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2023 年软件和科技行业以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为主线
一、政策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1.常德市 “智赋万企” 行动方案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3 年 5 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常德市 “智赋万企” 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旨在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该方案以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为主线,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推动全市 12000 家企业上云,1200 家企业上平台;全市 75% 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 50%;打造 40 家智能制造企业、80 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400 个智能工位;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分别达到 35 家、230 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达到 5 家、15 家,推动 30 家以上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达到 25 个,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化” 重点项目达到 200 个。
2.以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为主线,为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方向。
常德市明确提出以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为主线,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常德市积极推进 “智赋万企” 行动,强化智能化底座,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水平,提升供给能力,加快产业发展和服务升级步伐。
为实现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常德市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举措。在强化智能化底座方面,实施基础设施提速行动,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加快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5G 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强化算力引擎,构建常德大数据中心集群。同时,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瞄准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重点推进新一代新型显示、智能光电、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创新,组织开展 “智汇洞庭?科创常德”“院士专家常德行” 系列活动,培育创新主体,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
在提升供给能力方面,实施数字产业跃升行动,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年均增长 15%。重点突破光电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一大特色产业,抢先布局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备、移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三大未来产业,全力打造 “213” 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软件服务业。实施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打造 “企业 — 行业 — 区域” 梯次分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二、科技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整体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3.重点指标有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提升,研发投入四项指标综合排名进步。
2023 年,常德市围绕短板指标精准发力,在全市开展研发经费投入 “大走访大调研” 活动,全市纳统单位达 2343 家,较去年增长 101 家。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培训、走访、指导,2022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报填报 116 亿元,积极加强与国省市科技、统计部门对接汇报,最终年报认定 69.11 亿元,同比增长 22.24%,增速排名同组第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排名同组第 1,研发投入四项指标综合排名同组第 4,较去年提升 4 个位次,预计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同组第 4(去年第 8)。
4.争资争项有突破,指导企业争取国省科技项目,中联农机列入省 “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新合新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指导企业共争取国省科技项目 248 项,预计争资争项资金突破 9000 万元,较去年增长 20% 以上。其中,中联农机列入省 “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单项资金支持 1000 万元;新合新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金额 1965.57 万元;另获批国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9 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15 项,申报 2023 年湖南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 56 项。
5.人才引培有突破,申报推荐国省人才项目,获批数量排名全省前列,深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今年共申报推荐国省人才项目共 42 项,已获批 10 项,推荐湖南中泰特种装备入选了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了 3 家市级企业创新创业团队,获批数量排名全省前列。深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现有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特派员 298 名,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 798 名,“三区” 科技人才 12 名,个人特派员 833 名,法人特派员 149 名,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在全市行政村全覆盖。新建 10 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超 4 万亩。立足我市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才资源优势,选派了 40 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产业龙头企业进行 “一对一” 技术研发指导,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二)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6.科技型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评选表彰优秀企业。
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对全市 1736 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遴选了 400 余家重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与分类支持,评选表彰了全市 “十佳高新技术企业”“十强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同比增长 31%、18%。
7.关键技术攻关初见成效,确定市 “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标准承办创新创业大赛。
对标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在生物医疗、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确定了市 “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 4.35 亿元、研发投入 2.02 亿元、技术突破 48 项、授权专利 45 件、引进人才 55 名。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联建起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成功下线交付,12 项关键核心技术属世界首创,响箭重工储氢罐技术设计方案经过国家级专家组评审。高标准承办了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常德市 9 家企业获得省级优胜奖,3 家企业获得国赛参赛资格,宸宇富基以 “高能量密度快充石墨负极” 项目获得国赛新能源半决赛成长组第一名。
8.科技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全面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增加,合作银行增多,授信科技企业增长,发放贷款惠及企业众多,在全省科技创新攻坚仗考核中排名靠前,开展科创金融试点工作。
全面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从 2600 万元增加到 3500 万元,实现 9 个区县市和 2 个国家级园区全覆盖,合作银行从 6 家增加到 9 家,授信科技企业达到 1755 家,开展银企对接会 12 余场,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 7.4 亿元,惠及企业 434 家,知识价值信用贷已完成省定目标 170%,在全省科技创新攻坚仗考核中排名同组第 3,知识价值信用贷工作入选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在津市开展了科创金融试点工作,新建 1 家科技支行,创新推出投贷联动、创新积分贷、科技政银担保贷等信贷产品。全市科技担保贷稳步开展,在贷余额保持 1 亿元以上。
(三)创新平台量质齐升
9.平台数量进一步增长,梳理整合各口径创新平台资源,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重点培育创新平台信息库,推荐申报国省级创新平台并获批。
全面梳理整合发改、科技、工信、人社等各口径创新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全市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了重点培育创新平台信息库,目前已推荐申报国省级创新平台 78 家,获批 31 家。2023 年 12 月,常德市科学技术局还对 2023 年度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拟认定名单进行了公示,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平台的发展。同时,根据《常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培育行动方案(2023 - 2025 年)》的通知要求和年度工作安排,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开展调查摸底,为创新平台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三、软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数字产业跃升
