最。持续提升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内涵和功能,构建涵盖 65 项政务和生活服务的差异化服务体系,上线全市首个区级国际服务门户网页。2023 年审批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5500 件,外籍 “高精尖缺” 人才办理量超过 900 人次。此外,长宁区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吸引海外人才,如举办 2023 年 “新侨双创在上海?海聚英才长宁行” 大型线上招聘活动,打破传统招聘方式,采用线上直播带岗


20年软件开发,添加微信,免费试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