10.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年均增长,聚焦光电新材料、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等产业,打造 “213” 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2023 年,常德市积极推进数字产业跃升行动,重点聚焦光电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一大特色产业,抢先布局智能终端、新一代通信设备、移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三大未来产业,全力打造 “213” 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通过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跨界融合、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及扩大产业开放合作,聚力将常德市建设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电显示特色产业基地。
常德市在推动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为主线,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例如,《常德市 “智赋万企” 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明确提出要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年均增长 15%,为数字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常德市还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建立 “十佳高新技术企业”“十强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光荣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前期指导培育工作。通过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梯度培育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
11.发展壮大软件服务业,以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为基础,发展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培育本土软件企业。
常德市以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为基础,着力发展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壮大软件服务业。培育和为通信、优思码科等本土中小软件企业,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工业应用软件,支持软件企业与本地工业企业合作,拓展本地市场。
为了推动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常德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例如,在 “智赋万企” 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软件服务业,以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为基础,着力发展关键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开展 “智汇洞庭?科创常德”“院士专家常德行” 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常德市还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建设和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 “企业 — 行业 — 区域” 梯次分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支持飞沃科技、杰新纺织、常德牌水表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打造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常德经开区、桃源高新区等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区域,探索打造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二)平台体系壮大
12.构建 “企业 — 行业 — 区域” 梯次分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域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常德市积极构建 “企业 — 行业 — 区域” 梯次分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以 “建用并举、以用促建” 为方向,立足本地产业实际,兼顾系统布局和重点培育。通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域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建设和产业化应用。
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常德市重点支持飞沃科技、杰新纺织、常德牌水表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打造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常德市还面向常德经开区、桃源高新区等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区域,探索打造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制造资源,提高产业协同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常德经开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和竞争力。
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一)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带动
13.总投资 180 亿元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进展顺利,数字空间站及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建成,对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其顺利推进为整个湖南省的软件和科技行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该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端人才聚集,还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常德市而言,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常德的软件和科技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借鉴和合作机会。数字空间站及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建成,意味着在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常德的企业可以通过与长沙智谷的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促进了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人才流动和培养。长沙智谷项目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将为常德带来新的思维和技术,同时也激励着常德本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再者,该项目的成功建设为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增强了行业信心,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常德的软件和科技领域。
(二)常德本地项目推进
14.常德市武陵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二期双英大厦项目已有 22 家企业签约入驻。
常德市武陵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园二期双英大厦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常德在软件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2 家企业的签约入驻,为园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这些企业涵盖了软件研发、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入驻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同时,武陵区政府也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包括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人才培训等,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5.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新引进大数据产业链企业,签约机架数和落户数据中心增加。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新引进了大数据产业链企业,这对于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新引进的企业将带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常德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签约机架数和落户数据中心的增加,意味着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这将为常德的软件和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16.郴州城投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进,计划 12 月投入运营。
郴州城投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推进,为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对于软件和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该项目计划 12 月投入运营,将为常德的企业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同时,郴州城投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数据中心产业链,为常德软件和科技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五、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成果丰硕
17.多个工作单位和个人获省级表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分市场等获评先进单位,技术合同登记员等获评先进个人,常德授牌为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
2023 年,在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会议上,常德市多个工作单位和个人获得省级表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分市场、常德市技术合同登记点、临澧县科技局、汉寿县科技局、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经开区工作站、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澧县工作站获评先进单位;技术合同登记员蹇军、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分市场工作人员王馨获评先进个人;常德授牌为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此次会议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旨在总结 2023 年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究部署 2024 年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相关工作。
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常德市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常德市科技局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建设工作指引,科学指导,高效运营,使得常德分市场科技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
18.分市场服务企业近 500 家,完善 “四张清单”,对接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业务培训交流活动,动态引进入驻服务机构,促成产学研合作。
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分市场服务企业近 500 家,积极完善 “四张清单” 1700 项,对接高校院所 12 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9 场,完成科技业务培训交流活动 26 场,动态引进入驻服务机构 32 家,指导新建工作站 2 家,促成产学研合作 33 项。
分市场通过完善 “四张清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科技服务。对接高校院所,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业务培训交流活动,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动态引进入驻服务机构,丰富了科技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促成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常德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全市科技工作将重点贯彻全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座谈会精神,持续优化科技要素服务,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六、常德高新区的示范作用
(一)精准发力项目招引
19.绘制招商图谱,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推进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健全项目预审和跟踪服务机制。
2023 年,常德高新区精准绘制智能装备制造等 6 条优势产业链招商图谱,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 “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分层次、分类别精准推进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资本招商、代理招商、亲情招商。根据园区主导产业,规划区域布局,绘制了《产业链精准招商图谱》,开发整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 6 大产业链的《精准招商目标企业库》,成立了中联建起、中联农机、中联恒通等链主配套企业招商工作专班。实行全员招商,群策群力,健全项目预审、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信息有效率、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
20.完成签约项目,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重点对接多个项目,总投资超 50 亿元。
今年前 11 月,常德高新区(核心区)完成签约项目 21 个、投资额 48.36 亿元,银岭冷链物流、珏芯微电子、鼎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自动售彩设备生产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目前,园区正在重点对接海王医疗器械、电螺母制造、小鹿科技等项目 18 个,总投资超 50 亿元。6 月 28 日,2023 年鼎城区(常德高新区)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常德高新区举行,共签约了鼎匠常德工厂项目、德燊医药产业园项目、常德千亩羊肚菌菌种基地项目、佰世昌鞋业生产线项目、乐乐蜜饮料生产项目等 9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 20.01 亿元,涉及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
(二)用心用情优化营商环境
21.驻企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为企业解决 “急难愁盼” 事项,协助企业申报重大科技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常德高新区持续深入开展驻企联络员制度,派驻 167 名驻企联络员深入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全方位、全过程靠前化解企业融资、招聘、用工、子女就学等 “急难愁盼” 事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生命线”。常德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谷海中是中联建起的驻企联络员,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积极协调处理研发资金、技术攻关中存在的问题,协助企业申报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并争取立项支持。今年争取到中央及省市财政科技项目资金支持 3300 万元,用于助力企业开展水稻机研发工作。从江苏省昆山市返乡创业的熊银广在孩子入学问题上得到了驻企联络员柯丽的帮助,在多方协调下,区内 30 家企业 68 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顺利入学。驻企联络员刘汉初得知湖南武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技工人短缺后,协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该公司进行 “定制培训”,节约企业培训资金近 5 万元。近两年,常德高新区 167 名驻企联络员累计上门开展服务工作 12700 余次,解决百余个急难问题。
22.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制度,落实 “6411” 机制,审批服务高效便捷,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群虹吸效益凸显。
服务企业制度常态长效。常德高新区建立健全 “4+N” 服务体系,全面落实 “6411” 机制,即项目签约后 6 个月内开工、开工后 4 个月内入库纳统、纳统后 1 年内竣工投产、竣工投产后 1 年内 “进规进限进高”。办理事项能免就免、能简就简、能快就快、能放就放,审批服务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证明材料压减 25% 以上,审批提速 70% 以上。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省资金和项目。截至目前,申报中央预算项目 7 个,申报项目累计总投资 30.1 亿元,已成功入库项目 3 个,拟申报资金 3.36 亿元。2023 年,常德高新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22 家,总数达 175 家。17 个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 35.74 亿元。中联农机、朗禾大数据、品六生物、中义机械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宏润茶油、千业精密仪器、蓝天智能、永盛液压、德辉泰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产,产业集群虹吸效益更加凸显。
七、未来展望
23.继续推进 “智赋万企” 行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持续发展。
常德市将持续推进 “智赋万企” 行动,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在政策制定方面,结合本地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扶持。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利用率,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智赋万企” 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同时,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4.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平台质量,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的关键。常德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优化科技资金支出结构,聚焦 “四大千亿产业” 和 “四大新兴产业”,集中投向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对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给予奖补。
培育创新主体是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的核心。常德市将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提升创新平台质量。
加速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常德市将继续推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常德本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积极引进新的重点项目,为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软件和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常德市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补力度,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5.发挥常德高新区等示范区域的引领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为常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势。
常德高新区作为常德市软件和科技行业的重要示范区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龙头带动、集聚联动、创新驱动,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支撑力、资源集聚力、辐射带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的关键。常德市将继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制度,全面落实 “6411” 机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强化要素保障,为企业提供无障碍、快节奏、高效率的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展科创金融试点工作,创新推出投贷联动、创新积分贷、科技政银担保贷等信贷产品。
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是推动常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常德市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绘制招商图谱,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推进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健全项目预审和跟踪服务机制。同时,积极发挥西洞庭管理区、石门县新铺镇等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为常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势。